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君主的武士 電影世界的浪人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著名導演大島渚於當地時間15日下午3時許因肺炎在神奈川縣藤澤市的醫院去世,享年80歲。
作為日本戰后新浪潮電影的旗幟人物,大島渚的代表作品包括《青春殘酷物語》、《感官世界》、《愛之亡靈》、《戰場上快樂的聖誕節》、《馬克斯,我的愛》等,其中《愛之亡靈》獲得了1978年第31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大島渚1932年生於京都,1950年進入京都大學法學部學習,期間熱心學生運動,曾擔任過學生聯盟主席。求學時期對社會形勢、政治局勢、學生運動等問題的關注,對大島渚后來的電影創作產生了很大影響。1954年,大島渚加入鬆竹公司。他早期的作品《愛與希望的街》、《青春殘酷物語》、《日本春歌考》、《新宿小偷日記》、《儀式》等多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色彩與鮮明的“左”傾政治立場,關注戰后日本青年一代的社會訴求,開日本電影新浪潮之風氣,成為了電影革新的代表。然而之后創作的《日本夜與霧》卻因為涉及到學生運動,被公司停止創作,他隨后退出公司。
1976年,大島渚執導了個人最負盛名的代表作品《感官世界》,片中赤裸裸的性愛場面震驚了世界影壇,此后相繼推出的《愛之亡靈》與《馬克斯,我的愛》在對性與愛的探討上也頗具極端性。1980年代大島渚拍攝《戰場上快樂的聖誕節》時還發掘了日后成為大導演的北野武。在大島渚1999年執導的最后一部電影《御法度》中,北野武亦有出演。
1996年大島渚在倫敦時突發腦溢血,造成右半身麻痺,后來經過康復治療后勉強靠拐杖走路。但他並未停止工作,於1999年重返影壇,拍攝了影片《御法度》,但這也成為他的最后一部影片。2000年獲日本政府頒發“紫綬褒章”,2001年6月獲得法國政府授予的法國藝術文化勛章,此后他一直與妻子小山明子在鐮倉市的醫院進行針對語言障礙和右半身麻痺的康復治療,鮮少露面。
在長達40年的電影導演生涯中,大島渚被外界尊稱為“一位沒有君主的武士,一位電影世界的浪人”,他不僅是戰后日本電影新浪潮的旗手,也是一位在整個日本影史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旗幟性導演。
導演作品列表:
1959年:
《愛與希望之街》
1960年:
《青春殘酷物語》
1960年:
《太陽的墓場》
1960年:
《日本夜與霧》
1961年:
《飼養》
1962年:
《天草四郎時貞》
1965年:
《喜悅》
1966年:
《白晝的惡魔》
1967年:
《日本春歌考》
1967年:
《忍者武藝帳》
1967年:
《被迫情死的日本之夏》
1968年:
《歸來的醉漢》
1968年:
《絞死刑》
1969年:
《少年》
1969年:
《新宿小偷日記》
1970年:
《東京戰爭戰后秘史》
1971年:
《儀式》
1972年:
《夏之妹》
1976年:
《感官世界》
1979年:
《愛之亡靈》
1983年:
《俘虜》(戰場上的快樂聖誕)
1986年:
《馬克斯我的愛》
1999年:
《御法度》
《馬克斯我的愛》
著名影評人品田雄吉:大島是在作品中持續著對社會進行挑舋的影人,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之余總是注入他隱秘的政治、社會性信息(觀點),戲外他本人也是積極進行政治性的發言,切入社會的底部。一直期待他的新作,特別希望他能拍以日本大地震為主題的作品,太遺憾了。
影評人“你就是它”:對我來說,日本電影死了。
獨立導演楊瑾:大島渚死后,亞洲再無大師。
影評人賽人:最愛大島的《少年》和《感官世界》,前者是越懵懂越容易滋生罪惡,后者是越蓬勃越顯衰頹。都對人性的邊界進行不遺余力的開掘。
網友“女巫詞典”:大島渚是日本電影界裡的一名逆子,他總是帶著挑舋,拿著要犯忌的東西,故意去對抗為他所詬病的體制。在他的影片裡,他對那些通過性和犯罪來釋放自己、企圖掙脫命運枷鎖的個體,傾注了強烈的同情。他以一種讓人瞠目結舌的偏激和極端的方式觸犯著禁忌。他是一個異類,不錯,因為他的腦后長著一根反骨。
網友“風羽猴”:他敢於向黑澤明等大師挑戰,以先鋒而極具顛覆性的電影語言和思想引領了日本電影新浪潮。他時刻提醒我們:在電影世界裡,要有反體制反傳統的精神,如此獨樹一幟,方能成就自我。
網友“潛行者的鄉愁”:大島渚不像黑澤明那樣在神壇上被所有人供養、不像小津那樣充滿人文關懷及不動如山、不像北野武那般暴力血腥、不像今村昌平那樣天馬行空、不像溝口健二那樣柔情似水、不像塚本晉也那樣先鋒、不像岩井俊二那樣文藝、甚至不如石井隆那樣情色,似乎並沒有專屬自己的標簽,但他是我最愛的日本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