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火男孩》
電影版《爸爸去哪兒》和電視版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時間拉長了
在長隆拍攝,小動物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爸爸去哪兒》將在大年初一上映
《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遭遇票房滑鐵盧
你會掏錢去電影院裡看綜藝節目嗎?從去年年底開始,《中國好聲音》、《爸爸去哪兒》、《快樂男聲》等節目都在積極制作電影版。不過,電影版《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上映后,全國票房隻有可憐的300萬元左右,給這類“綜藝電影”潑來一盆冷水。
羊城晚報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圈內電影人,他們有的痛批這類片子違背電影規律,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趨勢,不必大驚小怪。而即將在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版《爸爸去哪兒》,票房預測出現兩極分化,有的說會成為“炮灰”,也有的說“不會差到哪去”。還有業內人士爆出內幕,稱這類電影很可能在上映之前就已賺到錢,票房對片方來說不重要。
●質疑有很多
硬傷一:沒有故事,拍攝業余
對於那些“綜藝電影”來說,劇本似乎並不重要,就像錄制電視節目一樣,大多數改編者抱著一個節目台本就開始拍電影了。
比如之前的《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這部電影的定位是青春勵志片,但令人失望的是,該片沒有講出一個好故事,一幫“好聲音”學員在片中上演了另一種形式的綜藝秀。電影制作也十分粗糙,攝影機基本沒有運動,觀眾完全無法入戲。有影評人直言:“這部電影比好多視頻網站的網友自己拍的微電影還顯得業余,沒有劇情、沒有攝影、沒有表演,好像連導演也不需要。”
無獨有偶,即將在大年初一公映的電影版《爸爸去哪兒》,更是完全拋棄劇情,直接是一期“加長版同名電視節目”。該片的拍攝周期隻有十天,主演之一的郭濤曾表示:“這是我從影以來拍得最沒底的電影,全程沒有劇本和台詞。”
硬傷二:盲目樂觀,沒有創新
“收看《中國好聲音》節目的觀眾有7000萬,加上網絡和海外的觀眾有2個億,按電影票僅10塊錢算,那我們的票房將達到20億,超越《泰囧》。”放出這一豪言的是《中國好聲音》節目總導演、電影版的總策劃金磊。結果,《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上映十天后,該片的全國票房隻收獲約300萬元,與片方宣稱的8500萬元投資規模有著巨大差距。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歸根結底是電視制作人對電影作品的盲目定位。對於電視節目《中國好聲音》而言,它的成功有賴於學員的好聲音和導師的點評、搶人。制作人樂觀地認為隻要再將“好聲音”這塊金字招牌放到電影市場,就可以“躺著把錢掙了”。但觀眾不是傻子,沒有不一樣的新的看點,他們憑什麼要掏錢進影院看一檔“免費電視節目”?
