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中美新聞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中美新聞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楊思明

2012年12月06日13:3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摘要:本文將我國新聞與傳播碩士與美國新聞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從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評價等方面進行比較研究,以期在借鑒美國經驗的基礎上,理出我國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區分新聞和傳播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加強實踐基地建設、改革畢業論文的改革策略。

關鍵詞:新聞與傳播碩士 專業學位 培養模式

我國在2011年首次設立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等48家研究生培養單位成為首批招收新聞與傳播碩士的院校。該專業設立之后迅速成為全國最熱門的專業之一,2011年的報考人數在數千人以上。相對於發展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較早的美國來說,我國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新聞與傳播碩士不過設立了一年時間,屬於絕對的新生事物。將美國新聞和傳播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與我國的新聞與傳播碩士進行比較分析,有利於吸收美國的先進經驗,從而改進新聞與傳播碩士的培養模式和質量。

一、新聞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產生的背景簡析

今天,人們一般公認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創新聞教育的國家,並以1908年沃爾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密蘇裡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新聞學院,作為美國新聞教育,也是世界新聞教育開端的正式標志。 1930年,斯坦福大學新聞學碩士班成立,標志著新聞學開始有了碩士課程。5年之后,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開始開設新聞學碩士課程。 20 世紀初,“專業化運動”盛行,要求建立專門職業學院來培養美國急需的各類專業人才的呼聲高漲。美國成為新聞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產生的搖籃,與該國的文化傳統和其所處的社會現實條件密切相關,同時也得益於實用主義的文化傳統,還有學術自由和學術自治精神,以及學校自主權。 作為實踐性極強的應用型學科,美國的新聞學研究生教育以實務導向為主,培養專業碩士是新聞學教育體系內最重要的目標之一。與之相比,傳播學教育相對起步較晚,其更加側重理論化和研究型的發展模式。但在傳播學研究生教育中,同樣有很多一流院校推出了更具實踐性的課程,開辟了培養應用型傳播學碩士的發展途徑。

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以及傳媒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目前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新的發展機遇。一方面新聞傳播業對於新聞人才有著很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新聞傳播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卻日益嚴峻。一些業界人士對我國目前的新聞傳播教育頗有微詞, 有的甚至得出了新聞傳播院校畢業生不受媒體歡迎的結論。 為了適應我國新聞與傳播事業發展對新聞與傳播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創新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新聞與傳播人才培養質量,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應運而生。其產生主要面對新聞事業以及傳媒產業發展的三大社會需求,分別是:第一,構建我國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國內國際傳播能力的需要。第二,振興文化產業、加速傳媒產業發展的需要。第三,提高專業素質、加強新聞傳播從業者隊伍建設的需要。

二、中美新聞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要素比較

研究生培養模式是指“遵循高層次人才成長規律和社會需要,為研究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總體運行方式。其構成要素包括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和培養評價三部分”。 以下從三個方面來對中國和美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比較。

(一) 培養目標的比較

中美兩國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培養目標之比較

中美兩國新聞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養從事一線新聞工作或管理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家型人才,以滿足傳媒體制改革與發展對傳媒人素質和能力的需求。美國對新聞和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區分度較為明顯,新聞學和傳播學是兩個不同的職業方向,專業學位教育的目標是培養不同類型,適應不同工作的新聞傳播人才,而中國對新聞學和傳播學人才培養目標則十分趨同,區分度不太明顯。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