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路徑初探

黃羅維

2014年05月07日13:35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從目前來看,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在轉型過程中,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許多傳統媒體仍然遭遇了不小的瓶頸。歸根到底,傳統媒體隻有更好地發揮自身優勢,綜合利用各方資源,走多元融合發展之路,才能最終獲得轉型的成功。

關鍵詞:媒體﹔數字化﹔挑戰和機遇﹔轉型發展﹔途徑研究

一、傳統媒體面臨挑戰

新聞教材有這樣一句話:“報紙將依然有絕對優勢。”然而在今天,這一說法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爭議。從目前來看,有種種跡象表明,傳統媒體目前正面臨著不小的挑戰。根據普華永道此前發布的全球媒體及娛樂展望報告,全球娛樂及媒體服務支出將在2016年達到2.1萬億美元,大大高於2011年的1.6萬億美元,然而該報告預計未來5年數字媒體的消費將佔據全球娛樂及媒體消費的67%。該報告指出,數字媒體將繼續蠶食傳統媒體市場,流媒體服務支出將在2016年達到110億美元,超過2012年傳統電視節目訂閱支出。到2016年,電子雜志的訂閱量將佔總全球總訂閱量的6.5%。圖書方面,印刷支出將下降11%,而電子圖書的支出將增長30.3%至208億美元。美國目前佔全球電子圖書支出的61%。到2016年,互聯網接入費用(包括手機及固定模式)將由2011年的3170億美元增長至4930億美元。移動互聯網消費額將繼續增長,其佔全球互聯網消費的比例在2016年將達到40%。目前,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為12億,這一數字將在2016年達到29億人。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像廣播、電視、報紙和雜志等傳統媒體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受眾面不斷變得狹窄,廣告客戶也出現加速流失的現象。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在數字媒體不斷發展的今天,傳統媒體的一些劣勢正在逐漸顯現出來。其一是內容的同質化,這一點在一些報紙中表現得尤其突出。由於受印刷周期及制作方式的影響,報紙經常會出現內容雷同的版面,甚至在同一時間報道相同的事情,這無疑使許多讀者大倒胃口。而在另一方面,報紙和雜志的贏利模式較為單一,主要還是依靠廣告收入,這容易產生盈利上的“極限”,從而不利於傳統媒體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加速拓展。與此同時我們發現,受眾的閱讀習慣目前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有越來越多人通過互聯網來獲得信息。受眾的這種閱讀習慣的變化也正在改變廣告主的投入預算,有數據顯示,傳統媒體的廣告正在出現較大幅度的流失,幾乎所有報紙和雜志的廣告都出現了負增長。

此外,不少傳統媒體甚至淪為了互聯網新媒體的“內容供應商”,這無疑使得傳統媒體所處的地位更為尷尬。羅蘭貝格發布的全球文化產業50大企業研究報告指出,從生存現狀看,傳統文化產業受新媒體和技術的挑戰異常嚴峻。報告認為,對於傳統媒體而言,廣告收入受到新媒體的嚴重侵蝕,盈利能力削弱﹔對於內容消費而言,原有的商業模式被互聯網和新技術顛覆,規模受到嚴重削弱。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85億,手機網民規模達3.18億,而其力量也正在顯現出來。新媒體分流了更多的受眾群體,從而使傳統媒體的閱讀量受到了影響。新媒體的出現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由於運作機制的不同,也需要傳統媒體實現由宣傳話語平台向公共話語平台轉變。同樣,媒體的數字化也給媒體管理帶來了新的要求,傳統媒體的輿論主導地位正在弱化,如何更好地吸引受眾成了傳統媒體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

不過,數字媒體的出現並不一定意味著傳統媒體發展的終結。傳統媒體還是有著其固有的不少優勢,比如品牌知曉度、內容權威性以及編輯能力等等。從目前來看,數字技術已經打破傳統媒體間的壁壘,傳統媒體亟待有新的改革和創新。不過,危機的背后往往孕育著機遇,如果傳統媒體能夠在運作模式、盈利手段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改變,就反而會給傳統媒體帶來后續進一步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認為未來將會出現數字媒體和傳統媒體共同發展的局面,這對傳統媒體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數字化轉型遇瓶頸

面對新媒體的不斷崛起,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其實,新媒體為傳統媒體增添了更為多樣化的表現樣式,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隻有與新媒體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開創出順應時代潮流的商業模式。

