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經濟日報:打鐵還須自身硬

李 丹

2014年04月01日10:42    來源:經濟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打鐵還須自身硬

  中宣部等9部門近期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曝光了去年以來查處的多起新聞敲詐案件。縱觀這些案件,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們在注重媒體輿論監督的同時,更需加大對監督主體——媒體自身的建設和監督。探求真理、弘揚真善美是媒體的職責,媒體塑造的本應是浩然正氣而非“銅臭氣”。新聞媒體隻有自身“立得正、行得端”,才能更好地發揮輿論監督職能。

  在現實中,一些人將新聞當成敲詐金錢的手段、打造政績的平台。新聞敲詐事件不斷,假新聞層出不窮。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新聞界裡的個別“害群之馬”,借輿論監督之名大肆敲詐勒索,給新聞媒體帶來極壞的社會影響。一時間,“防火、防盜、防記者”成為基層政府和企業的口頭禪,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受到了嚴重破壞。

  想要徹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就需要追根溯源。通過對案件進行分析我們發現,新聞敲詐案件的發生,與新聞單位本身受利益驅動、採編與經營不分有直接關系。一些報社管理混亂,將經營效益作為衡量個人業務能力的首要標准﹔有的報社隻向記者站和記者攤派經營任務,並不對記者的採訪報道工作有任何的管理和約束。在案件中,出現了許多“真假勾聯”的現象,假記者與真記者聯手作案、相互利用、利益均沾,以此來規避無新聞記者証人員不能單獨採訪的規定。這些都對新聞媒體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除了金錢利益驅動,我們還看到,一些單位、部門、官員也是虛假宣傳的既得利益者。他們通過新聞媒體和記者炮制正面宣傳,滿足自身追求表面成績和好大喜功的惡習,甚或通過這些炮制的正面宣傳獲取利益。這些行為也成為部分“假新聞”賴以生存的土壤。此外,隨著網絡的發展,網上惡意炒作日盛,各種社會矛盾和熱點敏感問題很容易被擴散和放大。一些敲詐者利用網絡的放大效應,如果達不到獲取利益的目的,就編造虛假事實,匿名或用假名發布到網絡上,煽動網民情緒,對被害人實施報復。

  基於這些復雜因素,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除了需要多部門聯合行動、加強協作,更需要進一步完善制度和加強機制建設,尤其是要動員廣大群眾,加強日常監督。為此,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部門公布了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的舉報電話,並教大家如何辨別真假記者。好的制度需要嚴格落實,隻有大家共同抵制歪風邪氣,才能創造一個風清氣正的媒體環境和社會氛圍。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