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休刊大潮開啟 紙媒時代走向衰落?

紙媒的救贖

張邦鬆

2014年05月06日08:52    來源:經濟觀察網    手機看新聞

關於紙質媒體悲觀前景的預測已毫無新意,所以當美國《新聞周刊》可能取消紙質印刷的消息出來后,沒有人感到太大的意外。畢竟,《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在兩年前已經走出了這一步,而且大多數紙媒也早就開始向數字化過渡的准備。但對一個寄生於紙媒的工作者而言,聽到這樣的消息,兔死狐悲的感覺還是難免涌上心頭。

與互聯網進入大眾生活時相比,美國零售日報的總發行量,已經出現了大幅下降,數百家報紙被迫停止印刷。而各大報紙電子版的讀者,卻與日俱增。中國傳媒業的表現或許滯后一點,但大趨勢已再明顯不過。美國著名新聞學者、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菲利普·邁耶甚至在《正在消失的紙媒:在信息時代拯救記者》一書中,煞有介事地為紙媒定下了確切的死亡日期:“2044年傳統紙媒媒體即將走向消亡,確切地說,是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日報讀者將結賬走人。”

不管這個傳媒業的瑪雅預言有多少准確性,但傳統紙媒的命運即將發生巨變已成共識。紙媒要做的就是,要麼適應,要麼死亡。如果說要順勢而為,那麼我們或許就需要在洶涌的數字化浪潮中,尋找一些對於傳統媒體來說不那麼悲觀的信息。同樣在互聯網和全球經濟危機的雙重威脅之下,《經濟學人》的發行量繼續增長。目前每期已超過140萬本。2009-2010財政年度的稅后利潤增長1%,達到3800萬英鎊,近4億元人民幣。這份馬上就要到170歲的紙媒顯示了自己頑強的生存能力,同時也能對陷入恐慌的紙媒提供一些啟示。

當2006年,專門觀察媒體產業動向的英國雜志《推廣》(Campaign)將年度世界最佳媒體的頭銜頒給了《經濟學人》時(當時風頭正勁的谷歌排名第二),給出的理由是:“在數字媒體佔統治地位的一年,《經濟學人》卻証明,富於洞見的時事評論加上敏銳的市場定位仍然能夠給傳統媒體帶來巨大的收益。”時任《經濟學人》集團總裁的海倫·亞歷山大把話說得更淺顯一些:“還是回到——我們如何理解世界——這個基本點。”在經歷一系列眼花繚亂的技術之后,人們總會回歸到最朴素的追求,即了解這個世界的渴望和沖動。這才是人類創造媒體的本意。《經濟學人》的成功証明即使在數字時代,人們也願意為有價值的內容付費。調查公司尼爾森向52個國家2.7萬人提問他們是否會考慮為網上的內容付費。71%的回復者表示付費內容的質量必須要比免費內容的質量高得多,他們才會付費。這是來自2010年的調查,我對這個數字的增長表示樂觀。《紐約時報》剛剛公布的二季度財報顯示,報紙發行的收入第一次超過了廣告收入。所有的媒體人都明白,媒體擺脫了廣告商的制約,這一點意味著什麼。

《經濟學人》和《紐約時報》的共同點就是,即使在數字出版佔據統治地位的時代,內容生產者同樣可以獲得更多的尊嚴和利益,這與人們最初的想象和互聯網誕生以來的體驗是背道而馳的。媒介只是內容的載體,隻要能生產足夠好的內容,傳統媒體一樣可以獲得自己的生存空間。美國媒介理論家保羅·萊文森有一個“補償性媒介”(Remedial Medium)理論,他認為人在媒介演化過程中進行著理性選擇:任何一種后繼的媒介都是一種補救措施,都是對過去的某一種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補救和補償。就像書信、廣播、電視、互聯網的相繼出現都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原有傳播方式不足,但並未取代舊有的方式。按照這樣的理論,數字媒體的出現也並不意味著紙媒的末日,而只是紙媒的擴展和延伸。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