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播音員主持人與受眾的交流【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淺析播音員主持人與受眾的交流【2】

龔雅欣

2013年04月08日13:2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3.走到主持台下。現場主持節目時,即使面對觀眾,也會因為並不相互了解而隔閡。你最好在主持前進行一些調查研究,知道觀眾的組成部分、觀看願望等。這些可由組織活動的單位提供,也可以自己直接找幾位觀眾攀談,從心理上消除對觀眾的陌生感。我們比較熟悉的《實話實說》的主持人崔永元常常在實拍之前與現場觀眾進行很放鬆很親切的交談,在交談中了解觀眾的特點與想法,也讓觀眾熟悉自己,彼此產生“朋友感”。在一期期節目中我們才會看到他與現場觀眾家人般自然的神態,真實的談吐和呼應交融。雖然這個節目早已經取消,但是給我們的印象還是那麼深刻。再如我的同學安妮,她也是安徽人民廣播電台一位著名的晚間談話類節目的主持人,她的一段親身經歷對我觸動很大。“去年年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受了一個文藝演出的主持任務,離演出隻有30分鐘。在了解了節目單和演員之后,我走下台去,了解到台下的觀眾中有一大半兒是來自革命老區的地市領導和縣、鄉、村級干部,他們是在開會期間歇興致勃勃欣賞謝芳、劉江、李光曦等老藝術家的演出的。了解這些后,些時我立即覺得台上台下都是我熟悉的人,而自己就是他們的紐帶,一定要讓大家交流起來 。帶著這個願望我熱情地走向舞台,雖然聚光燈打得根本看不清黑壓壓的觀眾席,可我已心中有人。拋開了程式化的開場白,以熱情的大音量和親切的朋友式的語調開場”:

“各位領導、來賓、各位(略頓)來自基層一線的縣鄉村的父母官們,大家好!(笑聲、掌聲)(聲調降低)這是1997年一個平常而特殊的夜晚,在我們總結過去規劃來年之際,大家歡聚一堂,(聲調揚起)觀看來自首都的一批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的演出。(聲調下降,副、更為生活化)我想在坐的各位中不少人伴著他們所塑造的難忘形象和動人歌聲度過了自己美好的年華,(聲音上揚,熱情)祝願有一天當我們回首人生時,也像我們的老藝術家們一樣,豪情滿懷,碩果累累!(熱烈的掌聲)!”

此后的演出中,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演員與觀眾始終是熱情高漲,一個優秀主持人根據對觀眾的特點和興趣的判斷來不斷調整主持的內容,不時的將台下的觀眾與台上的演員聯系起來。它使我感悟到一個好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吃透自己要說什麼,更要了解說給誰聽,他們想聽什麼,隻有這樣,才能找到恰當的表達方式,以達到一個理想的表達效果。

四、要抓住交流的時代感

播音是時代的藝術。所以,脫離了時代特征,一都無法依附。文革的時候,播音員的聲音一律是嘹亮威嚴、氣勢壓人,總像是在萬人大會現場。甚至播“天氣預報”時都肅穆庄嚴。改革開放后,播音逐漸變得可以親近,這很大程度是因為播音風格的改革。播音員的架子放下了。音調降低了,聽眾從萬人會場回到了家中。這其中,不乏既傳承老一代的播音理論經驗,又緊貼時代政治經濟文化及生活的特征,比如虹雲、陳鐸如師如友的娓娓道來﹔林如介於播與說之間的新聞播送﹔趙忠祥雲遮月般含蓄靈動的電視解說﹔葉慧賢機智、輕鬆而又儒雅的主持﹔敬一丹、白岩鬆冷峻、坦誠的交談式風格﹔王雪純鄰家女孩般的活潑、自然之氣……所有這些憑借著高科技手段,使今天的播音主持生機勃勃、氣象萬千。發揮著越來越強大的社會功能。

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的提高,廣電媒體越發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在如今社會民主化進程加快,尊重和張揚個性的人文環境下,我們的傳播不是高壓式的宣傳,權威式的灌輸,而是深入到最小的社會細胞,面對一個家庭一個人或幾個人去做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所以,播音員、主持人是受眾與社會的媒介,是服務者,更是宣傳者、引導者。這個時代呼喚智慧、博學、有主見、有個性的播音主持,一個優秀的主持人往往是一個民族形象的代表,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先進文化的代表。

參考文獻:

[1] 陳京生.電視播音與主持[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

[2] 應天常.節目主持人角色沖突[J].現代傳播,2002(8).

[3] 熊健梅.節目主持人個性討論[J].電視研究,2002(6).

[4] 張頌.中國播音學[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