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科技期刊新编辑的选拔和培养--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2年·第12期

医药卫生科技期刊新编辑的选拔和培养

王  丽

2012年12月04日15:48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编辑是出版物的创造者,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期刊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文章以《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编辑部对新编辑从应聘、入职培训到试用期的带教为例,总结了科技期刊编辑选拔应注意的要素和培养方式,以期为我国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医药卫生;科技期刊;编辑选拔;编辑培养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49种,总印数32.9亿册。我国已是不折不扣的“期刊大国”,但离“期刊强国”尚有较远的路要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纪念高校编辑出版学专业创办20周年的座谈会上,曾强调“人才是编辑出版业的核心创造力[1]。所以,提高我国期刊编辑人员的整体水平,是实现“期刊强国”之梦的必由之路。

笔者总结了《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社编辑部五年来对编辑招聘和培养工作的经验和体会,与同行交流,以期有助于为我国医药卫生类科技期刊选拔和培养更多的优秀编辑。

一、新编辑选拔应考查的几个方面

(一)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是选用编辑的首要条件[2]

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灵魂和精髓,也是推动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新闻出版自由绝不是毫无保留的胡言乱语,而应该是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善意的、建言献策的平台。应聘者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可以从其履历中做出初步判断,以学生干部、中共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活动者优先考虑,且需在日后的试用期中继续观察。

(二)文化知识和文字水平是选用编辑的基本条件[2]

我国著名编辑学家邹韬奋先生说:“无论何种事业,能干的还要愿干,否则难有责任心;愿干的还要能干,否则难有效率。”因此,能力是做好编辑工作的重要前提。笔者多年来参与《中国医药导报》编辑人员的招聘工作,对此有深刻的体会。由于《中国医药导报》为医药综合类学术期刊,编辑人员要求必须为医学或药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者,编辑岗位的应聘笔试中有医药专业性较强的题目,也有语言能力、文字能力的考查,两类题目分值的比重大概为1︰1。曾有应聘者专业性题目做得尚可,但语言文字基础题目做得较差,笔者考虑到理科生的文字基础相对文科生来说是会弱一些,而且笔试毕竟题量有限,不能完全反映应聘者的文字水平,再加上部门正亟需用人,后建议录用。实践证明,在其日后的工作中,笔者因新编辑的文字功底弱颇为头痛。本刊为旬刊,出版周期短,编校任务重,工作日的时间分配具体到分钟,所以该编辑频发的关联词使用不当、标点符号使用混乱、句子结构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门编校计划的按时进行。因此笔者建议,一定要守好第一道关,宁缺毋滥,严把笔试关,相信优秀人才的能力会在笔试上显现出来。

(三)善于沟通,耐心、细心是选用编辑的重要条件

编辑工作中涉及到与作者的沟通、与读者的沟通、与审稿人的沟通,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耐心是编辑职业所必需的。具体到本刊而言,《中国医药导报》的前身《医药产业资讯》,是以医药新闻报道为主的期刊,目前虽已转向学术论文多年,但仍保留了少量的新闻报道版面,这也是本刊的特色。所以本刊编辑还负有对医药行业专家和新闻事件进行采访写作的任务,对沟通能力的要求会更高。认真、细心是编辑审稿、加工中不可或缺的。做事马虎敷衍的人,绝不可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这方面在笔试和面试中便可很快做出判断。

(四)勇于质疑,探求真相,是编辑职业所必需的精神

《汉语大辞典》主编罗竹风称编辑是“杂家”,因为出版社或杂志社不可能像高校那样细分专业,一名编辑面临的可能是不同研究方向的作者和稿件,不“杂”是不行的。“杂”就意味着不可能做到方方面面都很深入,但至少应努力做到“外行的觉得挺内行,内行的觉得不外行”。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质疑能力和追求真相的精神,通过不断查资料、向行家请教,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关于这方面可在笔试试题中设置“矛盾”,考察应聘者能否提出疑问。

二、新编辑的入职培训

随着我国出版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单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多原本端着“铁饭碗”的报社、出版社或杂志社都面临转企改制,自负盈亏的局面。编辑是头脑,营销是生命线。出版单位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编辑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支优秀的、稳定的编辑队伍,才能经得住激烈的市场考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今社会人才流动已经常态化,许多出版单位不得不把招聘编辑、培训新人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入职培训做得好,有助于稳定新人,节约招聘成本。

(一)对编辑职业的认识和认同

科技期刊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这就要求编辑人员除文字基础外还需要相应的专业背景。目前,科技期刊新编辑大多都是刚毕业的非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对编辑职业的不了解和初入职场的焦虑,很容易产生职业困惑甚至导致离职。在招聘中,笔者接触过不少自述对“编辑”很感兴趣的应届毕业生或未从事过编辑出版工作的应聘者,但入职后却发现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种状态。若仅凭借影视剧中关于“编辑”的感性认识,对编辑特别是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特点不了解,势必造成较大的心理落差。文艺、文化类书刊和科技类书刊编辑不同,前者市场效应明显,一本畅销的图书或期刊产生的深远影响及经济效益,可以带给编辑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而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是枯燥晦涩的学术论文,也不可能那么“大众化”,所以职业倦怠会比其他类别的编辑来得快。所以,对于新编辑的入职培训,首要一步就是介绍其工作性质、工作价值及所赋予的期望,使其认识并认同编辑职业理念,端正职业态度。可通过对优秀出版物和优秀出版人的介绍,激发新编辑对职业的热爱。“只有热爱职业,你才能变得专业。[3]”这种爱的力量,将会使他们勇敢前行,承担起出版人应有的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此项培训建议由资深编辑或知名出版人进行,以自身经历过的案例激发新员工的职业兴趣。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