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十八大看我國民生新聞的發展之路--傳媒--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3年·第4期

從十八大看我國民生新聞的發展之路

劉文飛?

2013年04月08日13:29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十八大報告中,“民生”成為一個熱議的字眼。隨著黨中央對於民生問題關注程度的不斷加大,反映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新聞該如何結合國家的大政方針致力於改善民生,這成為媒體工作者亟待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民生新聞的發展,及其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民生新聞進一步發展所應注意的方面。

關鍵詞:民生新聞﹔十八大﹔南京零距離﹔發展

2012年11月8日,中共中央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在此次大會上,國家領導人關於保障和改善民生做了的重要論述。報告指出:“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並具體論述了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這五個與人民群眾關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現實問題,強調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這些令人鼓舞而又實實在在的舉措,彰顯出執政黨“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的執政理念,以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訴求。

媒體,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作為百姓聲音的“發聲器”,如何結合國家的大政方針致力於改善民生,這成為媒體工作者亟待思考的問題。

一、民生新聞的發展

對於我國電視民生新聞時代的開端,學界一般將其歸功於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2002年開播的《南京零距離》。自此以后民生新聞一時間遍地開花,風生水起,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縱觀近十年來我國民生新聞的發展,不管是《南京零距離》孟非的犀利發問,還是山東電視台《民生直通車》幽默調侃,或是陝西電視台《都市快報》的輕鬆活潑,都可以看出,民生新聞都本著“為百姓說話,替政府解憂”的宗旨。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民生新聞便可以理解為:是以民眾的日常生活為主要內容、以民眾的訴求為基本出發點、以民眾的生存狀況為關注點、以民眾的視角表現民主價值和人文關懷理念、從民眾的生存空間開拓資源的新概念新聞[1]。

而電視民生新聞類節目之所以深受百姓歡迎,總結起來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節目內容本土化

以陝西省楊凌電視台的《民生熱線》為例,該節目是一檔反映楊凌本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民生類新聞節目。也許對於楊凌以外的群眾來說,該節目可能沒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對於楊凌當地的百姓來說,因為電視上播出的事情都是發生的身邊的事情,當事人和事發地點都是他們所熟悉的,所以更願意把關注放在這樣的節目上。節目內容本土化,不僅吸引本土觀眾的青睞,也是外地人了解該地風土人情的一個很好的窗口。

(二)以平民視角反映老百姓最普通的生活

不管是哪個地區的民生新聞類節目,對於老百姓的關注,都是從他們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做起的。在民生新聞類節目中,觀眾看到的當事人不像時政新聞中的當事人那麼遙遠,或有名,但是觀眾會從這些當事人的身上看到自己可能面臨的問題或困擾,而新聞事件的內容,涉及到了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電視民生新聞對於普通民眾的社會生活投以熱切的目光,它關注著老百姓的生活際遇與生存狀態,在意他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帶著人性化的思路貼近民眾生活,用平等的眼光報道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

(三)節目風格輕鬆幽默

正是因為民生新聞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老百姓的事情便要以老百姓的語言來講述。眾所周知,民間的語言是最具有特色和最親切的,因此,在諸多的民生新聞類節目中,不管是主持人的演播室出鏡,還是記者的現場解說,亦或者是解說詞,都是以一種輕鬆、幽默的風格來講述新聞事件的。這樣的風格,不僅打破了以往新聞節目的嚴肅,吸引了觀眾興趣,同時也拉近了觀眾和媒體的距離,真正的讓觀眾感受到“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溫暖。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