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電視問政中的市民期許

——基於洛陽電視台《百姓問政》的內容分析

王智

2014年04月02日09:44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電視問政自2011年由武漢電視台推出之后,由於其參與性強、距離感弱等特點,使其區別於網絡等其他平台的問政方式,並迅速在全國刮起了一股電視問政的風潮。但是“走上電視”的政府工作帶著深刻的電視媒介烙印,因此利用電視媒介的特點,而不是被電視媒介所控制,成為在這種節目形式中暴露出的問題。

關鍵詞:電視問政﹔圖式﹔電視媒介﹔內容分析

一、研究緣起和理論依據

隨著我國民主建設進程的加快,電視問政節目的出現,既是題中之意,又是群眾參與政府工作的形式創新。所謂的電視問政是地方市委結合電視台,搭建起一個部門領導與市民面對面溝通的一個平台。其參與者具有政府的權威性和群眾的代表性,其內容具有緊貼民生公益的公共性和關切性,其形式具有電視互動的新穎性和鮮活性[1]。在保持傳統批評類節目特色的同時,現場高組織程度的環節設置體現的是一種對官民層級的突破,是一種具體可感、平等真誠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電視問政議題的設置都是眼下各地方政府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但此類節目一方面受制於電視媒介的時段要求,雙方對話的時候必須控制時間,另一方面則在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加有效的溝通。在面對人數佔優的民評代表時,官員的個人特質湮滅在了公眾對政府的期許之中。“圖式理論”在背后發揮的作用在快節奏的對話中展示了強大的力量,角色圖示是人們對既定社會角色有組織的認知結構,預先決定了對該角色語言和行為的期許,由此引申出官員在節目中的表現必須要符合民評代表們的既有圖示。

受制於節電視問政直接、直白、直觀的特點[2],語言傾向的重要程度要大於語言內容本身,也就是說官員話語內容體現的傾向性是取得市民滿意程度高低的決定要素。展示媒介中的電視問政,對於政府形象和政府執政能力實則是有雙刃劍的效果,對此進行研究就有了現實的指導意義。

二、研究樣本

本研究的樣本選取洛陽電視台的《百姓問政》節目,《百姓問政》曾被央視報道,節目涵蓋了洛陽市市政建設的九大領域48個問題,覆蓋面廣﹔每場節目保証由分管市長帶頭各部門一把手組成的執政團到場,體現其政治高度﹔議程設置選取解決難度不大的問題,保証了后續改進的可行性﹔整個節目採取直播形式,並對節目內容進行事前保密,杜絕了現場作秀的可能﹔事后的跟蹤報道,保証了監督功能的發揮。

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根據節目參與成員,分為官員和市民代表兩個大類,統計在節目環節中關鍵詞出現的頻次。官員語言根據關鍵詞情感傾向分為兩類,一類是承擔責任的、真誠重視的、明確承諾的,另一類是推脫責任的、回避消極的、模糊承諾的。民評代表要素則分為訴諸感情、訴諸理性。並採用節目中滿意度統計數據來反映兩者之間的關聯。

根據節目環節設置,承擔責任型包括工作失職、工作態度問題等﹔推脫責任型包括時間短、利益沖突等,出現在原因解答環節。加速轉變包括立即督辦、追究責任等﹔逐步改善包括學習異地經驗、需要部門配合等,體現在解決措施環節。明確承諾包括正在解決、立即解決等﹔模糊承諾則有應該重視群眾利益、要求群眾配合等,適用於態度表示環節。

民評代表要素中,訴諸感情包括政府形象受損、批評政府工作等﹔訴諸理性包括告知部門職能范圍、政府服務意識增強、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加強監督等。

三、研究結果

(一)電視問政中官員語言傾向分析

1.推脫責任在解釋問題出現的原因中佔較高的比例。問題解釋環節設置在播放問題採訪短片之后,也是事實上現場對話開始的第一個環節。在這個環節中,兩種回答傾向的差別隻有18%(如圖1所示),但是兩種回答在現場中的實際效果卻大相徑庭。承擔責任型的官員往往用時不長,並很快推進到如何解決的階段。推脫責任型的官員,耗費較長的時間說明問題產生細節,但為了保証節目時長,被打斷的次數也較多,替代為主持人的總結。同時,承擔責任型的官員在接下來的節目中表現出了如下特點:回答更具有邏輯性、主動承諾解決期限、內容更加具體。推脫責任型的官員則往往表露出慌張的神情和語言不連貫的現象,其中利益沖突、需要部門協調、要求群眾理解這三種詞語出現后,往往就會導致民評代表質疑政府工作,承諾解決期限中也常常是在主持人的追問下回答,解決措施套話嚴重。由於《百姓問政》的每場節目涉及的是一大類問題中的多個具體問題,雖然政府官員以團體的形式出現,但是回答問題的時候卻是主管領導單獨發言,其發言內容的態度傾向很少改變,作為第一印象展示的原因解釋環節,推脫責任41%的比例是導致群眾滿意度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其背后體現了官員對權力賦予的理解程度,電視問政將“管理者”轉變為“考生”,這種身份的轉變顯然並沒有被這41%的一把手們認識清楚。

2.解決措施的回答基本可以做到真誠、重視。是否能夠提出有效解決措施是電視問政節目的重點,也是政府能否取得市民信任的核心。雖然,《電視問政》涉及的大部分社會熱點問題,到場負責官員都在工作都有所了解,但是能否體現重視,則在於是否可以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如圖2所示)。65%的官員可以具體的說出下一步的工作內容,並且得到群眾的期待。圖2與圖1的關聯在於,敢於承擔責任的官員,更傾向於展示自己對問題的熟悉程度,並且主動提出短片中所沒有提及的細節信息,並依據對問題的說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但是加大整治力度,屬於常見用語,不能很好的對現場代表們進行感情喚起,屬於中規中矩的回答。回避型的回答體現在需要部門配合,否則無法開展工作,這個回答佔了9%,這個回答也是現場引起群眾反映最大的部分。而消極回答中有兩種情況:一是個別領導表示對問題情況不了解,並會繼續加強監督﹔二是雖然了解情況,但並未考慮解決措施。

3.官員的態度問題重點反映在不敢承諾上。承諾明確的官員將重點在於解決期限的明確,這一部分佔到了68%。其中,立即解決佔據17%,並得到代表們滿意。模糊承諾的部分則表示為對期限的回避,其中4%的無法承諾引來現場代表們意味深長的笑聲,承諾的兩種傾向如圖3所示:

電視問政是政府全面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和監督工具。但是節目現場的評判標准卻在於官員語言中的態度傾向,換句話說,作為電視節目,官員的承諾表達應該是為獲得群眾滿意為標准,問政的問題是具體的,是一個問題,而不是一類問題。涉及過多宏觀上的考慮,過分的謹慎反而會導致承諾決心的模糊性,這種模糊的承諾,隻能導致市民對政府態度的懷疑,並不能展示這種謹慎態度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