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主持有新意,應變能力強、知性、大氣、敏銳、語言鋒利有邏輯是您主持的風格。您可否談談您目前主持的節目?
沈竹:央視財經評論,原來叫今日觀察,是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原來的經濟頻道)一檔創辦五年的財經評論節目,每天晚上十點鐘和全國觀眾見面。評論節目是電視節目金字塔上屬於塔尖地位的節目形態,我今天能夠接過這個話筒,深感責任重大。今天,中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經濟,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是發展經濟,而發展中的問題無疑是千頭萬緒,大家需要一個嚴肅認真的平台,能守候在每個晚上:交流我們經濟生活遇到的困惑、梳理經濟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呈現經濟政策變化背后的涵義、探討投資理財中的奧妙,應該說這樣的節目對主持人有比較強的專業要求,我對此一直深深敬畏。到今天為止,做財經記者整整十年,十年對於一個女性,是從女孩兒到女人﹔對於一個記者,是從初出茅廬到漸入佳境﹔對於一個財經媒體人,是熱火朝天不知疲倦正逢其時。
而我們的媒體時代也即將跨越到一個更重視專業、更尊重事實、更精益求精的成熟時期。中國轉型,媒體更要轉型,而評論節目首當其沖應該擔當起讓國民更有智慧,讓信息更加透明,讓思想更加飛揚的歷史使命,我深深地記得一位八零后忠實觀眾和我說的心裡話:我就是希望看到一群人在一起思慮探求,不為別的,隻為了中國更好而坦誠相見。
記者:您作為一名財經節目的主持人,有自己的思想,思維理性,提出的問題有深度,請問您是如何做到的?
沈竹:謝謝你對我的評價,這些標准也是我一直刻意遵循的職業底線。中國社會歷來多談官場,少談職場,而支撐現代中國發展的是人群越來越龐大的職場,而我們的文化當中,描述官場斗爭、家族經營的歷史相當悠久,而我們職場文化比較而言,是讓人慚愧地相當的單薄和脆弱。所謂我自己劃清的職業底線,是我從專業至上的精神當中移植過來的。我五歲學習京胡,朴素的道理告訴我,你要拉的好聽,就要每天拉夠三個小時,而拉琴的時候投入還不夠,余下的時間還要唱樂譜、聽樂曲、學唱戲、練形體、看演出、讀歷史、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夢中與戲中人對話,才能漸漸體會到音韻的內涵,才能成為不是技工而是琴師。同樣今天你面對的是政經、產經、財經的諸多問題,對話的是各個行業的專業人士,那麼你每天的閱讀、你閑暇的涉獵就成為了你作為專業主持人的底氣。家裡我最喜愛的空間是自己的圖書館,從外公那裡繼承的19世紀開始的書籍和他革命時期的手稿,還有我父親的藏書以及我這些年積累的圖書都靜靜地守候在哪裡,經濟學的經典著作、財經類書籍、朋友新出的暢銷書,太多太多等我去眷顧它們,而時間永遠都那麼有限。
記者:作為新時代的主持人,一定要與時俱進,不管是思維還是主持風格都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您是如何要求自己的?
沈竹:中國的未來必將越來越融入世界,而睜眼看世界越來越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必修課。歐美著名的電視台、網站、國內有質量的期刊、雜志、最新出版的經濟學著作都是我的必修課。而我最寶貴的必修課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相聚,相互的交流和學習輕鬆自然,有一天當年華老去,這些共同成長的朋友也許才是能真正留住青春的載體。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