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4年3月上

市場化紙媒轉型中的道德風險

張  晨

2014年05月26日14:03    來源:青年記者    手機看新聞

隨著新興媒體快速更迭、商業競爭激烈且科技日新月異,諸如侵犯隱私、商業置入等現象,成為業界、學界日益關注的重要議題,也使得新聞媒體的倫理問題成為比過往更為重要且無法忽視的問題。

改變:市場化媒體面臨的挑戰

2013年10月,《中國經營報》總編輯李佩鈺做出對《中國經營報》革命性的調整發言。這次發言中她特別說道,“請想象一下,明年,這個報社沒有基於傳統官媒的各層干部了,廣告部門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互聯網公司一樣的形形色色的項目團隊。請不要懷疑,這就是我們的未來,是我們無可回避的改變。”

這段頗有宣言性質的發言,挑明了《中國經營報》這份老牌財經媒體向互聯網公司的轉型預期。值得玩味的是,這種“無可回避的改變”是《中國經營報》面臨的情狀,還是所有的市場化紙媒都面臨的挑戰?

英國學者Lowrey指出,新聞機構的改革,受到兩種對峙力量的左右,往往缺乏彈性。一種是“強聯系網絡”,組織架構裡“強聯系網絡”這一面,屬於機構的慣性,重視與政治經濟網絡的聯系、自身專業操守及傳統視為理所當然的運作模式等,促成機構的穩定性、合理性以及公信力。在“強聯系網絡” 的引導下,機構隨大潮而行,不鼓勵創新,變革通常短暫。另一種是“弱聯系網絡”,多屬組織架構中較頻密接觸市場與受眾的一面,鼓勵嘗試與轉變,與上層組織或既得利益層接觸較少,樂於迎接挑戰。傳媒機構的改革,往往是因為這兩種力量的對峙,而使得成效大打折扣。①

這種對峙,在我國傳統媒體的轉型過程中也能發現。傳統媒體發展多媒體平台,也常常出現“合作—競爭”的現象,新舊網絡之間,互用平台﹔多媒體發布,分享資源。但同時也存在競爭,傳統媒體的記者,比如紙媒尤其是周刊的記者,不願讓獨家新聞先於網絡發布﹔新舊網絡間在共享資源、聚合新聞的時間與細節上也常常出現對立。

上海報業集團成立不久的2014年1月1日,《新聞晚報》正式休刊。而在最近,《東方早報》也開始逐步縮版,隻保留部分編輯﹔原有團隊三分之二的成員轉戰新媒體“澎湃”,其中記者整體劃移,進行互動式原創深度報道。作為激勵,核心團隊均可集資持股。產權向來被視為中國傳媒業最森嚴的壁壘,在上海報業集團,在“澎湃”,卻沖破了這個壁壘。

但同時,英國學者Paulussen等提出,舊媒體的創新過程,在機構運作層面上,常常遇到的困難有:新聞部門多獨立運作,機構內跨部門的創新有困難,不同的技術部門與市場推廣部門需要設計新工作流程,往往遇到人事管理上的阻力﹔傳統媒體記者缺乏新科技訓練,態度勉強﹔改革后工作量增加,產生消極抵抗﹔部分秉持專業主義的記者會認為改革是為了商業利益,因而不認同。②

置入性行銷:傳統媒體的商業運作空間

新媒體環境下,除了新聞競爭更加激烈,傳統廣告的勸服效果也大不如前——“傳統廣告行業自身也在日益衰落”,而另一個方面,受眾媒介素養不斷提升,媒介使用習慣也發生轉變——“直接讀者變成了間接讀者”,雙重壓力之下,置入性行銷模式開始成為媒體擺脫經濟困境的一個主要方式。於是,就出現了“未來所有業務都是圍繞客戶需要展開”的改革預期。這種客戶思維背后,是一種對傳統媒體從業人員來說還相對陌生的商業邏輯,美國學者McManus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市場導向新聞學,他從利益交換的角度看新聞制作的商業層面,共列出九個影響來源,分別為文化、技術、法規等外在環境,投資者,母公司,傳媒機構,受專業守則影響決策的新聞部,新聞來源,廣告商,新聞消費者和一般大眾。③

新聞行業的置入性行銷,便是市場導向新聞學的產物。“賣新聞賺錢”的手法被統稱為“置入性行銷”,即各媒體利用自己的新聞專業,將廣告宣傳用新聞來包裝,然后混雜在其他的真新聞之中,並因民眾對新聞的信任,達到商品宣傳的目的。置入性素材要與新聞融為一體,讓受眾體會不出是置入的。因此,新聞節目的置入就會包裝為一般新聞,無論長度、呈現方式都和一般新聞無異,“行家裡手”們甚至還會凸顯某些新聞價值以吸引受眾注意。

新聞置入性行銷的形式也有很多種,台灣學者蔡樹培曾將電視新聞置入性行銷分成四種類型:(一)策劃報道:指行銷傳播代理直接贊助某一電視新聞雜志節目,針對某類產品與議題制作專題報道﹔(二)與公關活動搭配:由記者參加產品發表會或某政令宣導的記者會,針對特定議題進行報道﹔(三)新聞話題置入:電視新聞主播報道某新聞話題時,將話題與某品牌結合﹔(四)談話性節目置入:主持人與來賓在節目中談論某一產品及使用該產品的親身體驗。④

