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人要避免成為新聞話題【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新聞實踐》>>2013年第3期

新聞人要避免成為新聞話題【2】

——也談閭丘柴靜之熱議

王辰瑤  

2013年03月19日15:50    來源:新聞實踐    手機看新聞

進一步的思考

新聞人要避免成為新聞話題,除了以職業理念進行自我約束外,還應該認識到新聞人職業形象建構在新媒體時代受到的挑戰。傳播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給新聞人“賦權”了,他們完全可能自己成為一個媒體。由於此前在媒體組織上積累的公信力和名人效應,新聞人的自媒體往往會受到比一般社會名流更大的關注,這種關注甚至超過了對新聞人所在媒體組織的關注。對於記者來說,自媒體傳播不僅可能使其話語權擴大,而且還能越過媒體組織的約束,使個人成名。這一現象的影響好不好呢?很難簡單地說好還是不好。從好的一面說,記者的個人影響力增加了,可能會讓更多的公眾關注他/她的新聞作品和新聞工作,並且與公眾保持更密切的互動。不好的一面或者說可能產生困惑與麻煩的一面是,記者要保持他/她個人的影響力,就可能採用新聞工作之外或超越新聞職業規范的方式來維系其聲名,這可能引發價值觀上的爭議和對記者能否“客觀”的質疑。媒體組織也逐漸意識到了這把雙刃劍帶來的問題,從一開始大力鼓勵和提倡記者開設博客、微博到給記者使用這些社交媒體增加了諸多限制,中心思想是希望記者把社交媒體變成新聞工作的利器,而不是增加他們個人名望的工具。對於記者來說,新媒體時代對個人名聲帶來的也不全是好處。哥倫比亞新聞評論網站2011年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記者在使用社會化媒體時的“八大注意”,其中包括提醒記者注意“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的傳播本性。(Sliveman,2011)新媒體環境也沒有改變這一傳播本性,如果不是更加放大了的話。應該說,在新媒體時代,記者比過去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這有利於發揮他們在工作上的主體性,使新聞工作透明化,拉近與公眾的距離。但是,自由也意味著更大的自律,如果記者仍然需要保持自己作為客觀可信的社會觀察者的身份,就不得不在新媒體使用和追求個人影響力上更加謹慎。

新聞人要避免成為新聞話題,背后的理念是新聞專業對記者職業角色的嚴格限定和無比珍視。這個理念看上去人人都懂,人人都談,但實際上並不容易真正為有文人論政之傳統的中國新聞界所接受。新聞的使命究竟是什麼?筆者在高校開設面向大一新生的新聞學概論課,經常要面對學生這樣的困惑:記者難道就只是一個記錄者嗎?學生們通常不願意將自己未來的職業與聽上去如此簡單和沒有技術含量的角色定位聯系起來,他們更喜歡聽鐵肩擔道義、匡扶弱小、維護正義、推動社會進步這樣讓人熱血沸騰的新聞工作的“意義”。筆者並不反對這樣的“意義”,相反,正是這些“意義”成就了新聞職業最榮光的部分。但是,在達到這些榮光之前,新聞工作必須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的——它不僅涉及一套事實選擇和核實技術,也涉及對作為事實記錄者的記者角色的建構與維系,以及在這一過程中不間斷的自我反思和行業反思。隻有在此基礎之上,新聞理想和那些對社會的崇高“意義”才能有所附麗。實際上,對事實的記錄工作絕非簡單。社會學家羅伯特·帕克曾經在《作為一種知識形態的新聞》中指出,新聞與歷史不同,因為新聞記錄的是當下的、孤立的事實,而歷史要探求事實的聯系和因果,要“言說”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的意義。這一觀點似乎很讓人泄氣,但帕克同時也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新聞的角色似乎比其他形態的知識比如歷史都更為重要”、“我們的時代是新聞的時代,美國文明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就是記者的崛起”。(Robert E. Park,1940)盡管帕克論述的是狹義的新聞,但也說明即便是“記錄具體事實”對社會的意義也很大,承擔這一工作的記者使命也很不簡單。然而中國的新聞傳統一向更看重的是價值判斷的正確與否,而有意無意地輕視進行事實判斷的知識和方法,忽視對記者作為事實記錄者形象的維護。這常使得新聞人習慣於對社會“過度言說”,而不是以合格的社會記錄者為職業標准來衡量自己,並為保護合格的社會記錄者角色而自我限制與約束。

新聞專業理念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形成一套“正確”的操作性規范,而在於促進新聞人和新聞行業的自覺自省。在柴靜成為新聞話題的風波中,卷入風波的記者代表的是中國新聞實踐的高水平而不是低水平,很多記者的言行不當其實遠甚於此,沒有成為話題只是因為還不夠有名而已。是非總會過去,如果新聞界在這個不大不小的事件中,少一點是非口舌的圍觀,多一點由人及已的自省,那麼這場風波倒也並非全無意義。

參考文獻:

1. Craig Silverman: Eight Simple Rules for Doing Accurate Journalism,

http://www.cjr.org/behind_the_news/eight_simple_rules_for_doing_a.php?page=all

2. Robert E. Park, News as a Form of Knowledge: A Chapter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45.No.5(Mar.,1940),pp669-689

3. 閭丘露薇:《說說電視記者這行吧》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dlpl/shpl/2013/0121/75462.html

4. 陸曄:《也談電視記者這一行》,《東方早報》,2013年1月25日

(作者: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 

分享到:
(責任編輯: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