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中國報業》>>2014年·第1期

2013年中國報業關鍵詞

唐緒軍 卓宏勇

2014年01月23日14:50    來源:中國報業    手機看新聞

2013年,“陳永洲”們的失范行為,令整個報業蒙羞﹔一連串表現不佳的經營數據,更是令報人們心寒﹔及至年底,《新聞晚報》的突然休刊引發業界一片唏噓﹔倒是隨后《中國經營報》毅然決然的“革命”宣言,讓人們依稀看到了傳統報業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頑強。回望2013年,那些人、那些事,難以忘懷。

關鍵詞一:“陳永洲”

對於2013年的中國報業來說,最沉痛的記憶莫過於“陳永洲”。陳永洲原是廣州《新快報》的一名記者,但這個名字是代表著2013年傳統媒體的恥辱載入史冊的。

這一年,從年初的《購物導報》記者李德勇組團敲詐被曝光,到10月廣東《新快報》記者陳永洲被警方帶走后他所服務的報紙兩次以斗大的字號呼吁放人,再到年底《中國經濟時報》河南記者站副站長郗永豐被抓牽扯出來的窩案……讓報紙記者的形象一次又一次蒙羞。

2013年2月18日,央視“焦點訪談”以“蹊蹺的‘採訪’”為題,曝光了購物導報社記者李德勇在江蘇省連雲港市非法設立記者站進行新聞敲詐一事。經查,這是一起真假記者“組團”進行新聞敲詐的典型案件:李德勇設立非法記者站,形成了以李德勇為首,李德勇的兒子、親戚、司機為核心,網絡招聘人員為外圍的“採訪”團伙。他們重點“採訪”山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的企業和政府部門,以“報道”征地拆遷、農民負擔、環境污染等為名索要錢財。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查實后,對李德勇依法吊銷新聞記者証,並列入新聞採編不良記錄,終身禁止從事新聞採編工作。《購物導報》被依法吊銷出版許可証,責令其立即停止一切出版活動。2013年11月,李德勇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並處罰金兩萬元。

《新快報》記者陳永洲事件更是備受關注,影響廣泛。該事件演變之快、媒體關注度之高均為史上所罕見。2012年9月26日到2013年6月1日,陳永洲曾發表有關中聯重科一系列批評性報道。2013年10月19日,陳永洲以涉嫌損害企業商譽的罪名被長沙市公安局拘留。隨后,《新快報》連續兩天在頭版刊發《請放人》、《再請放人》的報道,引起全國的廣泛關注。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0月26日陳永洲承認受人指使收錢寫稿。10月27日,《新快報》不得不在頭版刊登致歉書。10月30日,陳永洲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罪被逮捕。10月31日,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做出查處決定,給予新快報記者陳永洲吊銷新聞記者証的行政處罰,責成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對新快報社進行全面整頓,該事件以新快報領導班子被調整而使輿論逐漸平息。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郗永豐則因為違規時間長、違法性質嚴重而被中央有關部門專門予以通報批評。經查,中國經濟時報社記者郗永豐自2010年10月擔任該報河南記者站副站長(主持工作)以來,與該報多名記者及河南記者站工作人員,多次利用新聞採訪報道活動謀取不正當利益,其中郗永豐涉案金額達100多萬元。2013年12月3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給予中國經濟時報社撤銷河南記者站的行政處罰,吊銷郗永豐等涉案採編人員的新聞記者証,並將涉案的人員列入不良從業記錄。

關鍵詞二:廣告發行雙雙下降

2013年過半之時,“1∼6月報刊廣告發行雙雙下降”的消息傳出后,業界籠罩著一片愁雲慘霧。6月之后,雲霧不散,報紙廣告仍然持續下滑。據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央視市場研究(CTR)聯合發布的《中國報紙廣告市場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9月,報紙廣告的降幅已經累計擴大至8.3%,超過了上一年同期8.2%的降幅。目前,關於報業廣告全年的數據尚未匯總發布,但業界專家分析認為,報紙廣告持續衰退的態勢短期內已不可逆轉,而且這種衰退是全方位的。

從經濟大環境的趨勢看,廣告市場在2013年缺乏推動上揚的動力。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主任梁勤儉認為,報紙廣告持續衰退的局面一時半會不可能得到改善,全年降幅的最終統計數據很有可能逼近二位數。

