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之患——探訪
情人節前夕,有讀者舉報稱,禾綠回轉壽司藍色港灣店(以下簡稱禾綠藍港店),操作人員用過期食材為顧客制作食物。隨后在2月17日至2月23日期間,記者臥底進入該壽司店調查。
經過為期一周的臥底調查,記者發現,操作人員確實使用大量過了保質期的食材,例如豆腐、豬扒等制作食物,並且將壽司等食物回收,將中間的刺身剝出,重新制作成食物賣給顧客。
□過期變質仍使用
豬扒過期后浸泡鹽水
2月22日是星期六,禾綠藍港店進入一周內銷售旺期。上午9點,后廚李主管將腌豬扒肉從冷凍櫃內取出,這些豬扒已無原來包裝,而是凍成一團放在一個塑料袋內。解凍后的豬扒肉表面大部分呈深紅色,小部分甚至發黑,用鼻子能聞到一股酸味。
中午12點30分左右,李主管要求記者取出一塊豬扒肉油炸,當記者多次告知這些豬扒已發酸時,李主管拿起豬肉聞了聞后說,“是發酸,變質了,沒事,你就用它做吧”。最終這塊豬扒被送上了顧客的餐桌。
記者追問下,李主管才透露,“這些豬扒都放了有30多天了,今天看到才拿出來”。店內原裝豬扒肉包裝則顯示,豬扒肉保質期是15天。
隨后李主管將發酸豬扒放入鹽水中浸泡,並告訴記者,“這種情況沒事的,隻要把豬扒用水泡一泡就可以接著用”。
記者還多次在后廚發現過期的肉制品。2月18日,李主管煎牛肉制菜,所用牛肉的包裝袋注明“生產日期為1月20日”而“保質期15天”,即從2月4日起,已過期15天。袋內剩余牛肉均在當天用完。
2月19日,李主管制作“豬扒蛋飯”時所使腌豬扒肉的包裝顯示“生產日期為1月25日”而“保質期15天”,即已過期11天。截至記者離店,包裝內剩余豬扒仍在使用。
過期豆腐配料被刮掉保質期
禾綠菜品中的“和風一口豆腐”和“味增湯”都用豆腐配料,且點單率很高。然而食客們並不知道,廚師們所使用的豆腐不僅過期變質甚至已體積縮小一半流出黃水。
2月22日上午11點左右,負責禾綠藍港店后廚的李主管讓另一名廚師使用一盒豆腐做菜,該盒豆腐的保質期已被用刀刮掉,而這盒豆腐的保質期到期時間為2月14日,當日豆腐已過期8天。“主管,這豆腐怎麼這麼少啊?”這名廚師切開包裝盒后發現,盒內豆腐體積縮小近一半,其上部出現碎裂、呈“潰散”狀,盒內有大量發黃的液體。
“肯定是變質了啊,油炸一下沒事的。”李主管要求該廚師將這整盒變質豆腐當做新鮮半盒豆腐的量來使用,“這個豆腐放時間長了,平常一盒豆腐做兩道菜,這次就做一道吧”。隨后這名廚師將豆腐油炸后制成“和風一口豆腐”端上了顧客的餐桌。
7天時間內,記者曾見到廚師們多次發現冷藏櫃內的豆腐已經過期,然而他們並未將豆腐丟棄。
“去,這幾盒豆腐過期了。”2月17日中午,廚師朱先生制作菜品時發現了共6盒盒裝豆腐已過期。其盒面生產日期顯示為2月7日,保質期7天,應在2月14日過期。后朱先生用刀將豆腐生產日期刮掉后放回冷藏櫃,“過期了的還能用”。
無獨有偶,2月20日中午,后廚李主管也在冷藏櫃發現了4盒過期盒裝豆腐,並將其生產日期刮掉。“刮了保質期就行,沒事。”
截至記者離店,冷藏櫃內仍存有4盒已刮掉保質期的豆腐,其它均被用完。
過期海膽上桌遭遇顧客退單
