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2期

當今影視批評生態現狀與反思【2】

劉賀?

2014年02月13日14:13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四)市場化運用和影視批評經典標准交織所產生的評判標准失衡

在當今的電影市場我們經常看到“叫好不叫座,亦或是叫座不叫好”的現象。而這種現象背后所蘊含的問題正是市場化標准與影視倫理標准所產生沖突而出現的問題。不論是影片內蘊質量低下,但市場化運營成功﹔還是影片內蘊高質,但票房慘敗,都會導致批評聲音的一邊倒。時而市場導向佔上風,經濟決定一切﹔時而經典理論佔據高地,完全拋開市場分析。顯然這些批評聲音都是不夠客觀的,是由於電影做為一種市場經濟中所運行的特殊文化產物所需要的標准的難以厘定所導致的。

(五)電影理論“古為今用”,時代歸屬不明

隨著當下媒體環境、電影生態日新月異的發展,當前電影理論的更新速度遠遠不能解決這個現實問題。大屏數量的猛增速率是以往學者遠無法設想的,3D、4D、巨幕,這些只是電影整體產業鏈中最為顯性的表征。所以能囊括電影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的新的電影批評理論才是科學的批評理論。 而這種理論的跟進性應該注意的是,“這不僅僅是口號、更是理論思想的革新與巨變,不勝任的批評口號也隻能當做時尚來販賣了”[3]。而在理論跟新時我們也應該會注意到其所蘊含的動態發展的前瞻性,並且要注意到這種理論的統籌性與廣泛適用性。

(六)第一符號學及其語言學分析方法對電影批評理論的滲透

不論是電影創作還是觀賞,都會涉及到主體的審美體驗卷入,而這種卷入自然就需要把符號學的成果牽引過來,所以這種以符號學和語言學的精准指標來衡量多元豐富、充滿無限不確定性的電影文本是有些牽強的。電影有兩大功能“造夢”和“造景”,而這兩大功能決定了電影語言的語法序列是無序隨機的,導演個人創作意識以及觀眾個體化解讀地注入更加劇了這種功能所發揮的作用。所以批評中拿靜態封閉、唯一性的語言模式來反觀動態無序的電影畫面是不科學的。

由於電影的復制屬性,我們對於所感知的事物便會依賴於電影的幻覺性。而這種幻覺性的存在,便使這種理論轉化通道不再暢通。

(七)電影市場國際化與文化差異所產生的批評語言適用范圍問題

從早期的分賬電影到現在的合拍片,電影產業已經突破了國與國的范疇。所以對電影產業的分析已然不是一個國別內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擁有國際化視野的問題。國際化視野並不是要求用同一種具有廣泛適用性的批評語言來面對不通過家的電影文本,而是應該正視觀眾在理解某一形象內容時,所體現出的深層價值反應的不同。如果想當然的認為人們在面對影像文本時所產生的審美體驗、與內化理解沒有區別的話,就極其容易導致影視批評中產生文化誤讀的現象。故國際化的影視批評語言的適用范疇不僅要整合類似的文化區域,更要以國際視野面對國與國之間細微的文化價值區別。

(八)中國媒體體制與傳統道德觀念對電影批評的深遠影響

長時期的媒體管制與傳統電影倫理觀的束縛使得主流的電影觀念佔據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而這種長時期的束縛與捆綁已經使得電影創作,包括電影批評體制化在主流電影觀念的思潮之下。而被體制化了的批評理論也便很難再更為廣泛的閾值內發揮作用,也沒辦法深入到電影深層的意蘊問題。主流電影觀念下的電影批評也被裹挾成為主流道德觀念的重復闡述,電影批評也很難在藝術觀念的全范圍內發揮作用。

(九)影視批評晦澀難懂,不接地氣

影視批評具有兩種直觀的功能。第一,與創作者發揮互動,深發作品,反饋創作,雖然這種互動性局限在了很小的范圍之內。第二,指導與引領觀眾發覺電影內蘊,達到指導觀影的目的。

當今影視批評中太過高深晦澀的學術語言無異於自絕於人民之外,是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的。影視批評文本脫離了接受群體,也便成了無源之水,隻會在孤芳自賞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十)男性觀影立場解讀電影的批評失效性

雖然女性主義電影批評已經向著一個更為廣泛的維度發展壯大著。但不得不承認男性觀影立場仍然是當今影視批評的主要立場。由於經典電影語言的男性立場的影響,要建立一種更加接近女性真實情感體驗的批評維度就變得更加困難。而這種批評立場的轉換不僅僅是在電影文本中進行革新,而是要把其放在整個社會的媒體傳播模式下去考量。這種批評立場的建立是需要徹底的摧毀與清除頑固話語形式與父權至上的已有批評模式。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