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4期

網絡新聞失實原因新探

田藝霏 張彤

2014年04月02日15:1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電腦和手機等終端的廣泛普及,網絡因其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傳播方式便利等優勢,成為了人們閱讀新聞的新寵,新聞不再局限在報紙、電視、收音機等傳統載體上,網絡新聞應運而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網絡新聞存在的失實問題,需要我們警惕和重視。

關鍵詞:新聞失實﹔淺閱讀﹔把關人

網絡新聞是以網絡為載體的新聞,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體、互動等特點。突破了傳統的新聞傳播概念,在視、聽、感方面給受眾全新的體驗[1]。

網絡新聞並非完美無缺。隨著自媒體時代的到來,手機網絡的大范圍普及和應用,公眾參與度的提升,網絡新聞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目前網絡新聞面臨著嚴重失實的問題,成為其面臨的最大挑戰。本文試從淺閱讀時代受眾淺閱讀習慣,網絡新聞轉載泛濫,把關人角色定位不明三方面對網絡新聞失實的原因進行新的探析。

一、淺閱讀時代,受眾淺閱讀造成的失實

淺閱讀是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的概念,指的是不深入細致的閱讀方式,淺嘗輒止、走馬觀花,不做精神和思想的深入探究和分析[2]。與深閱讀相比,淺閱讀具有碎片化、快餐化、跳躍性的特征,是“快餐”文化的典型表現。人們習慣於獲取零散的、不成體系的信息內容,信息接收呈現碎片化﹔更多的新聞側重於用最簡潔的語言敘述事實,新聞內容呈現快餐化﹔人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很少塌下心來閱讀新聞,大多停留在“瀏覽”層面,新聞閱讀往往一目十行有選擇的閱讀文章部分內容,則表現出新聞閱讀跳躍性的特征。

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無暇細致閱讀文章,網絡上浩如煙海的信息讓人們的閱讀失去方向。因此,人們通過微博、手機報等多種手段,迅速享用海量信息,產生信息的滿足感。淺閱讀成為當下人們普遍採取的閱讀方式。但是,淺閱讀習慣的養成,也是受眾造成新聞失實的主觀性原因。

首先,淺閱讀時代,搜索式閱讀、標題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成為閱讀的主要方式[3]。這種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閱讀,讓受眾的閱讀帶有主觀性,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標題進行閱讀。這樣不但容易造成偏聽偏信,以偏概全,還有可能成為謠言的幫凶,助長謠言的泛濫。最終造成原本真實的新聞源經過多次的主觀改造最終變成了完全失實的新聞。

其次,淺閱讀時代網絡新聞的碎片化,也是造成新聞失實的另一原因。淺閱讀時代,網絡新聞工作者為了順應受眾淺閱讀方式,往往將一個整體的新聞事件“打碎”, 閱讀出現了更多的非連貫性和碎片化,這些對於完整准確理解一條新聞、認知新聞事實的原貌都有不利影響。一些網絡新聞的瀏覽者往往被各種鏈接左右,深陷其中,失去了閱讀的專一性和自主性,到頭來不知道自己閱讀的新聞到底是什麼,主要事實信息是什麼[4]。片面的突出夸大人們感興趣的新聞點,甚至隻寫人們關注的方面,用局部真實代替整體真實,容易造成“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局面。最終造成的結果是新聞的失實。

二、網絡新聞的轉載泛濫

迅速及時的特性使得網絡瀏覽新聞信息的人數佔了很大的比重,網絡新聞方式顯然已經成為重要的新聞傳播方式。但即使如此,網絡新聞的可信度不升反降,備受詬病。從韓寒被結婚到金庸被死亡再到李宇春整容死……網絡新聞制造了許多虛假新聞,讓原本不堪一擊的公信力變得岌岌可危。造成人們為求新聞“真相”,而訴諸於傳統媒體的局面。這是網絡新聞傳播的悲哀,也是網絡新聞真實性面臨的困境[4]。造成網絡新聞的附屬地位主要由兩個方面:

一方面,由於網絡新聞的新聞源復雜,極易造成源頭失實。網絡新聞的新聞源既來自傳統媒體又有商業網站的信息發布還有個人發布的消息。由於網絡新聞的來源渠道廣泛,也難免帶有異性的隨意性,並導致網絡新聞的失實[5]。而這種報道往往集中於社會新聞,網絡新聞編輯為了獲得高點擊量、滿足讀者的獵奇性和趣味性,盲目轉載新聞,大肆夸大標題,形成文不符實的“標題黨”。既在無形中降低了網站的公信力,又助長了謠言的傳播。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