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4年·第5期

淺談對紀錄片解說配音的認識

劉穎

2014年05月19日13:28    來源:今傳媒    手機看新聞

摘 要:在影視作品中,解說通常是指以旁白的形式對於影視作品所表現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的表達方式。從創作上來看,解說的創作是在電影、電視的文本和影像創作之后,並長期處於第三度創作和“畫外之音”的從屬地位,但是解說仍然是影視創作的一部分,特別是對於紀錄片來說,解說在紀錄片的影片表現力方面有著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分別從紀錄片的定義、歷史以及紀錄片影視藝術特點的角度分析了解說是紀錄片表現力重要組成部分的原因,然后對近年來紀錄片創作中的新發展和變化進行了分析,並指出這些創作中變化對紀錄片解說創作的影響,以及未來紀錄片中解說地位變化的趨勢。

關鍵詞:解說配音﹔紀錄片歷史﹔紀錄片創作﹔影視藝術﹔紀錄片氛圍營造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將“解說”一詞為解釋說明之意,而在影視作品中,解說通常是指以旁白的形式對於影視作品所表現內容進行講解和說明的表達方式。這種解說的創作過程通常就是按照影視作品的解說稿件,為作品進行配音的過程。在張頌教授的《朗讀學》中曾經把朗讀的概念定義為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按照這一概念的定義,對於解說配音來說,究其實質,就是把解說文稿轉變成有聲語言的活動,因此配音解說是一種朗讀,也是一種創作活動,但是這種朗讀和創作是基於一種特殊的文稿——為影視作品撰寫的解說詞,而且是伴隨著電影、電視的發明而出現的一種特殊語言創作。

所以解說既是指旁白形式的說明方式,同時也是指為創作這種旁白形式的有聲語言的創作。而這種創作對於影視作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於紀錄片來說,解說的創作對於影片的表現力有著密切的聯系。

一、從紀錄片的歷史看,解說與紀錄片有著密切的聯系

解說能夠對於紀錄片表現力產生重要的影響。首先在於這種解說在紀錄片中具有較為重要地位。在影視的聲響構成中,按照聲音來源的不同,可以把聲音分為人聲語言、音樂、音響這三大類的近十五種小類。其中,雖然解說只是人聲語言中的一種,與對白、獨白、旁白等一起構成了影視聲音中的人聲語言部分,但是,對於紀錄片來說,配音解說在影片中有著更加重要的地位。在阿裡洪的《電影語言的語法》一書中,把新聞電影的形態描述為是“一系列不連貫的鏡頭,它們紀錄的是整個事件的局部,而在銀幕上放映時則是一片混亂。”同時,阿裡洪還認為解說員的解說能使這樣的鏡頭在一定程度上連貫起來。這段描述雖然是從鏡頭剪輯的角度對於新聞電影形態的一種描述,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段描述中恰恰突出體現了解說在新聞電影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而熟悉電影發展史的人都知道,所謂的新聞電影,實際上是紀錄片的一種,也可以看成是紀錄片的早期形態,因為在電影誕生的早期,幾乎所有的影片都是對於實際景物、事件的拍攝,因此當時的影片都是帶有新聞和記錄性質的影片,其中時效性強一些的紀實性影片就是新聞電影。所以,阿裡洪的這段文字,也可以說是對於配音解說與新聞電影和紀錄片鏡頭關系的一種解釋。而如果回顧早期電影的發展史,可以看出,解說對於紀錄片的重要作為,自紀錄片誕生之初就已經體現了出來。在任遠老師的《世界紀錄片史略》中曾經講了這樣一件事,在電影剛剛發明不久的1898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杜勃列埃的攝影師在拍攝“德雷弗斯”案件的影片時,為了掩飾自己沒有拍攝到相關影像的過失,這位攝影師把很多與該案件並不相關的影像(包括軍隊檢閱、巴黎街景等鏡頭)組接在一起,形成鏡頭序列,並配以詳細的解說,從而形成了一部為人們講述了關於德雷弗斯上尉故事的電影。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當時有聲電影尚未發明,所有這種解說應該是採用聘請人員進行現場解說的形式進行的,而這這種解說的形式也成為后來紀錄片解說的雛形。同時,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即使是在電影剛剛被發明之初,解說在串聯起整個影片的過程中,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可以說,從紀錄片這一影片形式誕生起,解說就和紀錄片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也正是因為解說在紀錄片中的重要,所以在美國有一種對於紀錄片定義就認為,紀錄片是直接取材於現實,並用剪輯和聲音增進主題思想的非虛構性影片。在這種定義中,強調了聲音能夠對於紀錄片在主題思想表達方面起到促進作用,雖然定義中並沒特意強調,但是這裡指的聲音應該主要是指解說以及烘托氣氛的音樂而言,而這一定義可以反映出人們對於紀錄片中聲音、解說重要性的認識。

