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紀錄片的真記錄他們的苦與樂
角落中老人的感情需要真實的表達,而新時期關於紀錄片創作本質屬性的闡釋和界定裡,其中一條是:圍繞著以真實性為基礎論斷的不斷補充和延伸。它強調紀錄片真的本性,所以在拍攝的過程中,就需要謹遵這個原則,將老人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感慨以及對兒女期盼的感情,從鏡頭中流露出來。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在拍攝的時候,從形式層面上進行突破,主要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一)採用跟拍手法保持時空的完整性
在長鏡頭中,保持時空完整性的最理想的拍攝手法就是跟拍。跟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廣義的跟拍,即全程跟蹤拍攝﹔第二種是狹義的跟拍,即對一次事件或對一個人物的行為動作進行的跟蹤拍攝[3]。根據《角落》的主題而定,最終選擇了狹義的跟拍,對兩家空巢老人的不同生活方式進行了跟拍,記錄下了他們真實的生活狀態。
(二)利用同期聲保証環境效果的真實性
記錄片不僅要展示真實的畫面,還要實現環境效果的真實。為了保証環境效果的真實,同期聲是必須進入的。影片中,需要對祖祖進行單獨的人物刻畫,祖祖一切的活動,包括講話聲、掃地聲、煮飯聲、談話聲等等,都如實得記錄了下來。比如當祖祖談到自己的身世的時候,話語的阻梗,眼眶的濕潤以及環境中雞的晨鳴,幾種聲音交織出現,能夠從平凡的視角裡滲透出老人對兒女的無私關愛。影片中的兩家老人是千千萬萬個空巢老人的代表,他們對家人團圓的那一種急切的期盼心理,是任何藝術都無法進行修飾的,在影片裡,唯有用同期聲,來記錄那些聲音,這樣不僅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性,也增強了影片的感染力。
(三)捕捉細節增強紀錄片的生動性
任何生活過程都是細節的積累和疊加,好多紀錄片的感人之處往往是一些生動的細節鏡頭。在《角落》中,關於細節的描寫很多,如爺爺奶奶吃飯時瞭望遠方的細節,爺爺目送奶奶的細節,祖祖拜祭神靈的細節,祖祖大冷天洗紅薯的細節等等。如果失去了這些細節,那麼這個片子也只是老人們一張張年邁的面孔,只是筋骨,而沒有血肉。
四、借助藝術手法深化主題
借助藝術手法深化主題,這主要是在對影片進行后期剪輯的時候運用。在對實際拍攝獲得的大量素材進行篩選后,就要根據《角落》劇本,對影片整體進行剪輯。在剪輯的過程中,由於原素材多且雜,剪輯人員遇到許多的困難,經過多次補拍與改動,主要利用蒙太奇剪輯手法,從強化同期聲,注重捕捉細節,運用多鏡頭語言等方面來進行剪輯。
(一)剪輯技巧的運用
首先,在剪輯的過程中,蒙太奇是主要的剪輯技巧。蒙太奇是將一系列在不同地點,從不同距離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攝的鏡頭排列組合(即剪輯)起來,敘述情節,刻畫人物。 由於我們的拍攝方式主要是跟蹤拍攝,鏡頭內容具有不確定性,而為了捕捉老人生活中最感人的畫面,特別是老人們在做一些事情的細節,從細節方面展現本片的主題情感,並透露出老人們自身的脆弱,《角落》最終的目的也是以此來使觀眾的感情與影片的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呼吁的效果。所以,在長時間的跟蹤拍攝過程中,獲得了相當多的素材,素材合計的時間長達1000分鐘,時間跨越度也很大。在這樣多的素材裡,根據劇本的需要,剪輯組對素材進行整理、篩選,有必要的時候對其進行剪輯。這樣,根據蒙太奇原理進行剪輯就相當有必要了。
其次,長鏡頭的保留,保証多運用鏡頭語言。巧妙地運用鏡頭語言來描繪被拍攝對象在特定環境以及狀態下的處境和情緒,則能很好地表現這個人物的內心活動[4]。如在拍攝《角落》時,祖祖一邊剝花生,一邊與鄰居家擺談,當說起各家兒女在外工作的時候,手不禁顫抖了一下,攝像師抓拍到了這一幕,鏡頭很快搖到了祖祖的面部表情,給她一個特寫,捕捉到了她面部復雜的表情。這種表情是任何語言都難以表達的,而這個鏡頭在片子中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二)素材的選取
素材的選擇可以增加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深化主題。影片畫面與背景音樂的選擇尤為重要。首先,選擇的聲畫必須要有代表性,與影片主題思想相符﹔其次要有感染力﹔第三具有一定的邏輯性。
第一,以真實畫面展現真實情感。《角落》展現給大家的主要是爺爺奶奶和祖祖兩家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農村空巢老人是怎樣生活的?他們的經濟條件如何?他們對兒女們的期盼又是怎樣的?本片通過對何爺爺和張奶奶以及祖祖三位老人的日常生活進行拍攝,最終以老人們日常生活的畫面加同期聲以及大量的鏡頭語言,來展現老人們生活的現狀。比如說,他們生活是孤單的,首先,因為何爺爺說過,家裡面如果沒有客人,客廳的電視是很少被打開的﹔祖祖觀看的電視也已被她播放了無數次。其次,他們心中裝滿了對兒女的期盼,雖然他們嘴上不說,但從祖祖期盼電話的表情、爺爺奶奶的遠望等鏡頭畫面,無不將他們內心的期盼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二,以聲音渲染主題思想。《角落》要表達的主要人物是被社會遺忘在角落裡的老人,他們生活簡單,心靈孤單,他們需要更多人給予關愛,因此,最終決定以憂傷的情感基調貫穿了整部影片,基於此,影片選擇了《神秘園之歌》作為背景音樂。根據《角落》的主題,影片以筷子兄弟的《父親》作為片尾曲。事實証明,影片在音樂的選擇上是非常成功的,對於主題的深化起到了點睛的作用[5]。
五、結 語
在如今不斷發展的社會中,紀錄片也在不斷進步,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由於紀錄片紀實的本性,直接客觀地反映出當今社會熱議的話題,以鏡頭的形式,記錄並再現了社會中真實存在的有待解決的問題。人們通過紀錄鏡頭窺探這個世界的真實所在,引發大家對記錄事件的共鳴,對現實的不斷反思,對人生的深層追求。本次研究深入農村,實地與老人孩子近距離接觸,充分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挖掘出老人心底最真實的感受——對兒女的牽挂。紀錄片《角落》切實地反映出了四川省農村空巢老人的真實現狀,希望大家觀看此片后能感受到老人的內心情感,關愛角落裡被遺忘的那些人。通過此次紀錄片的拍攝,本人受益良多,但由於水平有限,多少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教。
(基金項目:本文是西華師范大學科研資助專項項目:“通用技術課程微視頻教學資源的研發與應用研究”(13D056)﹔四川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中心2013年度課題(PDTR2013-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黃冠,女,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育傳媒研究﹔王冉,女,西華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朱淺加.合理發揮主觀精神讓紀錄片更具傳播價值[J].媒體時代,2013(7).
[2] 張永罡.關於生活紀錄片創作的幾點體會[J].新聞知識,2012(10).
[3] 劉廣宇.以真實的名義獲取可能的真實:關於紀錄片創作中幾種拍攝方法的解析[J].新聞界,2007(3).
[4] 袁輝.電視新聞是否需要“蒙太奇”? [J].新聞愛好者,2009(12).
[5] 張雨湉.淺論音響效果在電視紀錄片中的使用[J].電視研究,2013(6).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