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2期

從央視《夢想合唱團》的實踐審視電視公益傳播【2】

唐巧盈

2014年02月13日15:46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媒介生態學視閾下審視電視公益傳播——分析央視《夢想合唱團》的實踐與傳播

二、電視公益傳播中“人”的作用

媒介環境學派除了強調媒介具有各種偏向性,同時它也強調人是媒介的核心。重點關懷如何研究人與媒介的關系[6]。在電視構建出的媒介環境中,人左右著節目質量。電視公益傳播雖以公益傳播理念為核心,但也必須重視“人”的作用,才能提升其傳播價值,實現社會效益。

1.主持人:品牌化標識。主持人是一個節目的符號和代表,他/她對節目內涵的理解往往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觀眾。一位跟節目吻合的主持人能夠幫助樹立節目品牌形象,使節目脫穎而出。《夢想合唱團》的撒貝寧以妙語連珠、收放自如和熱情奔放體現出他的智慧。在第一季,小撒和胡彥斌即興對歌《我和你》,現場改詞引來觀眾抑制不住的掌聲和笑聲,將氣氛推向一個高潮。第二季的總決賽,他以巧妙的方式將“弱智小朋友”的說法,友善地改成“智力存在殘疾的孩子們”。而上海隊隊員們在比賽排練間隙,為寧波隊想要幫助的智障兒童制作了特殊教具的這個舉動,撒貝寧一語中的地點出:“夢想沒有輸贏,公益不分大小,在這裡沒有上海隊,沒有寧波隊,隻有夢想合唱團。”

2.選手:“明星+平民”模式。公益節目是為公眾提供一個話語的表達渠道,為公眾搭建話語空間,發揮大眾媒介溝通與協調的職能,維持社會的良性發展。《夢想合唱團》利用明星效應,搭建一個各階層之間的溝通和互助的橋梁。在《夢想合唱團》節目中,所有合唱團隊員都是各行各業的老百姓,它符合節目的“平民語態”,如賣紅薯的大媽許淑艷、大山深處的天籟高音韓靈花等。而明星的角色也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一起”為公益夢想努力的人。他們是主持人良好的合作者,也是選手們的良師益友。

3.觀眾:積極的參與者。要讓觀眾在節目中發揮其主體性,媒體就要貼近生活,關注社會背景,並在此基礎上觀察和表現人物命運、情感以及他們的深層心理狀態。《夢想合唱團》讓觀眾感覺不僅僅只是在看電視,而且還在和嘉賓以及場內的人一起活動,拉近了普通人與明星之間的距離,縮小了媒介傳播中的距離感。在比賽當中,晉級不是由專業的評委來決定的,而是由現場的觀眾投票進行抉擇。200位普通觀眾、43位媒體人和50位音樂院校的師生組成觀眾團,極大地提升了全民參與性和傳播實效。場外的受眾也有許多參與節目的機會。如屏幕底部的字幕提示著新媒體觀看及互動參與方式,在線上也推出了冠軍預測投票和夢想金曲人氣榜等微活動。

三、結 語

《夢想合唱團》的出現給電視公益傳播提供了范本。無論是節目的收視率還是美譽度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而該節目利用了電視媒介獨特的偏向,在保証電視“品格”的基礎上,加入公益元素,使電視節目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誠如西方媒介生態學紐約學派奠基人劉易斯•芒福德認為的那樣,“技術本身並不是惡魔,但‘機器崇拜’是魔鬼。[6]”但是人在媒介環境中仍有著強大的影響力。《夢想合唱團》重視“人”在節目中的角色扮演,在主持人、選手、觀眾之間產生互動與共鳴,建立平台將公益落到實處,具有更深刻的內涵與影響力。也正因為如此,它所蘊含的人文關懷價值、思想高度甚至不是同類節目所不能比的。

(作者簡介:唐巧盈,女,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廣播電視新聞系,主要從事新媒體與社會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 嚴三九,蘭卉,季宸東.2007 年中國電視公益節目發展年度報告[EB/OL].人民網,2009-02-24.

[2] 盧小波.從《夢想合唱團》看節目的品牌創新[J].電視研究,2012(7).

[3] 任姍姍.《夢想合唱團》有夢想的歌聲最動人[N].人民日報,2011-12-08.

[4] (美)約翰•菲斯克著.祈阿紅,張鯤譯.電視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5] (美)林文剛著.何道寬譯.媒介環境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6] 石長順.電視專題與專欄——當代電視實務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上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