2月20日,負責回轉台廚房的王主管拿過期的海膽來制菜,使用前她用手拿出海膽聞了又聞,“這個過期了,不會有味吧”。海膽原包裝顯示,生產日期是1月25日,保質期7天,到2月1日已過期,當天已過期20天。
當晚,一份海膽刺身被顧客以不新鮮為由退單,這盤被退海膽已非一塊塊擺放,糊成一團。
記者在回轉台后的壽司廚房內發現,每當店員烤鵝肝時,都會聞到一股難聞的腥臭味。店員介紹說,新鮮的鵝肝烤出來的味道是很香的。
記者詢問主管鵝肝的保質期時,主管回答說,冰箱內保鮮的鵝肝保質期是5天,“這些已經有十天了”。
袋裝鹵蛋過期兩天全部售光
鹵蛋是禾綠后廚使用最頻繁的食材之一,其9種面類產品中有4種需放鹵蛋。然而顧客卻不知道,他們所吃的鹵蛋也許已是“老蛋”。
2月20日回轉台廚房王主管檢查后廚冷藏櫃時,用手將一袋過期鹵蛋包裝袋上的保質期摳掉,“唉,進貨又多了”。緊接著21日和22日,袋內的二十多顆鹵蛋被用光。
除以上6種食材外,記者調查中還發現過期的北極貝、獅魚、蘿卜及土豆沙拉也被送上餐桌。由這10種食材制作的菜品名字,佔據了禾綠菜單的大部分頁面。
□食材回收再利用
變質食物少放顧客吃不出來
禾綠藍港店后廚配菜分三種,炒菜使用蔬菜切制后的生配菜,制作拉面使用沸水燙過的熟配菜,另一種是從整袋中取出的腌制菜。
然而記者在后廚看到,每晚剩余的三種配菜,都被廚師裝盒后放入冷藏櫃,第二天接著使用。對於哪種配菜可回收,李主管表示公司有明確規定,但在實際操作中,卻未見到有人執行。7天時間裡,每晚下班前,記者發現除配菜剩余很少會被廚師扔掉外,其它裝3種配菜的盒子均會被廚師們封蓋后放入冷藏櫃。2月19日,記者看到存放在保鮮盒內的生金針菇已發蔫卻仍在使用,而直到2月22日盒內金針菇被用完,李主管才放入新的金針菇。
記者也未見到剩余的熟配菜在二次使用前被廚師用沸水燙制過,剩余的生配菜或腌菜甚至多日循環使用。“這個不用再燙,用完才燙新的。”廚師朱先生說。2月20日,一份拉面遭客人退單,服務員稱客人指拉面內的配菜玉米粒已發酸,李主管拿起玉米粒聞了聞后說,“真的是發酸了”。
東區區長(負責監管北京市東部區域5家禾綠店面)陳女士看到情況后提醒廚師,一定要注意回收使用的配菜,“使用時要聞一聞,如果發酸了就不要用”。對此李主管私下告訴記者,“發酸了就少放一點,顧客是吃不出來的,你放多了,客人就找茬了”。
米飯發黃發餿炒過后繼續賣
禾綠藍港店新蒸熟的米飯僅供顧客直接食用或用來制壽司飯,而制作炒飯或泡飯隻使用前一夜剩飯,甚至部分米飯被存放兩天,已發黃發餿卻仍在使用。
17日,后廚平台上放置有兩盆米飯,其中一盆保鮮膜被打開,其內米飯已發黃,散發一股酸味。廚師馬先生仍使用發黃米飯制作炒飯,當記者詢問米飯是否變質時,馬先生回答道“炒一炒后再用沒問題的,吃不出來”。馬先生還告訴記者,這些米飯已放了兩天,“實在不能用就隻能扔了”。
19日上午,李主管制作石鍋泡飯后未將鍋內剩余泡飯倒掉,記者詢問原因時他說,“這個不用倒,有人點單時還能接著用”。剩余的半鍋泡飯未封蓋仍被放置在灶台上,直到當日晚7點又被加熱后制成新菜上桌。
“按規定壽司飯是不能回收的,這麼多扔掉太浪費了”。23日早上,王主管發現一整鍋未使用的隔夜壽司飯,她用手抓起米飯嘗了兩三次后,安排廚師將這些壽司飯制成壽司卷,擺放在回轉台上。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