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 於凱/攝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易瀟)第七屆10+3媒體合作研討會今日在京舉行,本屆研討會圍繞“共建海上絲路 聯通亞太夢想”這一主題,就“同享合作藍海 、共贏亞洲未來”、“夯實媒體合作、助力民心相通”等議題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討,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為開幕式致詞,他指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既繼承了古代絲路的優秀基因,也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和平發展之路:中國堅持與鄰為善
和平航海模式出現在古代中國,決不是偶然,而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必然結果。儒家文化以仁為核、以和為貴的觀念深入人心。
“國雖大,好戰必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些早已成為古代中國的治國格言和行為准則。當代中國更是東亞地區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這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所決定的,也是當代中國和平發展、努力實現國家現代化和民族振興這個根本目標所決定的。
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強調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到義利並舉、以義為先。中國提出和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堅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中國正與東盟國家商討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就是為雙方世代和平共處提供制度框架和法律保障。中國願與本地區國家一道,建設亞洲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互利共贏之路:中國與東盟的貿易10年增加5倍
過去10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增加了5倍,投資增加了3倍。2013年,雙方貿易額達到了4436億美元,投資額達到了1200億美元。
事實証明,東亞地區是合作共贏、空間巨大的“藍海”,而不是競爭殘酷、市場擁擠的“紅海”。
為落實建設21世紀海上絲路的倡儀,中國拿出了真金白銀。如:牽頭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強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設立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願同東盟國家加強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國政府設立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發展好海洋合作伙伴關系等。
開放包容之路:“一帶一路”與亞太夢想相輔相成
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中國和東盟各國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明。這裡是充滿多樣性的區域,各種文明在相互影響中融合演進。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都是全面開放的。
習近平主席說:“我們要積極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經驗,歡迎域外國家為本地區發展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一帶一路”沿線涵蓋中亞、南亞、西亞、東南亞和中東歐等國家和地區,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
習近平主席在上月舉行的北京APEC領導人會議上再次強調,我們有責任為本地區人民創造和實現亞太夢想。顯然,“一帶一路”與亞太夢想之間既有交集,又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講好亞洲故事:媒體報道應成為建設性的力量
楊振武還指出,10+3媒體合作研討會已經開到了第七屆,收獲了喜人的成果,搭建起本區域最具廣泛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媒體交流平台。研討的深度和廣度在不斷拓展。“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既要做10+3合作的見証者和記錄者,也要當好各國民眾心路聯通的開拓者和建設者——這是我們不敢忘懷的初心和擔當。”
楊振武表示,每屆研討會都有一個不變的話題,那就是如何加強亞洲聲音,講好亞洲故事,為亞洲和平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這就要求各國主流媒體和新聞從業者強化大局觀和責任感,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我們的報道應該成為建設性的力量,而不是破壞性的力量。應當積極報道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共同點和戰略融合點,客觀理性地報道分歧和爭端,著眼於減少誤判、擴大共識。期待大家在研討會上暢所欲言,交流思想,激發智慧,凝聚共識。
下一頁發言實錄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