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時期,我國數字出版營銷收入增長迅速,從2006年的213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377億元,平均增幅接近50%。其中,手機出版、網絡游戲出版和互聯網廣告三項產值佔數字出版總產值的90%以上。根據《關於加快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十二五”末,我國數字出版總產值將力爭達到新聞出版產業總產值的25%,到2020年,傳統出版單位基本完成數字化轉型。

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龔曙光認為,數字媒體是今后新聞出版發展的方向。以圖書為例,除了作為工藝品或歷史遺存外,紙質圖書遲早要被淘汰,紙質圖書不可能長期成為人類接受知識、資源的主流方式。因為無論是從傳播者來說,還是從接受者來說,數字化傳播的成本都要遠遠低於傳統紙質媒體。這也是數字化媒體必然要取代傳統媒體的一個關鍵。與圖書出版業相比,報業所面臨的這種變化將更快,現在,報紙死掉的已經很多,突圍成功也已經很多,像《紐約時報》《泰晤士報》這樣的傳統大報,已經在新的傳播媒介格局下,找到了新的業態、新的產品,甚至新的功能。

然而我們在實際的操作中也發現,不少傳統媒體雖然已經意識到數字化時代的來臨,但在具體轉型過程中,卻往往很難找到合適的路徑,其結果並不成功。即使數字媒體風起雲涌的海外市場,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默多克旗下的《The Daily》曾被寄予厚望,更被視為傳統媒體轉型的代表。然而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The Daily》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年虧損數達千萬美元,隻艱難地維持了22個月。這一事實似乎在告誡人們,傳統媒體向數字媒體的轉型並非一條坦途。

深圳新聞網副總編輯胡寶祥認為,新媒體、數字媒體對傳統媒體首先是挑戰,然后才是機遇。挑戰,實際上是挑戰著傳統媒體一些固守的東西,一個是以前固有的一些經驗,第二是固有的一些收費,相比較數字媒體這兩點都影響了傳統媒體的發展。另外,傳統媒體往新媒體轉型的時候過於盲目,由於這種盲目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出來。不過,他也相信數字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也是一個機會,因為數字媒體改變了傳統媒體的生產方式,使傳統媒體在內容生產上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總體而言,我們發現傳統媒體在向新媒體轉型過程中,主要存在運作管理和盈利模式上的瓶頸。首先從運作管理上看,在傳統媒體剛向新媒體轉型的時候,很多傳統媒體的管理者對新媒體並不了解,甚至連一些新的工具都不會使用,這使得他們在管理上會遇到很多障礙。特別是當前新媒體市場的發展變化非常快,稍一停頓,往往就會跟不上市場發展的步伐,這也給許多傳統媒體的管理者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甚至有的管理者認為一旦與“蘋果”沾上了邊就是向新媒體轉型了,這顯然進入了一個誤區。許多問題對於傳統媒體來說也是非常糾結,比如有了數字媒體讀者還會不會閱讀紙質媒體,數字媒體如何與傳統的紙質媒體共同發展等等。與此同時,人才瓶頸同樣也是困擾傳統媒體的一個大問題。由於傳統媒體中大多為採編人員,他們對數字媒體的運作還並不十分了解,傳統媒體如何構建紙質和數字兩支隊伍,同樣也令不少傳統媒體的管理者頗費腦筋。傳統媒體的人員大多是採編人員,缺少相應的技術人才,相反一些互聯網公司則具有相關技術優勢,在新媒體的發展中就顯得得心應手。

其次是盈利,究竟如何來實現盈利,這一問題始終困擾著許多媒體管理者。有些傳統媒體針對新媒體也進行了較大的投入,但由於沒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最后的結果隻能是鎩羽而歸,各種媒體投資失敗的案例在當前的市場上也是不勝枚舉。特別是在中國市場,大家都已基本習慣了網絡免費的運作方式,如果一旦改為收費的模式,往往一下子會失去很多“粉絲”,從而使這樣的模式難以維持下去。細細分析一下,其中的關鍵是沒有能找到恰當的盈利模式,現實的情況往往是傳統媒體投入了,但對於如何經營卻是一頭霧水。特別是數字媒體往往需要強有力的運營部門,盈利往往要通過相關渠道的運營才能實現,這一點與傳統媒體在運營模式上也有著很大不同。

歸根到底,傳統媒體和數字媒體相比,其在傳播手段上有著很大不同。傳統媒體的傳播主要通過發行和訂閱等方式實現,而對於新媒體來說,其傳播的方式主要依靠點擊和轉發等方式來實現,這種巨大的變化往往令許多傳統媒體手足無措。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媒體始終會在這樣的問題上徘徊不前,內容和渠道究竟是誰更重要。然而無論如何,未來電子媒體的發展一定會遠遠快於傳統的紙質媒體,這一點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事實。所以,許多傳統媒體在轉型的過程中舉步維艱,很重要的一點是認為數字媒體只是對傳統媒體的一種補充,而沒有認識到數字化轉型其實是對傳統媒體的重塑。

