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新闻与传播学院迎新致辞及寄语之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尹明华:人生的意义从这里启航

2015年09月15日14:0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近年来有一个原本十分普通的词汇,借助于网络和移动终端的交流,含义突然间丰富起来,由于理解和需要的差异化使用,有人从中自得其乐,有人招来了横祸,有人规避了风险,有人获得了满足感。这个词就是“存在”。我想与大家分享的第二点感受,就是关于“存在感”。

这个世界上最奇妙深奥的是生命的由来,你可以知道自己从何而来但无法说清为何而来。这个世界上最痛惜伤感的是生命的必然消失,任何代价任何力量无法阻挡日益迫近的死亡脚步。因而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应当满怀敬畏;对于记录生命的不可回复的时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临各种挑战,但最大的挑战来自于人自己;对人类生活构成深刻威胁的,不仅是经济、环境和能源危机,更是人的精神价值危机。生命为什么而存在,生活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可以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我们能够防止什么,尽己所能也防止不了什么,对于这些简单而又重要的问题,并非接受现代教育者就能自然认清妥善把握的。排除纷扰、专注于自身生命质量的淬炼和精神价值提升,也不是拥有强大知识背景者就能做到的。相反,由于未能正确认识生命价值而无端耗费许多时间,挫败伤害灵魂追求的可能性却显著存在。

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的存在主义提出,宇宙本身没有意义,人的存在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尼采说,这种存在应该是强力意志的价值存在,而不是为了存在。用今天的话说,每个人的自我精彩的存在,就是社会精彩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为此,个人自我造就的存在,其实不用过多地企求于他人的认可评价。尼采这样忠告我们:如果我们整天满耳朵都是别人对我们的议论,如果我们甚至去推测别人心里对于我们的想法,那么,即使最坚强的人也将不能幸免于难!因为其他人,只有在他们强于我们的情况下,才能容许我们在他们身边生活。所以,关于我们的所有议论、赞扬、谴责、希望和期待,都要充耳不闻,想也不要去想。

有段话说的好:人越是怕丢人,就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就越是会忽略自己的感受。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样拼命活给别人看。最后,一步一步将真实的自我囚禁在了深深的黑暗里。丢失自我,是我们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根源,也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当下网络上时兴的“刷屏”风,即所谓刷存在感,事实上是对自己存在缺乏自信的表现,有些人需要从外界的认同中找回存在的价值,为此才会觉得凡是自己肯定的个人存在,一定要让他人知道;凡是自己满意的个人行为,一定要向他人展示。好像不这样做,自己就消失了,就会迷失了自我。

一战以后,德国的马丁-海德格尔创建存在主义哲学的现实基础,是基于当时普遍存在的悲观迷茫而又试图自我救赎的社会要求,为此提出要关心在危机中人的生存问题,强调要以个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用无数个人做好自身存在的努力来形成全社会向上向好的强大势能。我认为,这个观点无疑也适用于今天需要的一些社会心灵救赎。在互联网时代,当人人具有通过外链显示自我存在、而并非能够专注于做好自身存在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尽可能告诉更多的人:你比别人认为的你更重要,你可以比别人理解中的你做的更好!

“没有你,我更好”,这不是说可以完全无视外界评价的必要,不是倡导自我闭合的孤芳自赏,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意志的实现和肯定,而是指身处一个多元多样需求和无处不在的诱惑的时代,内化的感知和要求才是重要价值存在的源动力。抱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心境,才能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辽阔胸怀!

安静、独处和能够寂寞,有时候比繁花似锦的簇拥和众声喧哗的赞美更重要,要学会不去随波逐流地、坚持特立独行地、能够进入自我状态的思考。眼下我们学院还做不到用最好的齐备一流的设施,来服务于你们今后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要求。但是你们会发现,这里的安静氛围就是一种无形的优良设施,是激发想像开阔眼界创新思考奔腾思想的最好条件。多少年来,我们自豪于用这种与众不同的状态,来对新生们表达欢迎的盛情!

关于“改变”,似乎也是一个不得不谈及的话题。

今天,互联网带给社会的变化迅猛巨大。在新闻传播领域,传统媒体从减速到下滑,从寒冬到断崖,从唯一到式微;新兴媒体从边缘到汇流,从跟随到支配,从弱小到强大。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要求迫切,形态各异,成效不一,趋势明显,整个变化态势看来不再有回复逆转的可能。传统媒体当然不会很快消失,影响力也不会被新媒体全部取而代之,但是我们已经无数次地感受到,社会重大舆情在第一时间的发动,以及无时没有、无处不在的全社会、全媒体、全频次的传播参与、传播引导、传播积聚和传播影响,已经快速让渡给各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移动终端,和以自媒体为特征的社交媒体传播方式。

一直以来,新闻学院的教学科研主要对应于传统媒体的发展和需求。所谓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理想的意义从来没有偏离过传统媒体的存在状态和运行方式。但是今天,媒体,作为一种沟通介质,已经不再有一成不变的传播垄断者和垄断权,不再秉持有轨可循颠簸不破奉为经典的传播套路。为社会需求生产提供的学校,面对变化的需求,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在坚守、传承的基础上努力修正改变自己,不断提出和推进新的能够服务国家战略、城市发展、社会需要、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教学研究理念和做法,是一项日益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学院独特辉煌的历史和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现状,相信你们在跨进校门之前,通过搜索浏览,已经烂熟于胸,相信你们对这所学院的选择,一定是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此,借用这难得珍贵的时间,我想特别介绍一下学院在改变自身方面,正在做和正在推进的一些事情。

学院的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人文社会一级重点学科。作为复旦仅有的列入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规划的三个一类学科之一,将获得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确定的学科建设方向,是要积极应对人类文明的交往革命,致力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体、新技术传播变化的研究,分阶段逐步实现“三个一”,就是国内第一、亚洲最好之一、世界一流。学科布局是“一体五翼”:即上海新媒体实验中心作为主体,五翼指: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当代社会实践平台,教育部重大人文社科项目城市公共传播研究平台,中宣部、中联部社会舆情协同创新中心,文化部特批的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以及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国际化能力创新平台。我们有一流的学科带头人领衔主演,优秀的老师们积极参与。概括说,通过改变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做一流,做高度,做前沿,做创新,做开放。作为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学的共建单位,我们已经并且还将持续获得地方文化基金和上海业界从资金、人才到平台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上一页下一页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