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1期

中國科技期刊在互聯網時期的發展轉變【2】

國  榮,趙麗瑩,黃開顏?

2014年02月13日10:07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科技期刊對數字出版版權爭議及網絡監督的發展轉變

隨著網絡應用及對期刊出版方式的影響,逐漸出現了對數字出版版權爭議及網絡出版是否是正式出版以及缺乏相關法規制度等方面的新問題,並進一步產生了大討論和新的思考[13-17]。例如,互聯網普及之前的碩博士學位論文,僅在答辯后收藏於學位授予單位和相關圖書館,學術期刊和司法界都將之視為未公開發表。因此,國內外學術期刊傳統上並未將學位論文內容再次發表認定為重復發表。但近年來,隨著網絡出版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知網等數據庫建立了碩博士學位論文庫,讀者可以檢索並閱讀全文,這一傳統認識已受到挑戰。張小強等[18]認為學位論文被收錄進網絡數據庫屬於正式出版——網絡出版。雖然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統一法規或規范,但中國科技期刊界的很多編輯工作者,已對其學位論文內容的研究論文投稿採取尺度不一的拒絕。很多科研工作者及碩博士研究生對此不能理解,或產生不滿而抱怨甚至責問期刊編輯部,或者對畢業時學校要求上傳電子版學位論文並網絡發布產生抵觸情緒,但為了順利畢業而委曲求全並被動放棄投稿期刊。這些均對科研工作者的情緒、工作熱情等產生了負面影響。

因此,中國科技期刊及相關各方均急需重視並積極應對這一系列的新變化。如完善規范制度和機制,形成共識,達到有據可行,避免混亂﹔目前也並非所有高校都提供研究生畢業論文電子版全文,故是否應全面考慮各方利益,如研究生隻提供畢業論文摘要或應有自主決定權提供全文,或數據庫按研究生論文下載支付給研究生費用等措施,以期達到互利共贏。這些均需進一步深思並轉變。網絡普及在提升中國科技期刊所刊發論文質量方面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19]。網絡數據庫檢索的廣泛性及文獻不端檢索軟件的應用,均有效避免了刊發抄襲、文字復制等不端行為,保証期刊發表論文的原創性和首發性,提升了期刊論文質量和傳播效果。

四、中國科技期刊利用網絡不斷提升國際傳播和影響力並有望促進學術交流

利用網絡的無地域、時間限制的優勢,中國科技期刊特別是佔主要份額的中文科技期刊走國際化之路並減少知識產權外流,是一個有利時機,必須積極利用互聯網,尋求走出國門的方法和途徑。

目前僑居海外的華裔科學家是一個龐大的群體,近三十年來遷往美國、加拿大、歐洲等發達國家的新時期移民逐步增長,這一時期的移民大多具有高學歷或為技術移民。因此,積極利用互聯網,推進中國科技期刊(含中英文版)的國際化進程,可為遍布全球的華僑華人科研工作者提供方便查閱和了解中國科研成果的機會,也利於增進國際化傳播。

中國知網數據庫正在積極探索將中國科技期刊推介到世界各地,目前正在積極推進。此外,科技期刊也應進一步開拓各種方式,在國際范圍內拓展更廣泛的讀者、作者和審稿專家。如高校科技期刊應充分利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國際間校際交流和科研合作優勢,將其科技期刊網站在對方院校或研究單位的互聯網站上建立廣泛鏈接﹔或借助海外科研工作者及編委等,在其名片、電子郵件末尾簽名處或博客主頁等,標注上相應中文科技期刊的網址等,通過其與其他科學家交流或參會等機會,便可以使中國科技期刊得到積極推介,並逐步擴大國際傳播及影響力。截止到2006年,已有超過500家的大型海外機構用戶通過互聯網使用中文期刊,中國的傳統期刊在通過互聯網發行到世界各地。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國外知名院校及皇后圖書館、多倫多公共圖書館等海外大型圖書館的借閱者們,可通過互聯網閱讀到了中國的科技期刊。而且,很多中國科技期刊也已擁有國際編委或審稿專家,正是利用了網絡的便利,使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也促進了期刊的國際化進程。

