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2期

基於熵理論的高校網絡輿情危機探析

賀倩

2014年02月13日10:4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將熵概念引入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研究中,引申出輿情熵的概念,並從熵增定律出發具體剖析高校網絡輿情危機。輿情熵增過程就是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形成過程,重點從學生、網絡和管理三方面分析輿情熵增的來源。因此,採取負熵、反熵的措施來防止和降低輿情熵值,是高校防范和處理網絡輿情危機的最佳方法。負熵探討如何組建輿情信息管理部門、培養管理人員、開展網絡媒介素養教育為高校網絡設立輿情防火牆﹔而反熵則從事實和價值兩個層面討論處理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危機﹔輿情熵﹔負熵﹔反熵

熵表示系統的混亂程度。這一概念最早由德國物理學家提出,是物質微觀熱運動時,混亂程度的標志,后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科學領域來,成為測量無序的量:熵值越大,系統越混亂無序。當熵值達到最大值時,整個系統就陷入崩潰[1]。

本文將熵概念引入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研究中,引申出輿情熵的概念。所謂的輿情熵,就是指高校網絡系統在言論、管理方面出現了功能實效,並由此引發高校網絡輿論無序,造成學生在所持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上的混亂、沖突,甚至是對抗。當輿情熵達到最大值時,也就是高校網絡輿情危機爆發的時刻。

一、輿情熵增:網絡輿情危機的形成

根據熵增定律:孤立系統的熵值是永遠增加的。即任何一個孤立的系統必然存在一個從有序到無序的的規律。高校網絡輿情系統也遵循熵增定律,產生輿情熵增現象:在高校網絡相對封閉的情況下,網絡輿論自發呈現有序性降低,無序性增加,輿情熵值不斷增長直至網絡輿情危機形成。輿情熵增來源於以下三個方面。

(一)心理的不成熟

由於大學生缺乏社會歷練,受年齡、心理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對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的看法是以感性為主,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色彩,在意見表達上也並非客觀和全面。一旦這種主觀性強、片面化的個人意見以自發形式出現在校園網上,一些大學生在沖動的情緒下容易不加判斷、不辯是非的圍觀和起哄,通過發帖、灌水、加精、置頂、回帖和點擊看帖的形式,擴大了網絡熱議話題的范圍,使個人消極意見變成了引入矚目的網絡輿論,引發輿情熵值的增加。

(二)網絡的匿名性

網絡匿名性的特性,一方面使發言者身份隱蔽,言論變得無所顧忌。尤其是大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弱,容易發表諷刺、調侃的言論﹔另一方面,網絡的匿名性,使學生在法不責眾的心理下產生群體模仿,受群體感染的影響,這種偏激意見會迅速引發大量的熱議,並得到更多學生的認可和支持,形成輿情熵值增加。

(三)管理的欠缺性

高校網絡管理的缺陷表現在技術方面和監督方面。在技術和網絡管理規則欠缺的情況下,學生為自己的言論承擔責任的風險較小,校園網絡就成為學生發泄不滿情緒和負面觀點的空間,情緒化的言論的增加導致輿情熵值增加。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