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公共事件中微博轉發的受眾心理探析【2】

——以“7?17”湖南臨武瓜農死亡事件為例

冷  婷,符建湘,劉  星

2014年02月13日10:0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網絡自由環境下的求真心理

根據美國學者丹尼爾?卡茨 “使用與滿足”理論,受眾之所以接受某種信息,持有某種態度,是因為這種信息具有滿足受眾心理需要的功能,而正是這些需要推動了受眾對新聞真實性的訴求。

微博能讓網民“隨心所欲”的發表言論,在臨武瓜農死亡事件中,政府否認“秤砣砸死瓜農”,稱“搶尸”為“協助運尸”,政府一再逃避的態度促成網民“窮追不舍”的精神。微博熱議帶動包括人民日報、鳳凰網、央視等主流傳統媒體的介入和對事件的調查,人民日報對臨武瓜農案發表評論《強力維穩無異抱薪救火》,“城管已成中國很多群體性事件引爆點”,央視網在瓜農下葬后,發文《臨武瓜農家屬獲賠89.7萬 晚葬1天賠金少10萬》,並犀利指出事件存在的重重疑點“家屬為何忽然沉默?”“鄧正加是如何死亡的?”,這也正是廣大網民關心的問題焦點,通過媒體的揭露和報道,受眾對整個事件有一個更全面的認識,雖然最后臨武政府企圖以89萬轉移公眾視線,但公道自在人心,受眾在參與微博轉發和關注中一步步接近事件真相。

(四)群體感染下的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作為一個心理學概念,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或權威人物行為的影響,在認知上或行動上與他人或權威人物產生認同並趨同的現象。從眾現象按照人們的慣性思維“法不責眾”“人多力量大,少數服從多數”就不難理解。

突發公共事件中微博信息發布快,網友極易獲取,但僅有少部分人掌握第一手信息,因此大多網友是轉發。而網友選擇什麼信息轉發則是重點。臨武瓜農死亡后,全國輿論一邊倒,聲討城管和臨武政府,不僅在於受害者本身值得同情,而且民眾心中城管形象屢屢崩塌。古語雲“民不與官斗”,但執法者公然越權、事發后政府企圖壓制、回避公眾的錯誤態度,激怒民眾“討伐”。

此外,一些媒體和媒體人利用微博及時發布最新動態,信息經微博名人轉發后,普通受眾的從眾心理就十分明顯,一方面希望通過發布最新消息引起關注,另一方面希望與大多數人意見保持一致。全國輿論一邊倒,在群體情緒的感染下,普通受眾會選擇自己喜歡、或權威的微博進行評論、轉發,以此表達意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通過網絡來支援受害者,臨武政府陷入被動。網絡時代,政府的一舉一動,都難逃公眾監督的目光。

(五)“強權”壓制下的逆反心理

網絡逐漸向公眾呈現一個開放的、平等交流的環境,受眾平等意識增強,維權意識漸濃。而官民矛盾一直存在,從社會角度看,官民問題有深刻的歷史淵源和社會根基,很難根除,歷來為民眾深惡痛絕。當前多數受眾通過微博關注新聞、以及與自身利益切實相關的信息。因此,官民矛盾類微博信息容易引發受眾關注。

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回避態度,更促成了受眾的逆反心理。如事發當天下午,官方“突然倒地身亡”的說法與記者對多位目擊者的採訪相矛盾,政府“協助運尸”及“晚葬1天賠金少10萬”的威脅言論挑撥受眾底線。瓜農意外死亡,政府第一時間不能以正確的態度應對,卻是想著強壓擺平,更激起受眾強烈逆反心理。

受眾的逆反心理受歸屬感的影響。微博等新媒體讓使用者都找到一種時代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因而消息中的人物、人物經歷或是命運與受眾相同或相似,能形成受眾自我與非我的統一。

城管打人、城管收“好處費”等現象頻頻曝光,臨武城管事件曝光城管“濫執法”,這又將城管與民眾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置在對立中。臨武瓜農事件引爆輿論,不僅是網民對臨武政府壓制民意的反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網民作為普通大眾對強權的憤怒和弱勢的同情。因此當臨武瓜農被城管“暴力執法”致死,受害者無法維護,消息一經傳出,網民憤怒,習慣性站在弱勢群體的立場,勢必會引發全國網民聲援維權。微博大量轉發,體現網絡意見空間網民訴求發生出變化,微博由就事論事變成就事論理,將事件發酵,引入深度討論,引向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對司法公正的期待、對公平正義的渴求。

三、公共事件中受眾轉發微博心理特征的啟示

瓜農死亡事件留下引人深思的痛。臨武政府應對輿情頻頻出錯,遮遮掩掩最終釀成負面典型,激起社會軒然大波。事后,微博曾流傳:“如果我是臨武縣委書記,會這樣處理:1.停職有關責任人﹔2.親自和家屬對話﹔3.代表政府道歉﹔4.24小時調查出真相﹔5.承諾追責和賠償﹔6.安撫家屬﹔7.免費給家屬和圍觀群眾發飲用水和盒飯﹔8.醫療急救小組現場待命﹔9.警察放下盾牌和警棍”。

因此,負面新聞的突發,政府應該採取積極正確的處理和應對措施。面對突發公共事件,一方面政府要積極應對,增加政府的公開度和透明度,本著公平公正的版式態度還原事實,切不可有“官本位”的錯誤思想,要善於運用官方微博與民眾進行溝通,做好輿論引導。另一方面,媒體在行使社會監督職能的同時,要繼續堅守新聞專業主義,“為天地立心,為百姓立命”,堅持客觀公正的態度,理性報道事實。同時,微博也要加強把關機制,杜絕突發公共事件中的謠言傳播,造成社會動蕩。網民在加強媒介素養的同時,要理性發言,切不可把微博變成泄私的“垃圾場”。

參考文獻:

[1] 劉京林.新聞心理學原理[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

[2] 龐胡瑞.湖南臨武瓜農之死引爆微博輿論攻防戰[OL].人民網,2013-07-22.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