三、轉型發展主要途徑

傳統媒體究竟應該如何向新媒體轉型呢?通過筆者的實踐發現,轉型的成功關鍵是要能整合各方面資源,通過線上、線下以及內容和活動等各個方面的要素相結合,從而實現全媒體的傳播路徑。總體來說通過分析,我們認為有一下幾種途徑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一是有高附加值的內容才收費。長期以來,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對於如何收費始終是個難題。遇到的現實的困境就是,如果不收費,新媒體的盈利模式無法得到實現。而如果收費,往往就會出現受眾數量大幅減少的跡象。那麼,如何才能解決這一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採取“兩步走”的戰略,其一是將普通內容對公眾進行開放,以便能夠更好地吸引受眾和讀者。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針對那些有較高附加值的內容進行收費,這樣就能比較好地解決收費與不收費的問題。調查顯示,有13%的網民表示願意為在線內容付費,就如《連線》雜志主編克裡斯•安德森在新著《免費:商業的未來》中所說:“人們願意為節省時間買單。人們願意為降低風險買單。人們願意為他們喜歡的東西買單。人們願意為獲得相應的身份或地位而付出金錢的代價。如果你讓他們付錢他們願意掏腰包(一旦他們對此著迷)……”

二是形成能有效聚集用戶的平台。長期以來,傳統媒體已經形成了這樣一個固有的觀念,那就是所謂的內容為王,然而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傳播的手段已經可能比內容更為重要。從這一點來說,傳統媒體也可以進一步打造形成一個平台,讓用戶來創造有價值的信息。對此,傳統媒體要克服原創的沖動,從內容的制造商向渠道供應商的方向轉變。在互聯網市場,有時候傳播的形式比傳播的內容更為重要。從這一點來說,就需要傳統媒體的管理者能夠盡早地轉變觀念,進一步搭建有效的媒體平台,最終與用戶形成良性的互動。

三是傳統媒體還要加強與數字媒體的合作,通過數字媒體的外力來進一步提升自己,有效地借鑒數字媒體的各種優勢和長處,對傳統媒體內部結構的方方面面進行改造,從而使其發展更能順應當前數字媒體的發展潮流。與此同時,在傳統媒體內部也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員工的培訓,讓他們能夠擺脫長期以來形成慣性思維,更好地接受新媒體帶來的諸多變化。在現有內容的情況下,可以逐步發展“網絡報”、“手機報”、“電子報紙”等電子出版形式,並由此進一步向數字媒體領域拓展。

四是更好地挖掘內容優勢。對於一些有內容優勢的傳統媒體來說,也可做強內容的附加值,通過各種渠道進行推廣,以進一步來獲得盈利。網絡媒體的空間巨大,傳統媒體應該根據數字媒體相關特點,進一步對內容進行深加工,從而有效地加大內容的覆蓋面。此外,新媒體雖然有信息傳遞快速的優勢,而對相關內容等背景資料的深度報道卻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對此也應該充分發揮和利用。當然,內容的有效傳遞並不是為了簡單地向用戶進行收費,而是為了通過內容的傳播,更好地吸引廣告客戶,增加由此帶來的衍生效益。

最后是多元化的發展。長期以來,傳統媒體一直以發行和廣告作為其主要的收入來源,然而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僅靠這兩項收入顯然是不足以支撐的,所以多元化產業鏈的發展就是方向。對於傳統媒體來說,應該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優勢,充分拓展相關產業的發展。媒體由於擁有大量的讀者群,所以舉辦各種活動及各種論壇等就是可拓展的領域。據筆者了解有一家財經媒體,就是通過自己的品牌優勢,每年定期舉辦金融博覽會,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給媒體的發展帶來了非常正面的影響。從這一點來說,傳統媒體應該拓寬視野,多渠道尋找贏利的空間,從而找到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總而言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將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在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手段被運用到媒體制作的今天,多元融合發展就將是未來媒體的發展方向。(作者簡介:黃羅維,男,上海《理財周刊》社總編助理,記者,主要從事新聞傳播學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小蓉.創新黨報合作的思路與機制[J].當代傳播,2006(1).

[2] 閻峰.傳媒贏利模式:概念、特點與戰略層次[J].新聞界,2006(3).

[3] 袁志堅.數字報業的商業模式初探[J].傳媒,2007(7).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