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媒體作為新興大眾文化轉播載體,其所引導的網絡文化不僅具有傳統文化的審美特征還具有其獨特的審美結構與意義。網絡文化的審美的獨特性在於去崇高化、自我丑化、虛無化等特點。網絡文化的審美還突出體現在審美文化作為社會感性文化發展過程中暴露的缺陷。從人類社會發展來看這是現代化文明必由之路。隻有經過在網絡文化中的反思才能使文化的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關鍵詞:網絡文化﹔審美文化﹔社會感性文化
傳統的美學思想認為審美是精神性的甚至是形而上學意義上的。“從美學的發展來看其經歷了從形而上、自上而下、迷戀藝術到泛文化的范式轉化。[1]”審美活動通常是超越日常生活的、無功利性的。“這被稱為傳統的精英式的純審美或唯審美觀念。[2]”但是長期以來追求超現實的本體的思辨美學因其空洞抽象的理論而遠離了人們的生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對審美的要求也不斷增強。文化領域的審美意識也開始躍出其內部向人們的社會生活,教育模式,生產消費方式等領域滲透。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更受到審美原則的指導和影響。美學所探討的純審美准則就受到了沖擊,審美文化也成為大眾文化的有機組成。所謂審美文化就是“人類發展到現時代所出現的一種高級形式,它把藝術與審美諸原則滲透到文化及社會的各個領域,用以豐富人的精神生活,使偏枯及異化的人性得到了復歸。[3]”現代社會人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也引起了審美文化價值取向的轉變。網絡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媒介,逐漸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手機電腦等網絡工具也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網民達到5.13億,普及率達到38.3%。而且這僅僅是一個保守的統計,實際運用網絡的人數遠大於調查數目。網絡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必備的工具。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大眾文化不斷挑戰著傳統精英文化。本文將從審美的角度解讀網絡文化對於傳統文化的重構。
一、網絡文化的特征
大眾文化是和官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並駕齊驅的社會文化之一,在其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對於人們價值觀的引導和社會的發展都至關重要。尤其現代大眾文化的表現形式與大工業的發展以及現代傳媒的大批量生產都息息相關。在中國傳統社會大眾文化與社會主流文化並沒有清晰的界限,傳統思想也只是把人們圈在官方主流的文化思維方式之中。當今社會人們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首要面對的就是精神的渴求。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接觸了多種文化形態,對於自己所處的社會有了自己的看法。於是現今社會人們生活方式思維方式都呈現出越來越多元的趨勢。當代文化形態主要是信息時代和消費時代,而且人們廣泛的參與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例如網絡文化。網絡傳媒的發展使得網絡成為反映現時代群眾的需求與願望的主要工具,也是當前社會發展到現階段所遇到的精神機遇與危機。社會管理者可以利用網絡引導大眾的審美價值方向從而達到大眾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統一。網絡文化為現代人帶來的沖擊還是超越就取決於人對待網絡的利用之上。對於網絡文化的深刻全面的認識是人超越傳統的前提。網絡文化具有虛擬性,廣泛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點。虛擬性是指其所產生發展的過程並不是人們生活中可以現實接觸到的,這是網絡文化的核心特征。網絡所具有的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虛擬的條件之上,傳播才呈現出匿名性、廣泛性和時效性。一方面網絡的虛擬性是相比現實而言,另一方面虛擬性並不是指網絡是憑空幻想出來的而是以現實為依托建立起來的。雖然網絡具有虛擬性但是它也是對現實的反映。網絡的廣泛性不同於一般媒介的廣泛性,這個特征和平等性離不開。隻要在網絡上公開的事件,總會在短時間內達到最廣泛的傳播,不受地域與地位的限制。每個人面對網絡都是平等的個體。
二、網絡文化對主體價值的影響
網絡文化的審美,從文化屬性來看具有一般審美文化的特征:第一,當代性。在與傳統的永恆理想的對立中,審美文化所追求的是突破時間鏈條的瞬時存在。第二,批判性。主要是指對主流文化以及對統一性的批判,同時還存在對於精英集團以及其所代表的傳統經典的顛覆。第三,消解性。當代審美文化存在狀態是對象的平面性,主題零散化,時間斷裂化。由於網絡所具有的虛擬性,網絡文化在人們價值主體重構的過程中體現出以下特征:第一,去崇高化。在現實的主流文化中,人們經常向往崇高,時常把崇高與英雄、模范等相聯系。傳統文化甚至將審美范疇中的崇高概念當做道德教化的工具。但是隨著代表平民的網絡文化的發展,虛擬化的特征使得人們敢於否定傳統的崇高感。這是所謂的審美逆反,即“在審美過程中審美判斷、情感、評價與傳統的審美心理相悖。[4]”這也表現出文化本身的批判性。現代網絡文化之所以會產生否定崇高有很多原因。著名學者葉朗曾提出,“崇高是對象在數量和力量上的無限巨大,激發了主體的超越精神,主體由對對象的恐懼而產生的痛感轉化為由肯定主體尊嚴而產生的快感。[4]”除了主觀個體感受方面的原因,還有客觀環境的影響。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政治體制相比高速發展的經濟而言相對滯緩,由此帶來了許多問題,例如社會階層板結化,貧富差距較大。這些問題都阻礙了生活審美過程中崇高意象的生成。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網民都是社會基層群眾,他們受到社會發展變化的沖擊,也是社會問題最大的受害者。對於社會現實與自我理想的差距,他們未能感受到主體戰勝客體所帶來的快感,無法體驗崇高對於自身心靈的淨化作用。主流文化與傳統藝術所提唱的崇高就失去了建立的根基,最終表現出網絡文化的去崇高性。第二,自我丑化。如果說去崇高化是對傳統主流文化的批判那麼自我丑化就是對傳統價值的消解。草根文化所代表的網絡正在對傳統價值文化進行解構。在網絡中佔掌握主動權的不再是現實生活中的精英,而是平凡大眾。他們的自我丑化並不是對自我的否定而是對理性的舍棄。平民無法僅用理性解釋和把握現實世界,於是產生出對理性精神的懷疑,於是人們產生了失望、挫敗甚至憤怒的感覺。在這種負面情緒影響下,網民不僅排斥傳統精英文化而且以自我丑化的方式拉開自身與主流價值的距離。他們用非理性的態度降低自我,在網絡世界中獲得認同,這可以稱作現代社會的阿Q精神。網民在自嘲自解的過程中達到統一,形成一種巨大的力量相互支撐。這表現出網絡文化用非理性精神與消極的方式對抗主流文化。第三,虛無化。消極的對抗最終導致了虛無主義,即否認一切權威,消解一切價值,顛倒善惡混淆美丑。虛無化的個體完全沉溺於感性世界之中,逃避現實生活。在消解傳統價值的同時社會還沒有建立起與時代相適應的精神文化。個體面對多樣化的選擇,失去了評判的標准。於是網絡價值文化虛無化逐漸蔓延之現實生活之中。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