在報紙發行方面,據世紀華文全國報刊發行監測數據,2013年上半年,全國報紙總零售量環比下降8.87%,達到歷年下降最高值。下半年發行市場的表現似乎更令人失望——截至11月底,環比下降2.16%,同比下降10.83%。截至2013年11月底的數據顯示,從區域分布來看,在全國五大區域中,實銷率隻有華中地區略有增長,其他四大地區均為下降,其中華東地區的降幅達到9.31%﹔從報紙類別來看,IT類報紙和財經類報紙近幾年的銷量持續走低,2013年下降的幅度仍然較大﹔都市類報紙進入2013年之后,盡管銷量仍繼續保持絕對領先地位,但銷量出現普遍下降,隻有個別城市的都市報處於上升態勢。

在報紙發行一片“下跌”聲中,黨報、社區報、時政類報紙逆勢上揚,成為發行市場上為數不多的亮點。其中,黨報平穩發行、緩慢上升﹔而以《環球時報》為代表的時政類報紙,由於迎合讀者的愛國情緒以及評論國際大事件的心理,發行量繼續上漲。

關鍵詞三:上海報業集團

2013年10月28日,經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正式成立。這是中共上海市委推進主流媒體創新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目的是在多樣化信息傳播格局下,凸顯主要報紙的內容和特色優勢、加快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優化報業結構、拓展發展空間。

據估算,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后,資產達到208.71億元,淨資產為76.26億元,總體經濟規模居全國報業集團前列。新集團組建后,所屬的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新民晚報社恢復報社獨立建制,實行黨委領導下的總編輯負責制,以做好媒體內容業務和把握輿論導向為主要責任,發展新媒體,擴大影響力。改革方案明確取消了對報社的經濟指標考核,實施正確導向把關等政治考核,確保報社將精力集中於確保權威性和提高內容質量。上海市政府每年將為解放日報社、文匯報社注入財政資金,支持其品牌拓展和傳播運營。該市宣傳文化專項資金還將安排扶持資金,用於支持各主要報紙發展新媒體等業務。

新成立的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表示,上海報業集團的成立最根本的目的是讓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這三張在中國報業史上都有超過半個世紀以上歷史的報紙更加特色鮮明,在新環境中找到生長空間,最關鍵是賦予報紙職責權力相統一、相匹配的地位。報社成為獨立法人,將擁有事權、財權、人權。“事權,所有版面的內容報社決定﹔財權,報社作為獨立法人單位,在預算范圍內有完整的經營自主權﹔人權,特別是干部的任免權,從提名、任免到獎懲都是賦予報社的。一定要讓在第一線聞得到硝煙、聽得到槍聲的人,有決策權。”

有評論稱,新媒體墊高了中國傳媒業的海拔,傳統媒體必須從固有的藩籬中走出新路,以更加高遠的視野來確立自己的方位和高度。上海兩大報業集團的合並改革,其意義不局限於傳統媒體范圍,它是一次更高更遠的飛行,其方向、高度、路線、落點,均關乎中國傳媒業全局。

關鍵詞四:新聞晚報

12月24日,上海報業集團所屬的《新聞晚報》在第一版上刊出了《休刊公告》,宣布該報將於2014年1月1日停止出版。這是上海報業集團組建后的第一個大動作,而《新聞晚報》也因此成為報業整合中的第一個犧牲者。消息傳出,震動了整個中國報業。

《新聞晚報》創刊於1999年1月1日。當時,上海灘上兩家歷史悠久的老報紙《文匯報》和《新民晚報》已經組成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而主管部門正在促使解放日報社調整為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為了與《新民晚報》形成競爭之勢,《新聞晚報》應運而生,與其一同問世的還有《新聞晨報》和《新聞午報》。這三家報紙的前身是上海灘久負盛名的另一家老紙報《新聞報》,新聞報社被合並到解放日報社。2000年10月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宣告成立,從此開始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形成犄角之勢。

13年后的今天,當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再度合並為上海報業集團時,《新聞晚報》與《新民晚報》的競爭也就實屬多余。相比之《新民晚報》的歷史與名聲,《新聞晚報》明顯落在下風。單就發行量而言,《新民晚報》最輝煌的時候,日發行量曾達到185萬份。而《新聞晚報》從創刊時的5萬份、6萬份,一路追趕,連其零頭都到不了。2001年4月至今,《新聞晚報》先后經歷了4次改版,依然起色不大,連年虧損。2008年成立上海新聞晚報傳媒有限公司,從事多種經營,情況略有好轉。但好景不長,2013年又回到了盈虧平衡點上,主營業務大幅虧損,其他理財項目略有盈余。在上海報業市場,《新聞晚報》是廣告最少的報紙之一。而《新民晚報》2013年榮登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列報業品牌第五位,品牌價值估值130億元。同一個報業集團,兩個同類的產品,舍誰留誰,一目了然。

