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4年第6期

地方台时政新闻的人情味

汤慧蓉

2014年12月12日13:42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一、做活时政新闻

1.新闻编排。时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是宣传,但更应该是新闻,应改变以往不管重要与否都将党政领导的新闻作为头条、不管有无价值都将领导参加活动作为重点新闻报道的做法,联系实际,将时代热点、百姓关注的焦点作为重点报道。今年7月7日,时政新闻焦点是纪念抗战,吴江电视台《吴江新闻》在编排中将《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市民自发观看纪念全民抗战77周年仪式》放在第一部分,将《吴江部署今年征兵工作 保障多吸引高素质人才》等有领导参加的会议新闻放在后面,提升了这期新闻的时新性。

2.新闻语言。打开县市级台的新闻节目,往往失去观看兴趣,领导讲话多、书面语言多、废话多,缺乏老百姓关注的信息,一篇报道中,往往多次出现XXX表示、XXX提出、XXX希望、XXX强调。县市级领导讲话并不像中央、省级领导讲话那么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并不需要每次都详细报道。央视、省台对领导的报道也在改革。县级台应对会议新闻、领导活动报道删繁就简,那些过于专业、高深的时政新闻,应转换成受众一看就懂的语言,不空发议论,不堆砌概念,多用谚语、歇后语等。语言应口语化、通俗化,活导语,活画面,讲故事,抓细节。《吴江新闻》曾播出的一则报道《二十载异乡人生 融一段家乡深情》,讲述的是以袁常朔为代表的一群四川老师来到吴江生活创业的故事,新闻从标题到导语都精心安排,在同期声采访中抓住了人物开朗热情的性格,表述与画面相结合,达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3.新闻包装。电视新闻是声画语言的整体组合。以往的电视新闻往往重文字稿,轻画面。可巧妙运用电视图像、屏幕文字、图表、双视窗等视觉符号,丰富电视语言。《吴江新闻》对电视新闻的电视化进行探索,重大时政新闻报道现场记者解说、同期声越来越多,简单的翻页、屏幕分割等在时政新闻中也得到普遍使用,一些重大系列报道还拍摄了预告片,增强了新闻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二、做精时政新闻

1.求真。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时政新闻让人提不起兴趣?主要是因为以往的时政新闻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可信。时政新闻首先要真实,既要做到现象真实,不做假,也要本质真实,不弄虚。县级台时政新闻中常常出现某领导的言行,却没有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和背景交代,观众得到的信息是片面的,即使报道是真实的观众也会产生虚假感。县级台时政报道中往往突出成绩,否定或者从无批评报道,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新闻的可信度。

2.全面。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偶然的,新闻报道不能以偏概全。“两高”出台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最新司法解释后,《吴江新闻》做了三条新闻,不但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还通过采访,从背景、前景等方面进行专业分析,并以短评的方式对这一新闻事实进行评述,让观众深入了解。

3.个性。县级台立足本地,但本地的新闻线索、新闻事实有局限性,用发散思维,以新闻行动的方式走出去,县级台也能放眼世界。近年来,《吴江新闻》先后推出“重走费老路”、“吴江英才”、“美丽乡村在行动”等新闻行动,采访足迹遍布祖国各地,采访内容让吴江观众耳目一新。

三、做深时政新闻

1.拓展报道题材,围绕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开展持久、深入的报道。县级台具有区域性,这是劣势,也是优势,一项政策在基层实践得怎么样,县级台往往能做到第一手报道。县级台可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通过持久的报道,以春雨润物的方式,将一个题材做得生动深入。

2.转变报道思维, 深化报道主旨。能够体现人情味的新闻大多是对弱势群体的报道,对残障人群、农民工等的报道,肤浅化、片面化严重,可见的往往是同情、救助,而没有探寻他们的真善美。2013年,笔者曾报道过一群来到吴江小镇做一项长达20年研究的硕士毕业生,他们生活枯燥、收入不高、研究成果遥遥无期,若是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免做成一出“苦情戏”,但在采访中,笔者却发现他们身上的坚持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由此展开报道。

3.探究新闻内涵,由“是什么”向“为什么”拓展。时政新闻记者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去弄清楚“为什么”,并通过报道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地方台的新闻报道一般都是事件性的新闻,局限于就事论事,连续性报道、系列报道等也只是常态信息的追踪或展示不同方面,记者应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作者单位:吴江电视台)

分享到: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