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高校學報發展陷入困境,不少專家學者對學報發展走出困境提出了諸多精辟見解和可行措施,本文分析認為:反省、自勵、互勉學報編輯人員的從業實干精神是擺脫學報困境,提升學報聲譽的切實途徑。學報編輯的實干精神:1.學報編輯的能干精神,內容有會不會干,學不學干,能不能提升﹔2.學報編輯的敢干精神,分解為獻身精神,創新精神﹔3.學報編輯的實干精神,立足學報基點,堅守孤獨,忍耐寂寞,甘於清貧,樂於辛勞,勇於實干。
關鍵詞:高校學報﹔學術史﹔推動和創造﹔立足點﹔實干精神
高校學報是直接體現高校學科發展的教學氣氛、學術氛圍的,是高校學科學術發展史的推動者和創造者。正是在此基點上,學報聲譽的高低、升降,折射高校教學氣氛,表現高校學術氛圍的雅與俗,濃與淡。當前,不少學報發展陷入困境,聲譽不升反降,甚者不少學報和論文被稱為“學術垃圾”。此種吊詭,原因及整改方法固可諸多搜羅,但從學報工作本身的客觀邏輯角度,反省、自勵、互勉學報編輯人員的從業實干精神,無疑是擺脫學報困境,提升學報聲譽的一個有效途徑。
學報編輯的實干精神,不單指工作態度的狹閾視,從根本上、整體上看應是生活態度的本質體現,映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主動還是被動,實干還是虛勞,積極還是消極,勤奮還是懶惰,無疑從學報編輯人員的能不能干、敢不敢干、是不是實實在在富有成效工作的實干精神表現出來。
一、編輯的能干精神
從當前不少高校學報編輯人員的構成及其專業來源上看,編輯的能干精神包括會不會干、學不學干和能不能不斷提升三個視角。
(一)關於會不會干
視點一,專業編輯人員或者在某一學科領域有所專攻的編輯人才缺乏。四川13所綜合大學,17所本科學院的學報編輯人員中,有16位主編非編輯出版專業畢業,有9位是近兩年由學校行政崗位轉來﹔這30所學報編輯有67人為編輯出版專業畢業,僅佔編輯人員的30%。有人估計,三分之一以上學報的編輯職位是那些在高校行政崗位和教學科研崗位“懸挂”人的棲息地,是有依據的。視點二,我國高校碩博編輯出版學科建設缺位﹔視點三,不少高校對學報重要性認識不足,致使教學、科研成果在理論表現上顯示於外校,學術歷練覓尋在它山,本校學報難顯、不能顯現優厚、濃烈學術氛圍,本校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優稿乏蹤﹔視點四,“核心”學報吸收全國優質稿源,一般學報創“名欄”莫望,“新苗”欄目又不屑於辦,淪為高校的行政“應付”。一所普通高校,一所以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校,其畢業生十年、二十年有多少項發明創造,翻一翻該校學報展示的學術氛圍發展史即可見端倪。由此可見,不少學報編輯職位被“不會”者充斥,需花大力氣提升學報編輯人員的從業能力,需花大力氣培養學報編輯人員的從業精神。
(二)關於學不學干
經過學報編輯人員主觀、客觀上的編輯工作的會干與不會干,客觀邏輯展開的視角是學不學干。這一視角分解為學與不學、能學與不能學以及怎樣學三個視點。
視點一,學與不學。關於“學”的學科基礎條件准備,我國高校碩博編輯出版學科建立缺失,茲不贅述。關於“學”的政策環境和具體措施,出版專業資格考試,職稱評定日趨完善、規范,但是,學報“懸挂”人的浮游性客觀上決定了其編輯人員可不學而不學。加上高校教學部門、科研機構考核論文指標體系存在缺失,使學報沒有機會展示該校專家學者的科研碩果,結果連展示學科內、課堂內、教研環節內濃烈學術氛圍的優質課教案也少有刊發,眼睜睜看著學報的生產學術氛圍的聲譽日降而空嘆。
視點二,能不能學。學報組織的業務進修學報編輯人員多能積極參與,而出版專業資格考試卻有不少人員籍口年齡或其他理由或因一次二次不合格而放棄。學報編輯本科、碩士學位佔絕大部分,但屬編輯專業者或編輯業務學有專攻者卻不多,所以一般學報編輯人員認為,創名刊、建名欄與自己學報無關。
視點三,怎樣學。學報編輯人員應制定近期、中期、遠期學習目標[1]。近期學習目標是基礎工作目標,其中以如何促進本校教學、科研學術氛圍活動為目標﹔中期學習目標是未具備出版專業資格者,如何一二年內具備,已具備出版專業資格者,如何兩三年將名刊、名欄經驗化為己有,顯出自身編輯特色﹔遠期學習目標是如何成為全國學報中的優秀編輯,如何真正成為學術史的創造者和推動者。學中干,干中學,以學促干,以干驗証學,方能成效卓著。
(三)關於能不能不斷提升
目前普通高校學報發展陷入困境,原因頗多,如:“軟實力”欠缺、“大拼盤”模式下內容觀點不新的“全、散、弱、小”辦刊風格﹔如“如何找准位置、把握方向、明確任務、守土有責”問題﹔如缺乏科學合理的審稿制度、有效的激勵機制,等等[2]。這些屬於一般工作性質,普通工作要求,基本操作程序方面的因素是不可能做為降低學報聲譽魁首的。那種不想、不願將學報做為教學、科研的歷練陣地去堅持,不想、不願向核心期刊(學報)、名欄提升的做法才是罪魁。即使非常想,十分願意,而僅僅停留在美好願望上,那也只是消極、懶惰、失職的籍口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