如果說《新聞晚報》的休刊是上海報業整合的必然結果,那麼它同時也是中國報業大變局來臨的一個先兆,預示著都市報黃金時代的終結。

關鍵詞五: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

2013年5月17日,全國60余家報社在北京啟動成立了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其中29家全國主流報紙簽約該平台,聯手開啟了雲讀天下的傳統媒體新時代。

由京華時報於2012年開創的“雲報紙”,是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它利用圖像識別技術,讓讀者可以通過智能移動終端對報紙上感興趣的圖片進行掃描,從而打開整個雲端對應的更多的多媒體互動信息。雲報紙首先在容量上突破了版面的限制,可以通過報紙的入口實現與網絡海量信息的連接﹔其次,也突破原來傳統報紙表現形式上的局限,可以以更豐富的形式呈現新聞內容,並且與讀者互動交流﹔第三,突破了傳統報紙時間上的限制,可以24小時報道之前來不及見報的內容。另外,雲報紙與廣告和電子商務的合作,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動報紙的經營。

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將傳統紙媒打造成互聯網的另一個入口,這個入口並不是一家報紙能夠實現的。讀者通過這個平台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媒體所承載的信息,而是雲平台的媒體信息共享。全國雲報紙技術應用平台還將為成員媒體提供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等服務,在大數據時代為傳統紙媒提供最權威的數據支撐。

雲報刊是傳統報刊在新媒體時代向全媒體業態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於延伸報刊傳播鏈、擴大受眾覆蓋面、豐富產品結構等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雲計算畢竟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技術,媒體記者如何適應雲媒體及媒體雲的需要,成為未來的雲編輯﹔多媒體的生產方式,會出現怎樣的挑戰,都是傳統媒體面臨的新問題。在目前智能手機發展迅速的情況下,雲報紙是否為一個過渡的形態,還取決於報業自身探索的情況。

關鍵詞六:正在消失的報亭

2013年,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號召並推動在全國建立閱報欄、閱報屏的同時,多個省市的報刊亭卻因為“影響市容、臨時佔道、影響交通”而被強制拆除。

這一年的清明節,河南鄭州不少市民悼念一位特殊的“逝者”——報刊亭。那個總是一副綠色鐵皮模樣、挂滿花花綠綠報刊、安靜守候在街頭一角的報刊亭,在4月2日晚上徹底消失了。河南鄭州市內421個報刊亭全部被拆除。

鄭州市拆除報刊亭並不是個案。1月,南京邁皋橋大批報刊亭遭拆除,街道辦稱其違章,拆除報刊亭是南京市“拆違治亂”項目的一部分。6月初,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65個各類亭房被拆除,其中包括31個正在經營的郵政報刊亭。

報刊除了訂閱直接投送入戶外,零售是主要的發行形式,尤其對市場化的都市報來說,零售更是其生命線。據統計,全國郵政報刊亭年銷售報刊達到4.02億份,每天零售中央、省、地市三級黨報黨刊達16萬份,已成為一個引導輿論的重要陣地。當一些城市拆除報刊亭將其移至超市或便利店后,報刊的零售量也隨之直線下降。以鄭州為例,以往報刊亭月銷售額能有3000元左右,進店后隻有500—600元,都不夠繳納租金的。這也給正在經歷著轉型之痛的傳統報刊業以致命的打擊。

對整個社會來說,報刊亭的消失也導致了大批報刊經營者的失業。據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報刊發行局總經理劉紹權介紹,全國目前共有30662個郵政報刊亭,按2人經營1個報刊亭計算,直接提供就業崗位6.13萬個。如北京郵政報刊亭近年陸續向社會提供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其中原報攤人員佔30%,下崗人員佔20%,殘疾人員佔10%,“兩勞”人員佔10%。如果這些報刊亭全面拆除,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

“何日君再來”?針對各地拆除報刊亭的問題,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等權威媒體呼吁各地政府能支持報刊亭建設,為城市保留一道文化符號。令人欣喜的是,幾年前拆掉報刊亭的無錫等城市在2013年又開始重新規劃功能更加多樣化的報刊亭。但願更多的城市在加強城市管理的同時,也為報刊亭留下生存發展的空間。

