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案分析:電影《失戀33天》的微博營銷方式
由滕華濤導演,文章、白百何等領銜主演的“治愈系”愛情電影《失戀33天》是一部投資不過1000萬元的小成本電影,票房超過3個多億,這樣的營銷效果是每一個產品都很樂意但很難達到的。人們不禁會感嘆,影片到底採取了什麼樣推廣策略能夠引起觀眾如此濃厚的觀看興趣。
(一)官方微博前期造勢,為活動招攬人氣
首先是官方網站的重新包裝,改名“失戀博物館”。《失戀33天》的營銷團隊認為直接在新浪建官網太嚴肅,所以就起名為“失戀博物館”,如同搭建了個專題網頁,但和官網的意義是不一樣的。從啟動第一天開始就對“失戀博物館”造勢宣傳,通過微博客和人人網公共主頁聚攬人氣,收集一些失戀歌、失戀照片、失戀留言,還有一些分手的信物,這些真實的故事信物,全部被整理上傳到“失戀博物館”專題頁面中。觀眾覺得這種方式更有意思,能夠引起共鳴然后親身參與其中。前期宣傳通過為受眾傾訴、分享自己的感情經歷提供平台,吸引了部分受眾的關注與參與,這批人成為后來口碑推廣影片的中堅力量。
《失戀33天》在映前宣傳策略上有其獨特的方法。一是有效地利用了粉絲效應。該片是一部根據網絡小說改編的小成本電影,這就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原著小說的忠實讀者的關注﹔其次,功不可沒的無疑是影片中明星們的粉絲,百度明星貼吧、QQ群、新浪微博、人人網等這些網絡平台都擁有強大的粉絲號召力,在一傳十、十傳百般的層層傳遞出去,效果可想而知。從下面的數據就可以看出在影片上映前,網絡上的搜索點擊率有多麼可觀(見表1)﹔另外影片為吸引粉絲眼球,獲得共贏效益,在淘寶上銷售電影產品,布偶“貓小賤”的暢銷,也帶動了影片的賣座。《失戀33天》的營銷團隊正是抓住了粉絲的心理,使得影片宣傳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檔期選擇恰當,話題制造切合時機。2011年11月11日,《失戀33天》瞅准了世紀“光棍節”這一噱頭,大打失戀牌,迎合了失戀的、未戀的、在戀的青年男女對愛情的關注,把年輕人成功吸引到了影院。該片11月8號上線,僅11月11日一天票房就高達4000多萬。(見表2)
表2:影片方和各地影院在“光棍節”推出的部分活動列表
(二)病毒視頻廣泛傳播,用情感打動年輕受眾
首先,在年齡、性別方面,《失戀33天》把受眾目標集中在80、90這些年輕人身上﹔從男女比例上來看,也是相對比較中等的,更加從側面印証了該片在網絡營銷中的定位精准,在情感上和他們找到了共同點,而這些人又是微博客的主要用戶,玩微博和看電影的群體契合,微博客推廣的威力就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體現。(見表3)
其次,影片在前期的推廣中,策劃了“失戀物語”這一宣傳活動,主要是採用了在優酷網,土豆網等各大主流視頻網站和新浪微博,人人網公共主頁等發布活動預告等相關視頻的方式,去到各個城市採訪一些失戀的人,讓他們講述一些自己失戀的故事,然后做到跟片子有一個結合。而那些故事都是大家發自內心的最真實的情感經歷和真情告白,觀眾看著看著就哭了。這些帶有方言特色的視頻被瘋狂分享,點擊率超過2000萬,被成功炒作成“世紀光棍節”的標簽。這些病毒視頻的廣泛傳播進一步打開了受眾市場,擴大了影片的知名度。
而在這些視頻的包裝上,每個片子的最后都有《失戀33天》電影片名的出現,這種方式在電影放映之前就已經深入人心,把影片炒起來了。而這種把影片的信息以軟性的方式呈現給觀眾,相比於廣告來講,大家更容易接受。這種“失戀物語”的宣傳方式,更適合80、90后的人群,跟進潮流,受眾認為這些以真人真事來做的預告,更具有新鮮感,因此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三)利用微博持續發力,打造輿論聚集地
電影的發行宣傳並不神秘,無非是放映前要找好賣點,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首輪過后,要制造話題,持續發酵,靠口碑吸引觀眾有增無減。然而首輪映過,是否還有觀眾前赴后繼,發行方的掌控力就沒有那麼強了,話語權轉移到了觀眾手裡,口碑好壞成為后續市場成敗的關鍵因素。“炒話題”本是電影宣傳慣用的伎倆,可怎麼炒,炒什麼對於如今已經能清楚分辨“炒”的定義的觀眾來說,不夠高明的話題造勢很容易影響他們對電影的口碑、評價,甚至引起觀眾反感。而“失戀物語”的成功推出,則為《失戀33天》提前積累了不少的觀眾緣。嘗到了互動性的甜頭,團隊干脆將互動這一元素融入到了其他更多的宣傳活動中。
新浪微博、天涯社區、人人網等舉辦“失戀33天幸福專場征集10對幸福情侶,與明星一起走紅毯”、“人人網專場觀影活動抽獎,抽取20名幸運粉絲免費觀影” ,以及“給你幸福單身男女派對:你是否相信一見鐘情,你是否期待偶遇”等活動,持續為影片宣傳造勢推廣,不僅吸引了更多受眾加入影片的官方微博和人人網主頁,而且成功地將這些網絡平台打造成影片的輿論聚集地。
通過“相愛”、“失戀”這兩個觸碰到人們心底深處的關鍵詞,鎖定目標受眾人群展開精准、持續的互動,病毒營銷,借助明星效應和視頻的傳播,不斷擴大影片的知名度和話題效應,更利用“世紀光棍節”的契機將話題炒作推向高潮,《失戀33天》最終成為低成本(投資僅890萬)國產片實現大創收的年度模范作品。從網絡熱帖到暢銷小說再到熱門電影,《失戀33天》基本完成當下大眾文學變成大眾文化現象的華麗轉型,如果后續再能改編成電視劇,用“功德圓滿”來形容也不算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