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民族紀錄片的特點及其發展對策【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北方傳媒研究》

民族紀錄片:走向世界的一種新可能——

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民族紀錄片的特點及其發展對策【2】

金震茅

2012年12月28日15:03    來源:北方傳媒研究    手機看新聞

二、對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民族紀錄片隻有將民族內涵與國際化元素完美融合,民族的才能走向世界,中國的民族紀錄片才能成為世界的文化產品。

(一)打造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民族相冊”

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根脈所在,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民族紀錄片致力於展現中華各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介紹中國各民族的地域、人文環境,反映各民族人民的傳統習俗和文化傳承,共同開創少數民族文化百花盛開、爭奇斗艷的繁榮局面,打造具有鮮明文化特征的“民族相冊”。 如56集民族紀錄片《民族奇葩》挖掘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文明發展,傳承中華五十六個民族文化歷史的重任。該片採用目前世界上較為先進的3D全息光影技術,系統展現了56個民族文化傳統(民俗、民風、民情),還原歷史、記錄真實。紀錄片《民族奇葩》呈現出一部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恢弘長卷,抒寫出一部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團結禮邦、求同存異、和諧發展、攜手前進的曠世史詩,重現悠久的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古代歷史與現代文明的璀璨輝煌。民族紀錄片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二)加快實施民族紀錄片走出去戰略

民族紀錄片是世界各國受眾喜愛的影像產品之一,也是實施我國紀錄片走出去、提高國際傳播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

首先,加強國際合作。通過和國外媒體的合作,我國的民族紀錄片逐漸進入海外市場。目前,中央電視台與200多個媒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美、法、德、日等20多家媒體機構簽訂了框架性的合作協議。在日前閉幕的首屆中國嘉峪關國際短片電影展上,不少海外知名紀錄片制作和發行機構及相關行業人士對正在不斷被發掘的中國題材和迅速成長的民族紀錄片表現出極大熱情,他們表示期待更多與中國合作的機會。

其次,建立交易平台。廣州電視台自2003年創辦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大會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成為中國乃至亞洲唯一的國際紀錄片市場交易平台,許多國外制作商走進中國尋找合作機會,更多的中國民族紀錄片從這裡開始走向世界。目前中國電視頻道播出的外購包裝紀錄片約佔22.6%,國外供片商直接供應的紀錄片約佔總數的6.4%。但需要說明的是,從傳播學角度看,外購包裝的紀錄片與國外供片商直接供應的紀錄片雖然隻佔30%的份額,但傳播層次多、范圍廣、頻率高,影響力不可低估。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種合作機構和交易平台,讓民族紀錄片更多、更快地走向世界。

第三,參與國際評獎。中國民族紀錄片不僅給導演本人,也給中國紀錄片獲取世界地位贏得了諸多榮譽,為中國紀錄片長足發展作出了偉大貢獻。一批富有邊疆與少數民族特色的電視紀錄片代表中國紀錄片在新時期沖出亞洲,奔向世界,中國的電視紀錄片得到國際上的承認和敬重。如講述鄂倫春族老人孟金福一家生活的紀錄片《最后的山神》,在奧克蘭舉行的亞洲太平洋地區廣播聯盟第30屆年會上獲得電視大獎,這是中央電視台第一次獲此國際殊榮。少數民族題材紀錄片《藏北人家》講述了藏北一個普通牧人家庭一天的生活,那種閑適地表達自然、人文與生命尊嚴的記錄風格,超越了一般電視片的新聞式再現與論述性追求。影片榮獲1991年度四川國際電視節“金熊獎”大獎,還受邀參加了1992年法國戛納電影電視節,雖未獲獎,但足以顯示少數民族題材紀錄片的活躍。

第四,拓展海外營銷。中央電視台建立了遍布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的國際營銷網絡,每年向海外媒體機構銷售近10000部集電視劇、紀錄片、專題片等各類節目。我們不僅把民族紀錄片看成宣傳品和作品,更看成一種打入國際市場的內容產品和文化產品。可以借助我們豐富的節目資源和市場換取國外的資金。同時堅持以進帶出,更好地促進民族紀錄片出口,提高民族紀錄片對外傳播的運營效能。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2010年的數據表明,中國電視紀錄片在海外發行的比重在15%到25%之間,民族紀錄片還有很大的營銷空間。

分享到:
(責任編輯: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