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多部門聯手治理文物拍賣市場亂象
【聲音】“文物本身的價值主要不是經濟價值,而是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
——文物保護專家 謝辰生
【點評】 鑒寶類節目走紅熒屏、知假拍假事件層出不窮、一些文物鑒定假專家招搖撞騙、文物造假地圖……文物拍賣市場的亂象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2012年,國家文物局罕見的聯合有關部門共同出台了《關於加強對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管理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文物拍賣標的審核工作的意見》以及新修訂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等多方利劍,志在斬斷相關利益鏈條。
“不收藏文物,不買賣文物,不違規佔用文物及資料,不以文物、博物館職業身份牟取私利”——這曾經是老一輩文博工作者人人皆知的處世原則。如果公眾信任的專家都成為利益鏈條的組成部分,我們又如何奢望文物市場中的逐利者會自覺地守法經營?
據統計,目前有17個電台、電視台共開辦20檔鑒寶類欄目,其中有個別節目過分關注文物經濟價值,宣揚錯誤投資收藏理念,存在過度娛樂化現象。與過去不允許文物專家參與文物鑒定類節目不同,國家文物局此次號召各類文博單位,積極參與此類電視節目制作,為相關文物的遴選、文物價值認知、文物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等方面提供幫助。
本版撰稿:張 賀 楊雪梅 陳 原 劉 陽 王 玨
視覺統籌:蔡華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