而在現代的紀錄片創作中,對於解說在紀錄片中的作用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在希拉柯倫伯納德《紀錄片也要講故事》一書中就明確提出,解說能夠起到引導和帶領觀眾進入故事和貫穿故事,是推動故事發展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徑之一。上述這些都說明了解說在紀錄片中具有著重要的地位,而這種重要地位決定了解說能夠對於紀錄片表現力起到重要的影響。

二、紀錄片的藝術特點決定了解說在紀錄片中的重要地位

解說能夠對紀錄片的表現力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是由影視這一藝術形式的特點所決定。眾所周知,聲畫並茂是影視藝術所特有的特點,正是這個特點使得電影、電視能夠對於客觀現實進行一種再現,而如果影視中沒有聲音,影視的真實感會大大降低,前蘇聯作家高爾基在談到20世紀初觀看無聲電影的感受時,曾經有這樣的評價:“那不是生活,只是生活的影子﹔那不是運動,只是運動和無聲的幽靈”,這一評價恰如其分地說明了聲音對於影視作品的重要性。同時,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正是畫面和聲音的這種綜合性,使得影視有別於報紙和廣播等其他信息媒介,成為了一種綜合性的信息傳遞媒介,而且這種聲與畫的結合,並非是簡單的功能相加,而是攜帶了更多的信息的疊加,並讓影視成為了具有強烈臨場感的藝術形式。

影視作品正是通過這種聲音與影像的組合,能夠讓觀眾在觀看時,能夠產生強烈的臨場感,並可以從思想感情上進入影片所營造的氛圍之中。影視藝術的這種特點,決定了在紀錄片中,解說承擔著介紹信息、強調細節、銜接畫面、渲染氣氛、抒發感情這五方面的作用。

因為在紀錄片中,圖像具有復雜性和多重含義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解說的引導,不同的人對於相同的影像所讀解的含義以及關注的興趣點可能完全不同,這就需要利用解說對於畫面的信息進行引導和補充。因此,紀錄片的解說具有介紹信息、提示細節以及銜接畫面的功能。同時,對於紀錄片而言,電視圖像雖然在表達具體物象信息、個體信息方面具有優勢,但是卻無法表達抽象性概念,所以仍然需要由解說來完成影片的主題思想等抽象概念的表達。因此,表達情感和渲染影片氣氛也是紀錄片解說所承擔的兩個重要功能。

對於一些歷史或人文類紀錄片來說,解說所承擔著表達情緒、營造氛圍的功能更加突出。因為在歷史或人文類紀錄片中,由於歷史的久遠或在講述歷史或已經發生過的事件的時候,所採用的影像或許是歷史的遺跡,或許與事件並無直接關系。

在這種情況下,就要依靠解說的聲音來完成影片情節和主題的表達。這個過程中,解說所帶有的情緒成為了紀錄片所要表現情緒和想要表現的影片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2013年由河南電視台和中央新影集團聯合攝制的紀錄電影《杜甫》就是這方面的典型案例,作為一部反映我國古代詩人生平的紀錄片,該片介紹了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詩人杜甫曲折坎坷的一生,同時還融入了杜甫一生中各個時期所創作的著名詩篇,以展現出這位現實主義詩人生活的遭遇和創作心理變化的過程。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在於在解說中運用杜甫的詩歌的誦讀,通過對於朗誦詩歌時的情緒處理,並配以杜甫曾經游歷過的地點的景物,為觀眾營造了詩人在創作詩歌時的環境氛圍,並藉此讓觀眾感受和領悟詩人創作時的心境,在這其中,解說對於情緒的表達和氛圍的營造起了非常重要作用。

