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3日,台湾澎湖发生空难,中央电视台直播时,使用了航拍飞行器,高空视角展现空难现场;7月31日,台湾高雄市前镇区多条街道陆续发生可燃气体外泄,并引发多次大爆炸,四轴航拍飞行器投入使用,画面被中央电视台直播节目时采用; 8月2日上午,江苏昆山市开发区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腾讯新闻和《都市快报》使用航拍,多家媒体转载……
一段时期,原本只出现在大型纪录片和影视作品中的航拍镜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节目里,以俯瞰的角度向观众介绍新闻现场,极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业内人士称之为“上帝视角”。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航拍的摄像机可以由摄影师控制,也可以自动拍摄或远程控制。以往,航拍所用的平台包括飞机、直升机、热气球、小型飞船、火箭、风筝、降落伞等。航拍图能够清晰表现地理形态,给人统揽全局的俯视视角,因此,除了作为摄影艺术的一环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军事、交通建设、水利工程、生态研究、城市规划等方面。
航拍对于日常电视新闻报道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拍摄手段。首先,“上帝视角”的形态,可以让记者更为全面地了解新闻现场的面貌,也能给观众带来异乎平常的视觉体验,提升新闻节目的画面质量。其次,“上帝视角”的形态,可以让记者掌握普通拍摄工具无法或很难拍摄到的内容,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怪叫不断的楼房顶上到底有什么东西,大门紧闭的非法生产窝点大院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再者,仅仅从技术角度来说,航拍可以实现大型摇臂、地面滑轨、飞猫索道摄像系统等多种大型设备的功能,甚至效果比这些设备更强大。
但对于电视台来说,航拍是一个“高大上”的技术手段。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热气球、三角翼,这些飞行器材价格昂贵、体型庞大、操作技术要求高、报批手续繁琐、危险性大,还要在飞行器上安装用来佩挂摄像机的云台,配备经验丰富的摄像师,这一套流程下来,要数万、数十万的费用。从找设备、报批、飞行,再到新闻制作,没有一两天的时间根本无法完成,而且画面的稳定性和流畅程度难以保证,这些对于高速运转、以快取胜、经费紧张的新闻机构来说是难以承受的。因此,要想在日常电视新闻报道中使用航拍技术,价格适中、方便携带、易于操作、画面平稳、危险性小等要素必须考虑。
随着电子飞控技术的发展,用航模挂载带有摄像功能的照相机进行航拍已经完全具备条件。目前,国内的大疆科技、零度科技、Xaircraft等公司已经制造出了集单片机技术、航拍传感器技术、GPS导航航拍技术、通讯航拍服务技术、飞行控制技术、任务控制技术、编程技术等多技术于一体的飞行控制器,这些飞控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之相对应,一些工业化制造程度很高的多旋翼飞行器开始量产,例如大疆公司的S1000、S800evo,零度公司的E1100、HighOne,这些产品的价格普遍在3-5万元,一些万元以下的飞行器也量产推向市场,例如大疆公司的Phantom Vision飞行器,单机只要3000多元。使用相关飞控系统的DIY航拍设备也越来越多,价格更低,承载能力更高,便携性更强。
这些设备有的可以折叠起来,放到轿车后备箱就能运输,有的可以装在背包里随身携带,飞行高度最高可以达到1公里,最远可以达到3公里,经过简单的培训,单人或者双人操控都非常方便。而且,这些设备采用了带有GPS功能的飞控系统,飞行稳定,拍摄画面流畅,飞出操作半径或者遇到突发状况后,可以自动返航或者人控启动返航,安全性较高。平常将锂电池和相机充好电,遇到突发新闻或者需要航拍的新闻,只要没有大雨、大风等极端天气,这些小而灵的航拍无人机都能够迅速投入采访拍摄。
以突发新闻为例。每年的“五一”长假,南京长江二桥高速公路拥堵的场景都是各家媒体必不可少的新闻内容,但由于二桥收费站附近没有什么高大建筑物作为拍摄点,所有的电视画面都是从地面近距离拍摄,无法展现车辆拥堵的壮观场景。今年“五一”,笔者第一次将挂载高清摄像机的四轴飞行器运用到了南京长江二桥堵车的新闻中。
在接到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负责人交派的任务后,5月1日早上7点,笔者携带飞行器来到距离长江二桥十公里左右的玄武大道上桥口附近,站在高架桥下,远远就能听到桥面上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直觉告诉我,堵车了。以传统手法,带着摄像机开车上高速公路跟随拥堵的车流,非常费时费力,且难以从车流中脱身。总重量不到两公斤的飞行器上天之后,通过地面的图传接收装置,往长江二桥方向高速公路大拥堵的场景完全展现在眼前,操作飞行器和云台,高空、低空、近景、远景、动态等各种新闻画面短短十分钟之内就全部拍摄下来。上午10点,带着飞行器来到长江二桥收费站,从百米高空到十米低空,各个角度的堵车画面都非常震撼,也引来很多媒体同行围观。当天《零距离》节目中《假期第一天:带您从空中看高速路况》的报道,以飞行器的飞行路径为顺序,穿插记者现场出镜、受拥堵车主、发生碰擦车主和交警的采访,一气呵成。
此外,《市民支招:景区拥堵 休闲另有去处》、《外墙古色古香 墙内垃圾成山》、《新客运站突然搬迁的背后》等日常新闻也因为航拍技术的运用,突破了传统摄像机难以达到的视界,实现了画面和稿件质量的大提升。
南京玄武湖公园清淤整治项目,大量泥浆被非法倾倒,但泥浆如何被抽到船上,设立在公园内部的大型泥浆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每天有多少泥浆车运输,如何运输?施工现场严格封闭,大门紧锁,无法通过摄像机正常拍到,这时,飞行器起了作用。记者以游客身份将飞行器带到玄武湖公园内,在靠近泥浆池的地方放飞,相机准确清晰地拍摄到了泥浆被清理、运输的过程,以及相关运输车辆的牌照号码和公司名称,为后面为期多天的暗访跟踪提供了线索和思路。今年5月12日晚,《玄武湖泥浆“流向”了哪里?》播出之后,航拍画面为这个舆论监督类报道增色不少。
随着微波发射技术的微型化、图传系统的高清化,目前,在多旋翼无人机上挂载这些设备进行电视直播连线的技术壁垒已不存在。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极短时间内,一台SNG卫星直播车,一架多旋翼无人机,三四个记者,多视角、全方位与演播室进行现场直播连线的场景将会发生。电视机前,“上帝视角”实时展现的新闻现场,势必会深深吸引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