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今日都市报副刊“萧条”现象原因分析
赵超构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则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不耐看主要看副刊。”然而,今日都市报副刊却越来越轻视这张”面孔“了,还要让其改头换面。然而,“焕然一新”的副刊却让越来越多的人敬而远之了。没有顾客光临的商店,必然会倒闭的。其副刊就如这家商店,为何“一败涂地”了呢?下面我们将从内外因两大方面分析。
1、内因
1.1、今日都市报副刊编辑整体素质差
1.1.1、没有坚定的立场
今日都市报副刊的大多数编辑们缺乏“负责任”的立场,往往为了能更吸人的眼球就任意充斥着明星绯闻琐事,让商业广告满报飘。如果编辑的立场一开始就站错了,怎么能以“负责任”的态度来编辑副刊!正如鲁迅所说:“一个编辑没有负责任的态度和立场,那他就不配作编辑这一行。”
1.1.2、缺乏文化底蕴
副刊编辑作为“把关人”是要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副刊编辑就会十分注重副刊的文化品味和思想性,能使其副刊达到“雅俗共赏”的平衡。 然而,今日都市报副刊的大多数编辑都普遍缺乏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副刊编辑们轻视其文化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正如鲁迅所说:“副刊没有文化底蕴,那就像人失去了灵魂一样,自然让人感觉无趣的很。”
1.1.3、缺乏敏锐的眼光
现在绝大多数副刊编辑都很难辨别出优秀作品来,他们往往随手弃之佳作而选择那些不能使人眼前一亮的平庸之作。随便翻翻都市报副刊,往往塞进眼中的都是些老生常谈的小品文,没有什么一下子让人心动吃惊的新颖之作。正如鲁迅所说:“没有新意的东西,作编辑的要毫不留情地弃之不用。”
1.2、今日都市报整个重心是追逐商业利益
当下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企业是以自己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今日都市报作为一个新闻企业,也不例外,他的生存是以“利润”为基础的,而利润来源于商业销售。为了生存,都市报整个的发展重心自然就放在了商业利益上来了。这样其副刊也自然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了,而被边缘化就意味着“萧条”。
1.3、今日都市报整体倾心于娱乐受众
1.3.1、销售量影响着广告收入
销售量取决于受众,为了使更多的受众去买,就要取悦他的受众。销售量越多广告商投入就越多。而他的受众大多数是面临着高压力的都市人群,认为受众需要的是轻松的可引人发笑的“俗庸”的内容来为他们减压。
1.3.2、自认为受众都是经不起“思想”重压的
今日都市报副刊大多数没有什么思想性可言,即使有点趣味性的也大多让人觉得无趣。自认为都市人都活的很累,如果在编辑些思想严肃的东西,她们恐怕是很难承受的,不如投其所好就编辑些不用脑子的东西,这样不仅可以博得读者一笑,也可以增加其销售量。
其实,这是其为娱乐受众而犯的大错。恰恰相反,他们更愿意读一些有思想有趣味有品味的东西。正因为都市人群面临着生活和工作等多重压力,因而他们才更需要思考。
1.4、今日都市报副刊版面缺乏风格
报纸副刊的版面是“面孔的面孔”。今日都市报副刊连自己的副刊都不重视了,更别提其“面孔的面孔”——副刊版面了。比如,《羊城晚报》的“花地”副刊来说,其版面一半是副刊一半是广告。这看了就让人生厌。
今日都市报副刊绝大多数都没有自己的版面风格,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也大多数是单调的面孔,对比一下,其副刊都出自一个编辑之手似的。用简单的直线把副刊版面分割成对称的平衡。比如,《春城晚报》的“春晓”副刊如此,《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如此等。“千人一面”的副刊,没有自己独特的版面风格也是其“萧条”的原因之一。
2、外因
2.1、当下中国政治环境的制约
当下中国大力提倡和建设所谓的“和谐社会”,不同的声音被“温柔的和谐”了。今日都市报副刊作为新闻事业的一部分,自然要“随大流”了跟着“和谐之歌”才能顺利前行。所以,也就失去了“为人民说话“的魄力,因而人民敬而远之也是理所当然,那其”萧条“也是理所当然。正所谓: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不得人心者失天下。
2.2、新媒体的冲击
步入信息时代, 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网络传播具有以下六大特点:信息更加丰富多样、快键方便更具时效性、范围更加广泛、手段丰富渠道多样、双向交流、更具选择性。
这使受众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也有了极大的自由选择阅览的方式。 这不仅使都市报的受众锐减了,整个报纸行业都有被“冷落”的现象,这就更不用说今日都市报副刊了。
2.3、“娱乐至死”的腐蚀
尼尔?波兹曼说,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副刊的确已经被“娱乐”侵蚀的完无体肤了,文艺副刊几乎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似乎受众没有了思考的空间和必要了,笑哭骂都不知为何。受众“完蛋”了,今日都市报副刊也“完蛋”了。
2.4、作者缺失“柔肩担道义”的心
张恨水说过:“在报纸的编辑过程中要有鲜明的受众意思,始终坚持为老百姓代言,为民意大声疾呼。副刊肩负着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必须要担当起社会责任。” 即使再有慧眼的副刊编辑,如果没有作者的“柔肩担道义”的心,那副刊也很难担当得起“社会责任”的。正因为今日都市报副刊缺失这样的作者投稿,自然副刊也就失去了他所应有的功能和责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