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相互討論
所呈現的案例,具備趣味性、實踐性能很大程度的激發學生認知這一事件的興趣,但是,對於案例中所蘊含的知識卻不可能通過了解了案例就可以知曉,這時需要教師適時的提出問題,學生圍繞問題,結合這一案例中的表現進行討論,從而達到掌握知識點的教學目標。一般情況下,教師更多的採用啟發式提問方式。
例如,在前述案例擬態環境的環境化案例中,提出以下幾個問題:1.網友記錄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即現場目擊者了解這件事情的渠道與武漢經濟電視台的觀眾了解這一事情的渠道有什麼不同?2.現場目擊者會不會參與到網絡上的武漢人與東北人的對罵,武漢經濟電視台的觀眾會不會參與到對罵的隊伍中?這兩者行為的區別是什麼?3.為什麼會有現實社會中的一起小糾紛會發展到武漢人與東北人的對罵?誰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4.怎麼樣解釋這種現象的轉變?現實社會中還有沒有類似的事情發生?5.這一原理能同樣解釋網上流行語“要想富做手術,做完手術告大夫”和現實社會中越來越多的醫鬧現象發生的契合性嗎?
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討論,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在課堂討論的環節,教師已經從傳統課堂的知識的講授者的角色轉變為課堂上知識的引導者,根據學生討論及其發言的情況適時引導,防止學生討論的話題分散或者跑題,使學生僅僅圍繞所呈現的案例進行討論,才能較好的實現其教學目標。
(四)教師進行課堂總結,並給出評價
案例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課堂總結。課堂總結有兩個主要目的,一是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分析,從而從案例的討論中總結概述出所要學習的理論知識點,如前述案例中現代社會中信息環境的環境化現象,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二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可以納入到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期末考試和試卷分數以不同的權重參與到學生該門課程的期末成績評定,從而更好的調動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動力。
二、《傳播學導論》課程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案例教學中首先要注意的是選取的案例應具備針對性,有兩層含義:第一意思是指選取的案例要具備理論的針對性,課堂上所選的案例能涉及所要講述的理論知識點,滿足教學目標的需要,而不能僅僅是為了案例而講案例﹔二是教學對象的針對性,《傳播學導論》課程面對各科背景的學生,理科類、文科類和藝術類都有,對於理科和文科類的學生應該鼓勵他們自己搜索、總結和陳述案例,而對於藝術類的學生則需要選擇事件的來龍去脈簡單、清晰,篇幅不是很長,涉及的知識點不是很多的案例,從而更有效滴激發起藝術類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
其次,教學中選擇的案例應具備時事性。新聞傳播領域關注的就是實時發生的新事、奇事和大事。而《傳播學概論》課程的學習主體一般是與媒介相關的專業,這些專業的學生具備非常關注時事的專業素養。例如,講解第三人效果假說時,2011年之前用的是蕪湖藍藻引發的水污染事件中的搶水現象,可在2011年春天日本發生地震之后在中國沿海發生的搶鹽風波之后,假說案例就更換為分析民眾的搶鹽行為。
三、結 語
毋庸置疑,案例教學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課程教授的新穎的教學方式,在世界范圍內的許多課程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教學效果。在《傳播學導論》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將傳媒實踐中鮮活的事件帶入課堂,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以及學生的共同討論,促使學生進入特定的傳媒情境,建立真實的感受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傳媒實踐能力,並極大地豐富學生關於各行業的背景知識﹔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課堂講授與案例分析相結合,借助課堂討論、計算機模擬、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信息傳播能力和信息辨識能力。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案例教學也有其很大片面性,如與理論相結合的合適的案例,教學過程中所用時間過長,理論與案例講授的時間比例等等。
因此,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案例教學與其他教學方法有效的結合,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總的來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案例教學法只是現代教學方法中的一種,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需要教師懂得多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