關鍵詞七:“深圳最美女孩”

虛假失實報道已成為中國新聞界割不掉的毒瘤,新聞出版行政部門最近幾年每年均要公布一批虛假失實報道,重申有關管理要求,但是虛假新聞仍屢禁不止。2013年,以“深圳最美女孩”為代表的虛假失實報道令傳統媒體的公信力雪上加霜。

2013年3月25日,中國新聞網刊發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記者的報道《深圳90后女孩當街給殘疾乞丐喂飯感動路人》,稱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單膝跪地給殘疾乞丐喂飯。該新聞一經發表,迅即引發網友關注,“深圳最美女孩”的美譽也不脛而走。然而,僅一天之后,該新聞和圖片即被証偽。該報道系社會來稿,記者未深入採訪核實就署名記者採寫、攝影,加上編輯審核把關不嚴,致使虛假報道在網站刊發。

2013年,報刊領域還有多起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虛假失實報道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通報,並作出嚴肅處理。

《中華工商時報》3月25日刊登報道《天然氣市場化改革踏上“最后一公裡”》稱,“從4月起,我國天然氣價格將進行大幅度上漲,其各地零售終端價格將達到3元∼3.5元/立方米,進而逼向4元大關”。經查,記者僅採訪了有關機構及專家,未向國家權威部門核實,報社把關不嚴,致使報道關鍵信息失實。

江西《信息日報》4月7日刊發該報記者的報道《流浪9年回家瞬間變“富翁”》稱,溫州某男子在外乞討流浪9年回家鄉后被告知,因搞城中村開發,他已獲得700余萬元的土地補償金。經核查,該報道中當事人獲得“700余萬元的土地補償金”等關鍵信息系救助站人員轉述他人的說法,記者未做深入核實,導致報道失實。

廣東《南風窗》9月2日刊發報道《村官腐敗透視》,當事記者採訪不夠深入、未經多方核實,編輯部把關不嚴,致使文中關於某村官“這個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等內容失實,引起不良后果。

黑龍江的《黑龍江晨報》、《生活報》10月24日刊發虛假報道“老漢開房見網友遇到兒媳婦”,並被眾多網站轉發,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經查,此報道系黑龍江省穆棱電視台記者韋洪基編造,兩家報社未深入核實和嚴格把關,致使此虛假低俗新聞被刊發。黑龍江省新聞出版局決定吊銷韋洪基新聞記者証,對黑龍江晨報社、生活報社及報社相關責任人作出警告並罰款的行政處罰。

以上虛假內容刊發后,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后果,嚴重影響了報業的聲譽,損害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聞記者的職業形象。相信更多的報刊出版單位將會在今后的採編工作中吸取教訓,嚴格採編規范,確保新聞事實准確無誤,不斷為人民群眾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產品。

關鍵詞八:“張太聲明”

2013年8月20日,《南方都市報》刊登了一則署名“張太”的整版廣告,內容是:“前任張太:放手吧!輸贏已定。好男人,隻屬於懂得搞好自己的女人!祝你早日醒悟,搞好自己。願,天下無三。”由於該廣告的內容疑似小三的叫板宣言,因此刊登當天一大早便在微博上“炸開鍋”,“有創意但無節操、無底線”的批評之聲不絕於耳。

當天,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根據讀者反映發現《南方都市報》刊登“張太聲明”的廣告后高度重視,責成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立即核查,同時聯系國家工商總局通報有關情況。當晚,廣東省工商局立即責令《南方都市報》停止發布該廣告。

經核查,“張太聲明”廣告實際是某系列化妝產品進行的商業創意廣告。南方都市報社稱,該廣告屬於系列懸念廣告,刊登前進行了必要審查。8月22日,《南方都市報》也刊登了后續解密廣告以還原全貌,表達該廣告的初衷和構思:希望通過幽默和懸念的方式傳遞一個訴求——倡導現代女性搞好自己,對自己關愛更多,讓自己生活更快樂。

盡管有創意,在刊登前也進行了必要審查,但由於沒有充分預估到傳播后的負面效果,該廣告實際上引起了社會的不良反響。8月27日,廣東省新聞出版局對南方都市報社進行誡勉談話,並依據有關法規對報社下達警示通知書,予以通報批評並責令改正。報社隨后也採取暫停刊登涉事企業所有廣告及類似廣告、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等整改措施,並向讀者致歉進行補救。