當“產品置入”用在新聞報道或新聞性節目中,新聞成為置入性行銷的標的時,往往會引發倫理爭議。新聞媒體組織為了配合“市場需求”或“業務需求”,將新聞內容視為標准化及規格化的商品,這類新聞在我國台灣等地已經有相當成熟的運作模式,它們還有一個名字叫“業配(業務配合)”新聞。依據時間(或版面)、報道形式及內容呈現等類目之不同定出不同價錢賣給廣告主、政府及其他機構,導致新聞內容的主導權不再完全在媒體組織,而是可以應“客戶要求”、“量身打造”,不僅欺騙受眾,也嚴重違反新聞倫理。

事實上,廣告與新聞的界限不清,一直使市場化媒體在新聞倫理方面飽受詬病。在紙媒紛紛轉型的網絡時代,用項目團隊來取代廣告部的舉措,貌似是一種“互聯網思維”,但會否在項目團隊進入新聞業之后,給市場導向的商業媒體帶來更大的道德風險?廣告部門沒有了,具有市場導向的新聞業在新媒體環境下如何運作?是否意味著所有新聞都存在操作的空間?用客戶主導代替受眾需要,這其中又有什麼倫理誤區呢?

客戶主導思維:挑戰倫理規范和專業自主

象征“公共領域”的媒體,必須專業、客觀、獨立。然而隨著置入性行銷的興起,遭受廣告、公關交相擠壓的公共領域,面臨更深層次的沉淪。

置入性行銷之所以違反廣告和新聞的專業倫理,主要在於它採取秘密的、暗示的、入侵潛意識的廣告手法,而這一切公眾並不知情。娛樂界擔心影視的置入性行銷會帶來娛樂與廣告的模糊,近年來影視劇中的廣告植入在大陸也開始成為潮流。另一方面,新聞界也認為,新聞與廣告的模糊會導致新聞獨立性的喪失。此類置入性行銷的新聞報道在大陸媒體中也開始流行,不僅讓讀者、觀眾難以辨識,也使得新聞與廣告的界限不明。

同時,置入性行銷對媒體空間的入侵,不僅使編輯與業務定位發生混淆,更使得記者與編輯的獨立角色動搖。許多新聞記者面臨嚴重的價值沖突,置入性行銷更徹底破壞記者的角色定位。記者開始身兼推銷員的角色。由於廣告主的氣焰愈來愈囂張,已經影響新聞的正常作業。當媒體基於事實對企業進行負面報道與批評時,廣告主不但可能以撤銷廣告相威脅,更可能以提供廣告為由誘惑媒體為其進行正面報道。⑤

新聞媒體被認為是公共領域的一環,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往往出現“均貧”現象。以台灣為例,除了非營利性質的公共媒體外,民營媒體都必須依賴廣告與發行,對廣告的需求非常殷切。近年來,傳統意義上的廣告無法獲得大眾信任,便會設法以“新聞”的姿態出現。

在新聞中置入政府或企業行銷的概念或產品,也嚴重影響到了新聞記者的工作自主權。工作自主權指新聞工作人員工作時所擁有的自由,包括決定新聞重點、選擇報道題材、決定採訪對象、決定訪問問題、決定新聞內容等。⑥

事實上,除了對專業自主權的打擊,置入性行銷也嚴重破壞記者的獨立形象,長此以往,社會對新聞記者的角色認知將發生轉變,媒體社會監督功能的合法性也難免遭到質疑。

我國《報紙出版管理規定》第三章第四十條明確指出:報紙採編業務和經營業務必須嚴格分開。新聞採編業務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從事報紙發行、廣告等經營活動﹔經營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介入採編業務。《關於新聞採編人員從業管理的規定(試行)》第八條中,也有類似表述:新聞採編人員要嚴格執行新聞報道與經營活動分開的規定。不得以記者、編輯、審稿人、制片人、主持人、播音員等身份拉廣告,不得以新聞報道換取廣告,不得以變相新聞形式刊登廣告內容,不得為經營牟利操縱新聞報道。

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說,為淨化中國媒體環境計,媒體內部必須建立起採編和經營分離的“防火牆”,並在編輯部內部加強監控管理,建立起抵御商業誘惑和權力干預的機制﹔媒體應當以行業公會為平台,統一明確職業操守准則,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

結 語

一方面是新技術和受眾的媒體使用習慣變化帶來的巨大危機感,另一方面是傳統盈利空間的不斷壓縮,市場化紙媒的轉型之路,受到來自技術和商業的雙重沖擊。本文中所提到的市場運作的道德隱憂,是市場化媒體都要解決的問題。不論任何媒體,其存在的根本邏輯都在於報道真相、服務公共利益、公正客觀、獨立自主,以及對社會大眾負責任。任何變革一旦離開了這個前提,都會走向反面。

注釋:

①Lowrey,W.Inistitutionalism,news organizations and innovation.Journalism Studies,2011,12.

②③區家麟:《網絡新聞再界定:市場導向下的新媒體變革》,香港《傳播與社會學刊》,2013年,(總)第25期

④⑥羅文輝 劉蕙苓:《置入性行銷對新聞記者的影響》,台灣《新聞學研究》,2006年10月,(總)第89期

⑤林照真:《置入性行銷:新聞與廣告倫理的雙重崩壞》,台灣《中華傳播學刊》,2005年,(總)第8期

(作者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0級博士生、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分享到: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