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大看我國民生新聞的發展之路【2】--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從十八大看我國民生新聞的發展之路【2】

劉文飛?

2013年04月08日13:2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二、民生新聞的發展瓶頸

不可否認,對於改善民生,民生新聞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民生新聞作為百姓說話的一個窗口,不僅會引發人們的感動和思考,同時也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因為由於媒體的介入,或者一些事情會很快的得到處理,或者一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得到了社會的幫助,或者一些人的感情有了發泄。而這些,在無形中都是有利於我們的社會發展的。但是,在近十年的民生新聞發展歷程中,伴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信息污染”日益嚴重,人們對於民生新聞的態度,逐漸的從最初的愛不釋“眼”,變成現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了。有學者曾預言,民生新聞的生命力也許隻有十年。而此時民生新聞的發展瓶頸,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節目內容上講,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內容雷同、格調不高等。縱觀目前國內各地方台的民生新聞,節目內容所涉及的都無非是老百姓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同一時段播出的兩檔節目,也許所處的地理位置不一樣,但是相似的車禍現場,相似的打架斗毆,相似的停水斷電,會讓觀眾產生一種“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錯覺。放眼當下不少民生新聞所報道的,幾乎都是誰家打架了、著火了,哪裡發生事故了,有人跳樓了﹔哪裡電線杆子倒了、下水道蓋丟了等等,雞毛蒜皮、家長裡短、柴米油鹽醬醋茶之類的事情,有的甚至在民生新聞節目中開設少兒DV大賽、趣味比賽展播,把民生新聞辦成了視域狹窄,內容瑣碎的大雜燴。而如此這般的這些內容,似乎成了“居委會大媽”的日常工作了[2]。格調不高,已經讓民生新聞失去了原本的初衷。

除此之外,很多欄目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用很大的篇幅來報道反面新聞。英國學者格雷姆•伯頓說:“新聞媒體出現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趨勢——即採用選擇性的和強調的方式來再現某些新聞事件,從而體現和引發所謂的‘道德恐懼’”。因此,反面新聞的大幅度報道,很容易引發的這種“道德恐懼”。而這些,又是不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的。

再次是從節目風格和主持人來講,主持人分析問題的能力需要進一步加強。在我國傳媒業的不斷發展中,主持人的分量逐漸增強,不論是《非常靜距離》、《魯豫有約》等訪談類節目,還有《范大姐幫忙》、《楊芳熱線》等新聞類節目,主持人或是知性溫婉,或是善解人意,或是犀利獨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因此為他們量身打造的這些節目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風格。但是在當下的很多民生新聞節目中,主持人和節目的風格不搭的現象很多。同時主持人或是缺乏實踐經驗,或是沒有生活閱歷,都不能很好的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對於新聞事件的播報,也僅僅停留在了播報的層面。

三、民生新聞的進一步發展

回歸國家的大政方針,我們不難看出黨中央對於“民生”問題的關注,而關注民生,又可能會成為大力發展民生新聞的一個契機。也許伴隨著政治方面民生的改善,民生新聞的發展也會卷土重來。

因此,民生新聞要在全媒體時代獲得一席之地,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不斷拓展民生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拓展民生新聞的深度,就是加強評論的力度。例如關於停水這樣一個非常常見的新聞,有的媒體只是簡單的對停水事件此事進行報道,而有的媒體則會在報道這件事情的基礎上,具體分析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人為所造成的故障,還是相關部門的不作為,抑或是別的不為人知的原因。此外媒體還會告訴觀眾應該如何應對此類問題,並且引導大家對此事進行反思。這樣的報道方式,不僅切切實實的幫助人們解決了生活問題,還會彌補節目格調不高的缺陷。與此同時,民生新聞中的“民生”包容性很大,國內外重大時政、新聞,當地黨委、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政策方針,無不與民生有關,百姓同樣也十分關心重大新聞事件與他們的切身利益、自我之間的關系。所以說,民生新聞不一定僅僅是停留在老百姓的生活瑣事上,而應該更多的為他們了解國家的重大部署、政策方針提供通俗易懂的解讀。

其次是要強化新聞採編人員的講故事能力。在當下的新聞報道中,不論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聞聯播》,還是各地方台的新聞節目,通過講述某個人的“小故事”來引發全國性的“大問題”的方式已是數見不鮮。時政新聞尚且如此,民生新聞更是如此。民生新聞關注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而這些事情又是具體到個人的,因而更適合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講述。有學者認為“民生新聞很大的缺陷之一就是講故事的能力還比較欠缺,或者講的故事層次還不高。”[3]因此,講好故事,不僅會讓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還會將“硬新聞”變“軟”,變的貼近我們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第三是要打造品牌主持人和品牌欄目。《南京零距離》之所以深受觀眾的歡迎,一方面是因為它開創了民生新聞這樣的一個熱潮,另一方面和主持人孟非也有很多的關系。一是孟非的形象——光頭非常的具有特色,二是孟非很具有個人魅力的,最重要的則是孟非的播報方式,他是結合自身的閱歷,在用心的品味發生在身邊的新聞,因而他對事件的剖析往往是一針見血的。於是孟非成為了《南京零距離》的一張名片,一個品牌。而隨著人們對於《南京零距離》的日漸追捧,這檔欄目也毫無疑問的成為了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的名牌欄目。因此打造品牌主持人,打造有自己獨特風格的主持人是做好一檔新聞節目的關鍵所在。同樣,通過主持人來打造品牌欄目,也是在眾多的民生新聞中實現獨樹一幟的關鍵所在。

最后是要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網絡紅人鳳姐曾說:“不管通俗還是低俗,這都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我是網絡紅人,我是社會大眾捧出來的,是一個個網民頂貼頂出來的,所以這並不是我個人的低俗,而是社會。”當下的一些民生新聞之所以格調不高,一方面是報道的事件太瑣碎,另一方面就是為提高收視率而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而這種滿足和被滿足的結果,則是直接導致節目越來越低俗的主因之一。所以,媒體隻有以更加理性、更加負責任態度去制作、播出節目,做好“把關人”的角色,才會從源頭上杜絕內容低俗、格調不高的節目與受眾見面。這樣的話,媒體也可以利用自身的宣傳優勢,引導受眾,使受眾不斷提升自己的媒介素養。

民生新聞的發展,是我國民主化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體現。民生新聞做為“草根階級”的新聞,也是和最底層的人們接觸最深的,所以,要做好民生新聞的報道,就是要結合黨中央的方針政策,通過媒體的輿論引導功能,真實客觀的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隻有這樣,民生新聞的生存空間才會逐漸擴大。

參考文獻:

[1] 段永利.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瓶頸[J].青年記者,2011(2).

[2] 寧衛勇.拓展民生新聞報道空間提升報道內容格調檔次[EB/OL].http://syue.com/Paper/Art/Movie/250983.html.

[3] 時統宇.當前中國電視的三大看點對民生新聞的啟示[EB/OL].http://rcpe.bokee.com/3271361.html.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