“張太聲明”廣告被查處只是管理部門在2013年加大虛假違法廣告整治力度的一個縮影。從另一方面來看,“張太聲明”這種低俗廣告的出籠,也反映了傳統報業廣告經營的困境。但是,無論報業廣告經營有多難,社會公序良俗必須遵守。

針對報刊廣告市場中仍存在廣告經營行為不規范、廣告發布內容虛假違法等問題,2013年5月3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報刊刊載醫藥廣告管理的通知》,聯合中宣部、工商總局等部門開展了虛假違法醫藥廣告專項整治行動。據了解,此次專項行動共查處違法醫藥廣告案件6902件。全年共對67種虛假違法廣告問題嚴重的報刊進行通報批評,在報刊年檢中對21種虛假違法廣告問題嚴重的報刊予以緩驗。

關鍵詞九:變局

幾乎就在上海報業集團組建的同時,10月24日地處北京的中國經營報吹響了改革的沖鋒號。社長李佩鈺宣布:“我們即將迎來一次大范圍的組織機構調整。這次調整不是針對個別部門或某些人,而是自上而下,涉及到中國經營報社全體,我們所有人。”“明年,這個報社沒有基於傳統官媒的各層干部了,廣告部門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的形形色色的項目團隊。請不要懷疑,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無可回避的改變。”有評論將李佩鈺社長的這一席講話,稱之為傳統報業的“革命”宣言,預示著報業大變局的到來。

據了解,中國經營報的業務改革和組織機構調整,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其一,取消廣告部,隻剩下服務4A等廣告代理公司及協調印刷排版流程的小組﹔其二,精減編輯部門,隻剩下負責策劃編輯要聞與評論、副刊的新聞中心﹔其三,擴大事業部,金融、TMT、汽車等成立事業部,相關廣告人員被融入事業部,事業部既要完成內容的生產,也要完成相應的廣告銷售任務﹔其四,強化互聯網內容及品牌影響力的塑造,報社網站改版,除報社官方微博及官方微信外,各事業部都將開設各自的垂直細分賬號對行業市場進行全媒體服務。

要言之,正如李佩鈺社長所說,“這一次機構調整唯一的原則就是以客戶需要為中心,為導向”“未來的中國經營報社是一個扁平化的組織,沒有社委會,沒有過多的層級結構。除了行政、法務、財務、人力資源、后期制作這些‘支持部門’,以及新聞中心、網絡中心這樣的‘平台部門’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以‘產品’為中心的項目團隊。”這事實上是在以互聯網思維改造傳統報業。能否成功尚需拭目以待。

其實,報業的變局一直在醞釀。年初,浙報傳媒以32億之巨收購了邊鋒網絡和浩方在線兩家網絡公司﹔年末,“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接手浙報傳媒持有的財新集團股份,正式成為財新集團的新東家。這都被認為是傳統報刊業在新媒體時代尋求突圍的嘗試。

關鍵詞十:記者“國考”

2013年9月2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於開展新聞採編人員崗位培訓的通知》,要求從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對全國25萬余名新聞採編人員開展崗位培訓和考核,隻有考試通過者才能換發記者証。這被媒體形象地稱為新聞記者的“國考”。

此次培訓系新聞記者在職教育,重點是加強六大專題教育。培訓內容以總局組織編寫的《新聞記者培訓教材2013》和配套制作的6集電視教學片為主,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新聞倫理”“新聞法規”“新聞採編規范”“防止虛假新聞”6個專題和我國主要新聞法規規章以及新聞單位管理規范。培訓結束后,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行政部門將以省為單位組織統一閉卷考試,考核合格的可換發或者申領2014版新聞記者証。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聞出版行政部門自2002年起逐步建立健全新聞從業人員資格管理制度,每5年換發一次新聞記者証。目前,換証之前組織開展記者培訓已成為總局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新聞隊伍素質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針對當前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總局要求各新聞單位要把換發新版記者証和開展崗位培訓工作作為落實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的具體舉措,對記者隊伍進行一次系統的政治和業務教育。

業內專家注意到,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新聞工作者的從業資格提出了明確要求,“嚴格新聞工作者職業資格制度”。因此,可以預計,未來新聞記者的准入門檻將會抬高。

(作者:唐緒軍,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博導﹔卓宏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副處長)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