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2期

淺析突發事件中調查性報道的技能運用【3】

——以“蘇湘渝持槍搶劫殺人案制造者周克華被擊斃”為例

王柳力 王艷玲

2014年02月13日13:4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再現新聞現場

記者在調查收集重大突發性事件資料的時候,就可以採取在事件發生后不久再現事發現場的方法。有時,記者也使用調查手段,追敘過去的歷史,糾正記錄歷史事件的錯誤之處。

比如,周克華在被擊斃幾個月后,公眾仍對其如何多次躲過警方追捕持懷疑態度。許多報紙、雜志、電視對“周克華蘇湘渝系列搶劫殺人案”重新展開了梳理和歸納,以真實的再現當時的情景。為了保持報道的真實性,調查記者甚至再現事發現場,大街上的每一個細節,甚至精確的計算了周克華逃跑的速度、子彈的大小、重量和速率,及周克華射擊的距離和角度等等。有的記者甚至公布了周克華隨身挎包裡的私人物品。

從古自今,文件資料都是記者調查最有力的工具和憑証。記者調查周克華這類罪犯的背景資料,可以查詢公安機關的報告,在案發后重新走訪案發地點與目擊者談話了解情況。調查的結果往往受記者能夠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限制。如果記者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調查和研究,就可以根據掌握的信息,建立詳細的事件發生時間表,然后分析到底哪些方面的信息才是准確、真實、可信的。再現現場的調查往往都以發現新的有趣的細節和新聞線索,甚至是糾正歷史錯誤而告終。

三、結 語

從傳播心理學上來說,基於對未知的恐懼和對未來的沒把握,尤其是那種因突然而會給人帶來恐懼感的新聞是最容易觸動人的信息感應神經。在這個社會信仰模糊而個體心理及其脆弱的時代,一旦出現突發性事件,如何對事件進行客觀有效的調查性報道,正確引導公眾輿論,安撫公眾情緒顯然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重視的問題。

(作者簡介:王柳力,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文藝研究﹔王艷玲,女,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文藝理論研究。)

參考文獻:

[1] 賀文發.突發事件與對外報道[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2] (美)威廉?C?蓋恩斯.調查性報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 蘇朝偉.中國調查性報道現狀與前景[D].中央民族大學,2005.

[4] 段勃.調查性報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

[5] 李聖武.突發性事件報道的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