(二)对出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
一切编辑工作都是在法律法规和出版政策的大前提下开展的。进入出版行业,就必须了解该行业的“游戏规则”,清楚所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明令禁止的表述一定不能在出版物上出现。本刊编辑人员必须学习的法规性和政策性文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定》、《新闻出版保密规定》、《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新华社关于新闻报道中禁用的词汇》等。此类错误极易被科技期刊编辑忽视,一则因为出现较少,即使出现也很隐蔽;二则科技期刊编辑的注意力一般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审核和编校上,政治敏感性较低。例如,本刊2007年曾编发了一篇关于云南边境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的论文,文中提及了“越南民主共和国”。该文先后经过三名编辑的编校,均未发现此说法的错误,本刊副总编刘志学先生在通读时将“越南民主共和国”改正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并在当期的编后会上指出“1976年越南统一后,改国号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这是笔者初入编辑出版行业遇到的第一个严重的政治性错误,记忆非常深刻。本刊为国内外发行,若被越南的读者看到,其后果很严重。自此之后,笔者对于宗教、国号、版图、国家领导人相关的表述十分敏感。该培训建议由社领导参与,一方面体现了社领导对入职培训的重视,另一方面社领导对政策法规了解多,把握准,高瞻远瞩,可以很好地解读。
(三)对部门制度性文件和业务材料的学习
公司通用的管理制度,部门内部的岗位职责、编校流程、考核办法等可发放纸质文件进行自学,管理人员指出关键点即可。有疑问的,新编辑可请本部门主任或人力资源部门主任给予解释。
如根据卫生部下发的《医药卫生期刊编排规范》、《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GB/T 28039-201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9851)等国家标准编制的本刊《编辑规范》、《审稿工作制度》等业务指导性材料的培训应由资深编辑或编辑部主任主讲,带领全体新编辑逐条讲解,以实际工作中的例子来让新编辑理解其中的含义。
三、入职后的带教
在进行完以上的入职培训后,新编辑获得的只是感性认识,尚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将其熟练应用。所以,大多编辑部都选择内部培养机制[4],采用传统的“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的方式让新编辑度过试用期,或直至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目前,大多公司的试用期为三个月,笔者在实践中总结,带教的第一个月可让新编辑仅做校对工作。通过对红,见识各种各样的错误,可以加强对编辑规范的理解,认识错误的各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有利于培养新编辑沉稳、坐得住、静得下心的职业性格[5]。入职第二个月开始从事编辑工作,老编辑根据工作流程,带领新编辑完成各校次,检查新编辑的编校稿件,指出未改出的错误。第三个月新编辑方可学习和参与审稿工作。审稿是编辑部工作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把好审稿关,才能保证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且之后的编辑工作也会省力省时。本刊以发表学术论文为主,同时兼顾新闻报道,所以新编辑在可独立完成论文编校后,将对其进行新闻采写技巧的培训,由本刊资深记者负责指导和带教。各种业务材料的学习始终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编辑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名优秀的编辑至少需要3~5年的实践和学习。做好入职培训是稳定编辑队伍,提高编辑素质的重要一步。在转正之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编校技巧,提高效率,积极进行继续教育,参加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等。一流编辑才能编出一流的书刊,编辑队伍的整体提升,是实现我国“期刊强国”之梦的必由之路,也是“科技强国”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柳斌杰.人才是编辑出版业的核心创造力[J].中国编辑,2004(6).
[2] 李炳华.培养优秀编辑的三个关键步骤[J].科技与出版,2008(10).
[3] 苗小玲.要把编辑作为事业而不是职业[J].全国新书目,2006(23).
[4] 范春青,李长惠.科技类图书新编辑的培养模式浅析[J].科技与出版,2012(1).
[5] 刘琼.编辑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听董秀玉讲出版的故事[J].中国编辑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