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整体性治理模式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继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第二轮政府改革
运动的新范式,是传统合作理论和整体主义思维方式的一种复兴。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活动的逻辑,协调、整合、信任与责任机制是其关键性功能要素。它主张管理从分散走向集中、从部分走向整体、从破碎走向整合。一般来说,整合的程度越高,凝聚力就越大,各自为政就越少,连接就越紧密,就越有效果。在Web2.0时代,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现,在高校危机管理的合作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环节,各职能部门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对高校危机管理合作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的治理应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出发,摒弃“碎片化治理”,完善高校危机的预警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危机善后修复机制,并强化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机制。根据图2解析,高校需要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来构建网络舆论引导模式,“整体性治理”也就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这种治理机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危机前的预警(孕育期)、危机中应急处理(突发期、持续期、解决期)、危机后的修复(评估期)。
(一)在群体事件突发的前期,要及时按照应急预案启动舆情处置机制
高校按照既定的“应急预案”,及时启动隶属于应急管理指挥部的新闻处置工作组。该工作组由信息发布组、舆情监控组和接待服务组构成。目的是为了建立组织健全、职责分明、管理集中、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在群体性事件中做到主动、准确、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避免、缩小和消除因突发事件对地方政府形象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
(二)在群体事件发展的中期,坚持统筹协调、快速反应、责任明确的整体性治理原则,提升网络舆论的引导水平
1、要善待善用媒体,认真提高与媒体沟通的交际能力和艺术水平。
各类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事件内容,进行连续的跟踪报道,他们把议程设置和“沉默的螺旋”功能发挥到极致,通过各种报道方式把公众“眼球”调动到群体事件的进展上来。信息发布组要把信息公开透明,及时提供事件的进展和解决方案,以及事件双方或多方的态度和意见。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媒体记者往往把高校宣传部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的每句话都会作为报道的内容,并会录音保留作为证据。因此,与记者打交道要慎重。
2、要开诚布公,勇担责任,防止“责任”真空引起公众舆论的群起讨伐。
大众传媒与新媒体共同联手,扬长避短,相互转载,形成复杂多变的多元舆论。一些媒体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大量渲染负面信息,失去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控力,扰乱了正常的社会心理。对于媒体的夸大其词或歪曲报道要及时给予指正,发布准确信息。无论群体事件是负面的还是正面的,通过媒体报道都会形成“多种媒体一种声音”的合力态势。此外,高校还要积极争取媒体的支持,公布事件发生的原因和责任所在,增加有利信息的可信度,提高点击率和阅报量。
3、积极培养自己的“网络意见领袖”,及时设置议题,坚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
高校要客观准确地分析媒体、公众和师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不实信息的传播,在第一时间内“发布准确信息,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及时表态、谨慎定性”。因此,高校需组建专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意见领袖要综合利用网络平台,通过客观、辩证的方式和事实材料来引导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快捷有效地形成被网民认可的、支持的意见。这既能吸引公众参与讨论,又能引导舆论朝着理性、建设性的方向发展。高校意见领袖包括学校新闻发言人、校园网编辑,论坛管理员、学校微博管理员等,学校的辅导员、班主任、思政人员和部分专家学者等也可充当信息提供者和网络意见领袖的角色。
4、坚持“以公开为根本,不公开为例外” 的透明性原则,提高学校新闻发言人的媒介素养。
高校新闻发言人是高校与社会公众、学校师生沟通的重要渠道,是高校不可或缺的最直接的喉舌。新闻发言人要坚持及时性、主动性、真实性和口径一致性等原则,在第一时间将事件信息整理、筛选,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努力掌握群体性事件的话语权和主导权,释放正面信息,引导理性表达,把各种不良影响降至最低。
5、坚持以人为本、师生利益至上的人文关怀原则,变“法理情”为“情理法”。
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及时安抚学生情绪;另一方面,高校要将师生利益作为一切决策和措施的出发点。这样有助于学校赢得公众、社会和师生们的信任、支持和合作,有利于共同致力于危机的解决。
(三)在群体事件结束后,要在深入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正面宣传,修复破损的学校形象
这个阶段,主动关注事件进展的媒体已逐渐减少,少数媒体把舆论引导的重点放在了群体事件的解决结果和对整个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的反思。高校同样要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理性的思考,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对采取的解决措施进行审慎的评估和调整,对学校进行教育和警示,避免类似的群体事件在今后或者在其他高校再度发生。因此,后期修复期需要及时设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形象修复机制,加强正面宣传,积极转移公众的注意力,使网络负面事件影响最小化,正面事件效果最大化。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