隨著中國科技期刊通過互聯網的這種廣泛傳播,也將對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及研究者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產生一定的積極推動作用。國內科技期刊以這種方式走出國門,特別對不容易收錄入以英文為主的SCI等國際知名數據庫的中文版期刊,通過利用網絡的各種方式推介,將極大促進中國科研成果的傳播,並為世界各地掌握漢語或以漢語為母語的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員提供一個了解中國科研發展的窗口。在增進國際科研工作者了解中國科研成果及期刊發展的同時,也必將吸引更多海外華裔科學家將其科研成果以其熟悉的中文撰寫,並投往中國科技期刊,從而形成科研成果共享與期刊發展共贏的良性循環。隨著其在國外推廣力度的加大和提升,對國內科技期刊發展將會有巨大的推動﹔而且也方便世界各地華裔或他國的科研工作者通過閱讀相關文獻,開辟並尋找更多與國內同行的相互合作與交流。

中文版科技期刊還應進一步重視並提升論文的英文摘要的編輯加工和規范,為不掌握漢語的國際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解中國科研進展的窗口。相信科技期刊在傳播科研成果的同時,也將進一步發揮其促進交流的作用,這也順應中國制造業“走出去”到中國聲音“走出去”的需要,避免科研領域購買國外試劑、儀器而將科研論文成果發表在國外英文期刊的“兩頭在外”的弊端。中國科學院院士金振民等知名學者建議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學院重視中國科技期刊發展,改革舊有的片面追求SCI評價體系的獎勵和職稱評定體系,對國內外期刊一視同仁,承認中國期刊和國際期刊的同等重要性,不採取雙重標准。在中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隨著互聯網的深刻影響及積極應對轉變的進程中,這些無疑又將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要堅持世界一流和國家需求方向,要關注科學前沿和熱點問題,妥善處理好國內期刊和國際期刊的關系,充分認識到中國科技期刊是國際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積極利用互聯網這個平台,並採取各種應對方式,不斷轉變思路和運營模式,建立自己的科技文獻品牌體系及學術期刊評價的國際話語權。目前,利用網絡平台,將以往小而散的期刊進行整合並實現集約化發展,也是目前中國科技期刊發展的又一個趨勢,並正在不斷發展。這必將使中國科技期刊經歷深遠而有歷史意義的發展階段,更高效地發揮科研成果的傳播作用。(作者簡介:國榮,女,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編輯部醫學編輯,博士,主要從事期刊編輯學及數字出版研究﹔趙麗瑩,女,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主要從事期刊編輯學及數字出版研究﹔黃開顏,男,南方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副編審,主要從事期刊編輯學及數字出版研究。)

參考文獻:

[1] (美)斯坦利·巴蘭,(美)丹尼斯·戴維斯著.曹書樂譯.大眾傳播理論:基礎、爭鳴與未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張科,王景發.期刊網絡採編系統研發及系統功能分析[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8(4).

[3] 李鵬,韓錕,游蘇寧.採用稿件網絡採編系統對期刊論文發表時滯的影響——以《中華神經科雜志》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

[4] 國榮,邱芬,胡愛玲.重視呈現度和發展機遇:提升高校科技學術期刊的影響力[J].編輯學報,2011(6).

[5] 劉虓,馮金東,劉?.我國科技期刊的網站建設調查[J].編輯學報,2006(S1).

[6] 張宜軍,楊中啟.我國科技期刊數字化現狀及發展[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12(3).

[7] 李若溪,黃穎,歐紅葉等.國際學術出版開放式訪問(OA):實踐與前沿問題研究進展[J].編輯學報,2006(3).

[8] 曾湘瓊.學術信息開放存取模式運行機制與前景探析[J].情報科學,2006(2).

[9] 陳海燕,盧有泉.優先數字出版:學術期刊面臨的新浪潮[J].編輯之友,2011(3).

[10] 鄭丹.學術期刊數字化出版探究[J].今傳媒,2011(7).

[11] 鄭愛蓮,任玉欣,張曉曄.抓住機遇走網絡化出版之路[J].中國科技信息,2009(23).

[12] 謝明俊.學術期刊數字化的版權保護問題再認識[J].出版廣角,2011(6).

[13] 張小強,張蘋.學術期刊開放式訪問中的著作權問題及其對策[J].編輯學報,2009(1).

[14] 張今.期刊業數字化發展過程中的版權困境與治理[J].出版發行研究,2011(3).

[15] 施勇勤,張鳳杰.數字版權概念探析[J].中國出版,2012(5).

[16] 施勇勤,張鳳杰,馬暢.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的概念、類型及其在出版領域的應用[J].科技與出版,2012(3).

[17] 董琳.網絡版權技術措施刑事保護研究[J].中國出版,2012(7).

[18] 張小強,趙大良.學位論文再次發表的版權與學術不端問題分析[J].編輯學報,2011(5).

[19] 於紅.網絡輿論監督:數字化背景下反腐倡廉新銳器[J].中國出版,2010(10).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