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2期

淺析午夜情感類廣播節目——以《北京不眠夜》為例【2】

劉軒廷

2014年02月13日15:4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三、主持人風格:以女性視角為主進行情感詮釋

廣播節目的定位決定了節目的基本風格。主持人的風格與節目風格的“溶”與“背”則無疑會強化或者消解節目獨有的風格,這會關系到這檔節目的成敗。有時,聽眾甚至因為一名主持人而成為了這一節目的忠實聽眾,從而形成節目的品牌效力。《北京不眠夜》主持人多為女性,如主持人張倩、阿蘇、小莫等都是以女性視角來進行情感詮釋,從女性本體角度來解讀客觀世界,對孤獨勞累的都市人提供女性特有的關懷。主持人要具有相對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語言駕馭組織能力和過濾、篩選信息的能力,是廣播熱線議程設置的把關人。在節目過程中主持人需要保持較高的“卷入度”,能夠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參與者描繪的情境,並提供自己的體會。且聲線多具有溫暖、柔軟、親切等特征,能夠瞬間抓住聽眾的耳朵。主持人也經常以“我”為邏輯起點來進行故事敘述,甚至對自我進行解構,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與聽眾在細微中共享某種生活真理,使之心悅誠服。

四、目標受眾屬性:多元化與大眾化

當今媒體之間的競爭趨激烈,而競爭的實質就是爭奪受眾。在媒體多樣化、受眾多元化的今天,許多電台都能正視聽眾被分流的現實,進而把綜合頻道逐步改造為專業頻道, 區別大眾化與分眾化傳播內容,滿足不同聽眾的收聽要求。

聽眾既有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又有來自城市的居民。對於進城務工人員來說,他們渴望遠離家鄉耕地,去往更先進發達的都市謀求更好的發展,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甚至改變世代務農的命運。而在辛苦賺錢的同時他們也更加渴望融入這座陌生的城市,並希望被之接受。而作為城市中低層的弱勢群體,他們在心裡上會有焦慮以及憂郁或不安全感,有些極端的事例也表明這種心理問題甚至會轉化為暴力,犯罪等社會不安定因素。但《北京不眠夜》卻在這之前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迅速融入都市生活,了解他人生活狀態和敘說自己生活形態的一個平台。使得他們獲得了認同感及融入感。讓他們知道自己也是可以收到他人關注的。從而使得他們精神上得到極大的滿足。進而使社會更加和諧安定。而城市聽眾的參與度與之相比會相對較少。他們更多以傾聽,宣泄為主。

學生群體的收聽數量也很龐大。許多學生經常學習到深夜。長時間的腦力集中以及周遭老師及父母帶來的壓力對他們的情緒也具有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多伴有空虛、焦躁,嚴重者還會對未來充滿絕望。因為是青春期的孩子,所以對未來也會更加迷茫無措,負面情緒會被放大並且具有逆反心理。《北京不眠夜》在此時以一個“知心姐姐”的身份融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以溝通交流的方式為他們帶來溫暖與陽光,提供對未來的導向,具有舒緩心情的作用。《北京不眠夜》使他們明白自己並不孤單,在不眠的夜裡仍有人在電波后陪伴他們,生活仍是充滿希望的。可以說,《北京不眠夜》獲得了多元化的受眾群,聽眾分布在各個年齡層面,並且比例分布較為均衡,聽眾類型大眾。

上一頁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