例如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一段解說中,先抑后揚、先緩后急的解說配合著畫面,塑造出了一個在淒冷連綿的秋雨中,困居於破屋中的老邁詩人,卻懷著一顆憂國憂民的熱心奮筆疾書的形象,同時讓觀眾對於杜甫創作這首詩歌時的心理狀態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除了這首詩之外,影片在對於《兵車行》、《石壕吏》、《春夜喜雨》、《春望》等膾炙人口的詩篇進行詮釋和解讀時,解說對於氛圍的營造和詩人心理的刻畫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影片《杜甫》的解說大大加強了影片的表現力,為我們展現出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的內心世界。

除了這部影片以外,利用解說來增強影片表現力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由中央電視台新科動漫頻道與嵩山市聯合制作的紀錄片《嵩山秘笈》的解說處理也具有這樣的特點。《嵩山秘笈》是一部地域色彩極強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圍繞著嵩山分別以山之大、石之大等六個主題展開,全面地介紹了有關於嵩山的歷史傳說、名勝古跡。在這部紀錄片的解說的特別之處在於,在解說中添加了方言、評書、地方戲曲腔調等語言元素,使得影片表現出濃厚的鄉土氣息,體現出了強烈的地方文化色彩。

同時,這部紀錄片採用了男女聲搭配的解說方式,其中,男聲部分主要負責歷史傳說部分的內容,並帶有明顯的口語化風格,女聲部分主要負責人文歷史信息的介紹,在語言方面也更加書面化。這兩種不同風格的解說,一種活潑,一種沉穩,兩者的結合,使得這部影片呈現出一種輕快而不失庄重的氛圍。這樣的解說風格,在影片不失對於地域文化的表現力度的同時,使得影片成為一部帶有較強娛樂色彩以及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紀錄片。

通過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解說對於紀錄片是表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而對於人文紀錄片和地域色彩濃厚的紀錄片來說,精心的處理好解說,有利於影片情感的表達,並能夠更好的營造影片的氛圍,極大地增強影片表現力。

三、現代紀錄片創作的發展加重了解說對表現力的影響

紀錄片創作的發展,使得配音解說對於增強紀錄片表現力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紀錄片的創作在方法和觀念上有了極大的創新和發展,一方面是在紀錄片的題材上不斷拓寬,另一方面是紀錄片表現手段不斷創新。

(一)紀錄片題材的高概念化增強了解說的敘事作用

現代紀錄片在題材方面的變化主要在於,紀錄片選題視野更加廣闊。從億萬年前的遠古時代生物到千萬年后的地球環境,從神話傳說到歷史現實,都已經成為紀錄片表現的對象和題材。其中,出現了很多預言性質和遠古探秘性質的紀錄片。

在這些記錄片中,題材體現出高度概念化的特點,並且缺乏現場影像。而在這樣的紀錄片中,由於採用大量非現場影像,使得單純依靠影像的表現力和說服力有所下降,而解說作為貫穿紀錄片主線的功能大大加強。其中比較典型的是美國《人類消失之后》和《諸神之戰》這兩部紀錄片,在這兩部紀錄片中。一部是研究希臘、北歐神話傳說的起源和流傳演變過程的影片﹔另外一部則主要是研究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包括建筑、各類設備和設施等在無人干涉的純自然條件下,所能夠保存的極限時間。

應該說這是兩個缺乏可視化元素的題材,神話傳說作為一種從古代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故事,本身就極度缺乏歷史存在証據。而研究人類生存后時代的地球則幾乎於是預測式的研究,這兩個題材都是高度概念化的,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直接的現場影像。因此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影像的作用變成為了配合解說而進行的表現。解說對於影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並在影片中承擔了故事敘述、信息介紹等功能,成為串聯起整個影片的重要線索。

類似這樣紀錄片在近年來的紀錄片創作中並不少見,與之類似的還有英國紀錄片《恐龍星球》、《宇宙》等等。在國內則有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紀錄片《西安2020》、北京科影出品的紀錄片《環球同此涼熱》等等。這些紀錄片的出現標志著諸如對於人類早期歷史、神話的研究、對於史前生物的研究以及對人類未來預測等領域的高度概念化題材將是紀錄片創作中一個趨勢。而這類紀錄片中,由於影像缺乏充分的表現力,解說將成為組織影片結構的骨架和線索依據,並成為影片表現力的重要成為部分。

下一頁
分享到:
(責編:張玉瑤(實習生)、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