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眼中的“多面”人民网--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学子眼中的“多面”人民网

2013年07月31日08:05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从1997年时的一间小办公室到如今员工上千的公司,从人民日报电子版到拥有多种数字产品的网络平台,成立公司、转企改制、成功上市,人民网在坐观中国经济与社会风起云涌之时,自身也经历了高速发展与变革。创办16年来,人民网以研究为发展依托,借助自身和各方力量不断思考自身发展方向。自2008年起,人民网在全国多所著名高校设立奖学金,鼓励青年学子关注人民网、研究人民网,涌现了一批优秀论文。同时,人民网在中国网络、新闻、舆论生态圈中的独特地位,也成为高校学子主动探寻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研读中国网络生态和舆论环境的绝佳样本。以人民网为对象,出现了多篇硕士、甚至博士毕业论文。在这些研究文献中,高校的莘莘学子们给人民网画了一幅怎样的图像?他们又从人民网参透了怎样的学理“玄机”?今年6月,在《人民日报》创刊65周年之际,经人民网研究院筛选和整理,推出了《高校学子眼中的人民网》四卷本丛书,共选取27篇硕士毕业论文和17篇人民网奖学金获奖论文。学子们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用一篇篇论文折射出人民网不同切面的光泽与色彩。

人民网:中国声音

人民网是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网站,对内传递党的方针政策,对外传播中国动态观点。人民网拥有包括中文、少数民族语言、外文等15种语言的16个版本,是中国最具代表的“声源地”。

多篇学子论文都将人民网报道与评论作为中国声音的样本,与国外、境外媒体进行比较,分析差异,说明立场。西南交通大学赵倩使用新闻话语结构分析方法,对人民网与美国之音中文网站对2008年“美国大选”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人民网的报道以意义关联为主,美国之音以逻辑顺序关联为主;人民网报道中口语、成语、习语、感叹句和被动句都要多于美国之音。还有论文分别将人民网与美国纽约时报网、新加坡联合早报网与日本读卖新闻网的报道进行比较,从中探求网络条件下中外媒体国际传播的异同。

人民网还是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与国民身份认同塑造的重要来源。中国传媒大学李鲤根据人民网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报道的阶段分析,说明人民网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并就改善人民网对外报道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清华大学的郑珮则结合人民网对国庆60周年的专题报道,说明了人民网在构建国家认同上的基本方式与重要作用。

人民网:舆论场域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网时指出:“人民网创办10多年来,大力宣传党的主张,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热情服务广大网民,发挥了独特作用。”1999年中国驻前南使馆被炸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人民网便开通了网上抗议论坛,后演变为“强国论坛”,成为中国网络上重要的舆论生成之地。人民网下属的“人民在线”也成为中国最早的网络舆情分析专业机构。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在各校学子们的眼中,人民网是中国舆论场域最重要的代表。

云南大学张颖以人民网“观点频道”和“中日论坛”为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5年5月间的“涉日事件”进行研究,发现突发事件中BBS论坛上言论的群集性和模糊性,并探讨了在网络传播环境下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

中国科技大学杜娟以“强国论坛”为例,分析了BBS论坛舆论生成的基本特征以及要素,结合案例归纳出BBS论坛舆论生成的自发模式、记忆激活模式、引爆模式和宣传模式,探讨了BBS舆论整合的过程。

另有多篇硕士论文都以人民网舆论生成和发展为研究对象,除了探讨中国网络舆情外,还一致认为人民网是中国最具代表的网络舆论场域,不仅是反映和把握网络舆论的最佳地点,而且也是对网络舆论进行引导最重要的渠道。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