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從“編碼-解碼”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國》的走紅【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第八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參評論文

[學子論文]從“編碼-解碼”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國》的走紅【2】

任薇

2012年12月06日14:45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⑷音響符號(現場音響和音樂符號):

1、食物制作過程的配音:《舌尖上的中國》外景鏡頭較多,在外景情況下要收錄食物烹飪過程中發出的微弱聲音是很難的,所以很多美食類節目或影片是沒有同步的聲音的,觀眾通過電視最多隻能依稀聽到刀切在砧板上的聲音或菜在鍋中?炒的聲音。可是《舌尖上的中國》沒有回避這個難題,對於自然取音不好的地方都進行了棚內重新配音。比如用狗娘泡水之后倒出來模擬泡好的黃豆倒出來發出的聲音﹔影片中聽起來就很誘人的鏟米飯的聲音是用一塊抹布沾水弄出來的黏黏的聲音﹔而那些表現黏稠液體沸騰后的聲音,是用幾個吸管往酸奶裡吹氣制造出來的……劇組花費這麼多心思制造出這些“高仿真”的聲音,能夠讓觀眾產生一種現場同步感,眼中看著那些高清的畫面,耳裡聽著食物發出的誘人聲音,在視覺和聽覺兩個感官上都能讓觀眾得到滿足。

配樂:除了配音,《舌尖上的中國》在背景音樂的選用上也很有特色,片頭那首靈動、活潑的中國風樂曲是音樂家阿鯤為本片量身定做的,與片頭的畫面轉換配合無間。除此之外,《舌尖上的中國》的背景音樂很豐富,引用了版權音樂1. 彩蝶舞夏(作曲:何真真) 2. 初夏雨后(作曲:謝明祥)和原聲1. Tambour Battant(專輯:Le Peuple Migrateur 鳥的遷徙原聲 、作曲:Bruno Coulais ) 2. L?ri (專輯:Kurr、作曲:Amiina)3. Heart of GLICO (專輯:Swallowtail Butterfly 燕尾蝶原聲、作曲:小林武史)(來自武聆音雄配樂論壇.2012-05-23) 在紀錄片中,音樂意義生成的具體環境就是它在畫面中所處的位置,選擇不同的穿插位置,即為創作者賦予音樂的象征意義。⑥片中這些音樂表達的感情豐富多彩,在配樂上會隨著畫面和劇情的轉換而轉換,與畫面契合,讓觀眾有一個更輕鬆更愉悅的觀影感受。

(5)文化符號

文化符號不僅是傳者在編碼過程中核心傳播的內容,更是傳者希望受者在解碼過程中解讀出來的內涵。⑦對於《舌尖上的中國》的定位,總導演認為是三個方面,第一這個片子不完全是美食紀錄片,而是通過美食這個窗口更多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系,人和社會的關系,這個片子充滿人物故事﹔第二個和以往紀錄片不同,以往反映美食的節目更多的是在吃本身、吃的禮儀和吃的文化以及烹飪技術等方面介紹的比較多,這次卻是更多像你我這樣的吃貨帶著對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做這個紀錄片﹔第三,希望在紀錄片裡看到中國的變化,我們叫《舌尖上的中國》,就是想通過舌尖上的味道感受中國的變化。

所以在影片中除了食物,還有大量出現的文化符號,比如北方過年包餃子,雲南做?粑等就是文化符號的運用。把美食與鄉情聯系起來,把食物與勞動、與自然聯系起來能夠讓受眾在解碼的過程中更多的加入感情因素,從而進行深層解碼。

《舌尖上的中國》的解碼分析

(1)表層解碼:

在電視紀錄片中,受眾對電視紀錄片意義的表層編碼在於能夠接觸到其文本意義。⑧對於一部記錄片,最表層的解碼就是對影片聲音、語言、圖像符號及其配合的接收,具體到這部紀錄片中,就是能夠看到中國美食的豐富與美味。從影片播出時淘寶美食頻道夜間點擊率的提高和微博上刷頻的“口水體”可以看出觀眾對於影片的表層解碼完成的很好,影片用高清畫面和聲音的配合讓觀眾進行了一目了然的表層解碼。

(2)深層解碼:

深層解碼是編碼者與解碼者之間的心靈對話,隻有受眾完成了深層理解和再傳播這一解碼過程,大眾傳播過程才算是完整的。《舌尖上的中國》在編碼上本身就突破了常規,從一開始就希望通過美食來表現出文化。而觀眾在深層解碼的過程中總的來說出現了三種情感寄托:

1、引發共鳴的情感食療。與國外美食紀錄片對中國美食一帶而過的處理方法相比,這部中國本土美食紀錄片把中國人心中對於中國美食的期待和美好想象都滿足了,很多網友在看過影片之后大呼要把這部影片翻譯成外語傳播出去。這是從民族感情的角度來解讀的,實際上是滿足了人們心中對“中國美食”這一整體概念的心理期待。

2、勾起思緒的美麗鄉愁。《舌尖上的中國》實際上是“舌尖上的故鄉”,影片選取了包括港澳台在內的60多個拍攝點,實際上就是60多個地方的外出游子的故鄉,人們從影片中看著故鄉的人故鄉的美味,尋找著心靈的慰藉,有些影片中沒有出現過的地方的人也會被片中濃濃的的鄉情所感染。“讓我想念媽媽做的飯了……”一位網友在微博上的發言得到熱烈響應,大家紛紛表示,看這個紀錄片,讓自己回味起媽媽的味道、兒時的味道、故鄉的味道。《舌尖上的中國》讓大家看到的不是精致的“烹飪教科書”,而是從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市井美食與草根生活。(來自網站新聞)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