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公共事件中微博轉發的受眾心理探析

——以“7?17”湖南臨武瓜農死亡事件為例

冷  婷,符建湘,劉  星

2014年02月13日10:00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湖南臨武瓜農死亡事件在沸沸揚揚中塵埃落定,網民的積極參與再一次刷新了網絡輿論參與公共事件新紀錄。在此過程中,微博受眾的心理因素,不僅影響了受眾的傳播活動和微博傳播的最終效果,也對整個社會輿論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正確認識受眾在公共事件中微博轉發的心理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事件回顧

2013年7月17日,網友@臨武何建勛發微博稱,湖南臨武縣“一個城管當街砸死了一個賣西瓜的農民”,並附現場及疑似涉事城管的胸牌照片,此微博迅速引起多家媒體官方微博的轉發和關注,當日超過180萬的網絡參與度。“臨武小販之死”升溫為網絡公共議題,也成為輿情熱度上升最快新聞熱點,一場由“四個西瓜”引發的輿論攻防戰在微博等自媒體上迅速展開。

從事件本身來看,這起暴力執法事件仍未跳出“貓鼠斗”的尋常套路:瓜農之死,引發輿論震蕩。這起“城管暴打瓜農”事件,在不久前延安城管腳跺商戶頭的渲染下,更加刺痛人心。湖南臨武瓜農死亡事件的曝光,再次將城管推上口誅筆伐的風口浪尖,全國公眾的質疑和不信任,成為微博和傳統媒體直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本文以此為例,探析突發公共事件中微博轉發的受眾心理。

二、事件中微博轉發的受眾心理分析

在大眾傳播活動中,受眾心理是媒介信息力量轉化為受眾行為的中介,受者通過對媒介符號信息的加工處理,不斷補充認知結構,並以此指導行為。一般講,傳授者的態度,包括態度主體(傳者、受眾)對客體(新聞及有關要素)的“認知、情感、意向”三個方面。據此不難推出,微博轉發行為的發生,首先是態度主體(受眾)對態度客體(微博消息)有了“認知”——對消息及相關要素知曉或了解,繼而產生“情感”反應——對消息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等情感,接著產生“意向”——對消息的選擇及轉發行為意向。在湖南臨武瓜農事件中,微博被大量轉發,引起國內輿論嘩然,在此過程中,網民從“認知——情感——意向”的轉變,也體現出一些典型心理特征。

(一)受眾的群體性心理

根據社會科學領域定義,群體指真實存在的形成物:人們聚集、聯合成這樣的形成物,是因為有某個共同特征、從事各種共同活動,或者處在某種相同的條件、環境下,在一定程度上認識自己隸屬於該形成物。在“7?17”湖南臨武瓜農死亡事件中,警察搶尸、打記者、威脅親友等負面消息傳出激怒民眾,背后是公眾對公權逾越的憤怒。受眾通過評論、轉發微博等形式,進行個人同個人、群體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信息中既包括個人對事件的態度、觀點,同時也包括與事件相關的其他信息,群體成員在相互的信息交換與溝通中,最終尋找與群體內部大多數成員相同或相近的觀點、情感及態度,從而達到心理上共鳴。這種共鳴的產生,將對群體的共同活動產生進一步的推動作用。

(二)受眾主體意識下的參與心理

網絡時代受眾主體意識不斷加強,“子彈論”中“一擊即倒”的受眾不復存在, 受眾逐漸成長為具有自主思考意識的理性個體。參與傳播渠道的拓寬,受眾可以及時與信息傳播者作雙向交流。這種傳授雙方逐漸趨於平等的地位,激發網民受眾對傳播活動興趣和積極性。

隨著媒介的發展,媒介功能得到拓寬,特別是微博興起,受眾不再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參與信息發布,網絡媒體的便捷性使受眾直接參與傳播的訴求越來越高。

湖南臨武瓜農死亡經微博曝光后,網民主動轉發,短時間內相關微博突破5萬條,當日網絡參與度超過180萬,網民熱情積極,用輿論向臨武政府機關“討說法”。18號新聞發布會上臨武縣長賀遵慶表示,無証據表明瓜農被秤砣砸死,鄧正加突然倒地身亡。對此推脫言辭,網友“不買賬”,據理力爭,微博網友@素心慧雅說“天地至賤有杆秤,拿秤砣死老百姓!”而后,政府出警300人搶尸,官方稱“協助運尸”,網友稱這是“玩弄網民智商的文字游戲”,網友@Mary_Ms“警察搶尸是協助家屬運尸,以后搶銀行的別怕了是幫銀行運鈔,毆打他人叫幫助血液循環”。在城管暴力執法,瓜農致死事件中,網民積極主動對新聞事件自由發表言論,參與討論,體現出網民較強的參與心理和主體意識,這種心理受到“事發當時,我在現場”意識的強烈推動。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