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現場。
李宗憲攝
3.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聲音】“這是個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民生工程。”
——蘇州市吳江區文化中心主任 沈泉生
【點評】 到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我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已覆蓋所有通電行政村和20戶以上自然村,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電影800萬場次,觀眾超過18億人次,基本實現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覆蓋了99%的行政村,截至2012年底,文化共享工程累計服務群眾已達12億人次。
農家書屋建設工程已建成60萬家農家書屋,基本覆蓋所有具備條件的行政村,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目標。
在我國,近些年不但大量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博物館、美術館、大劇院、音樂廳紛紛落成,而且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已經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也都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
這一系列成就標志著一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網絡健全、運營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框架基本建成,基層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一項巨大的工程,在我國這樣一個13億的人口大國,能在短時間內初步建成是一個輝煌的成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