硬傷三:學員主演,沒號召力
有電影人表示,就參演《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的幾位學員來說,他們在離開比賽舞台后大多表現一般,沒有影視代表作,甚至連一首屬於自己的暢銷歌曲也難覓影蹤。而與“好聲音”電影版同期公映的電影,都是大牌明星領銜的重磅賀歲片——成龍的《警察故事2013》、葛優的《私人訂制》、謝霆鋒的《救火英雄》,就算是倪妮領銜的中小成本電影《等風來》,也比“好聲音”的演員陣容更具吸引力。
對於即將上映的《爸爸去哪兒》來說,也面臨同樣問題。雖然林志穎、郭濤等有一定票房號召力,但放在賀歲檔,該片不佔優勢。
●業內分兩派
反方:賺快錢,產品如雞肋
對於這類“綜藝電影”,不少電影人都表示不看好。
曾參與過多部賣座大片營銷工作的資深電影人張先生就對記者表示,這類電影的出發點“不純粹”,甚至沒資格被叫做電影:“這些電影從策劃開始,就不是抱著拍一部好電影的目的去的。他們隻想盡快為電視節目做一個衍生品,賺快錢,實際出來的東西是違反電影規律的,隻能叫產品,不能叫電影。”
張先生說,這類電影的主要受眾不是電影觀眾,而是節目粉絲,“普通觀眾看電影,是要找到一些情感共鳴的東西,而由綜藝節目改編的電影則沒有,他們失去了電影的元素,也失去了節目的成功元素,最后隻能是節目的粉絲去埋單。”
影評人韓皓月也曾撰文表示:“綜藝節目是茶余飯后的消遣之物,這類節目受制於熒屏,講究短平快的即興娛樂。而電影不同,電影需要長時間的構思、創作,指向性也與綜藝節目有很大不同。電視與電影是兩種不同的娛樂產品,直接將電視內容嫁接於電影身上,制造出來的產品很可能味如雞肋,食之無味。”
正方:是趨勢,《爸爸》受關注
既然有多部“綜藝電影”在票房上鎩羽而歸,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片方熱衷於此類改編呢?一位圈內電影人就告訴記者,這是一個趨勢,大家沒必要太反感,而且他認為《爸爸去哪兒》的票房應該不會太差。
該電影人解釋道:“《好聲音》的票房不好,其實與電視節目的收視率有關系,第二季的影響力明顯不如第一季。而《爸爸去哪兒》則屬於在節目爆紅時制作成電影,票房前景就比較樂觀。把綜藝節目改編成電影其實是個趨勢,對電視台而言,他們有制作資源、有品牌影響、有明星陣容,為什麼不去利用它們來拍一部電影?”
外界對此類電影有許多質疑,但該電影人說:“有質疑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就否定這類電影。至少從我了解的數據來看,還是有很多普通觀眾願意去影院裡看這樣的電影。比如《爸爸去哪兒》,關注度就很高,這部電影還是按照電影規律去運作的,選擇的檔期就很好,大年初一合家歡,票房應該不錯。
內幕:做產品,票房無所謂
據記者了解,雖然幾部“綜藝電影”的電影票房並不理想,但並沒有一個片方表示自己虧損嚴重。相反,有業內人士還透露,其實這些電影都是掙錢的,票房並不重要。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在這些綜藝節目誕生的時候,電影的形式就已經成為制作團隊做‘大產品’中的一環。對於一個商業節目來說,它有了電視節目的形態,再做一個電影的衍生產品,整個商品鏈條就完整了,更容易得到廣告商的青睞。其次,這些電影的拍攝成本並不高,又有知名度,廣告商早早就會找上門來要求投資電影。這樣算下來,對於制作者來說,票房多少都無所謂,成本早就被廣告商消化掉。另一方面,廣告商對票房也不是太在意,反正拍出了一部電影,對商品整體形象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提升。”比如電影版《爸爸去哪兒》,就獲得了廣州長隆的贊助。
【國內案例】
《樂火男孩》
2009年上映,票房200萬
該片脫胎於湖南衛視的熱播綜藝節目《快樂男聲》,由俞灝明、張杰、陳楚生等“快男”選手擔任主演,講述幾個80后男生的勵志故事。該片想成為中國版的《歌舞青春》,並且用3D制作,但最終票房遭遇滑鐵盧。
《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
2013年12月27日上映,票房300萬
電影由“好聲音”第一季的學員吳莫愁、李代沫、張瑋、丁丁、張赫宣、金池、大山、趙露、王克以及第二季學員萱萱、李秋澤和Simon等出演,講述了幾位懷揣音樂夢想的學生在校園裡努力拼搏的故事。
《爸爸去哪兒》
將於1月31日上映
作為最近最火熱的電視真人秀,《爸爸去哪兒》也趁熱打鐵改編成電影。該片緊跟電視節目的節奏,並沒有將內容改編成故事片,第一季裡的五位爸爸和寶貝將執行一次超長版任務。
《快樂男聲》
將於2月上映
這部電影的拍攝周期長達4個月,真實記錄了去年《快樂男聲》從海選到決賽的台前幕后故事,更像是一部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