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吵架倆小孩在《CCTV家庭幽默大賽》將拌嘴進行到底
1月1、2日,央視一套推出了2015年的首檔季播節目《CCTV家庭幽默大賽》。這是一套全新的以家庭為創作單位,以家庭為節目內容,以家庭為故事發展場景的喜劇節目。如果用三個字形容這檔節目,仔細想來,也隻有“接地氣”了: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展示了23年前珍貴的家庭摩登秀視頻,23年后來到節目演繹了一場新的家庭摩登秀,當90多歲的老奶奶被推上舞台說出自己2015的家庭願望時,全場都被深深感動。
剛剛過去的2014年可謂是“喜劇”之年,各大衛視一下子冒出約20檔喜劇搞笑節目,名為《喜劇王》、《喜劇之王》的就有三四檔,而江西衛視當時表示,全台2014年都將主打喜劇類節目,有七八檔與此相關﹔黑龍江衛視提出“將喜劇進行到底”的口號,聲稱將推出10檔喜劇類節目。但這些自封為王的節目,基本沒和得到觀眾的認可,不要說加冕,就是讓觀眾完整說出名字的都不多——是中國缺少喜劇題材?還是缺少喜劇觀眾?還是缺少喜劇欣賞的氛圍?都不是,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當下的“喜劇”節目,最缺的一點,就是對幽默和喜劇的理解。
出場價格不菲的明星,稿酬價位不低的段子寫手,各種稀奇古怪的搞笑噱頭,豪華夸張的置景場面,是當下一些喜劇欄目的標准配置。但這些一看即知是在努力討好觀眾的做法,卻並沒有引來觀眾的積極響應,這是讓很多編導者困惑的事情。
按照經典的解釋,喜劇,是戲劇的一種類型,大眾一般解作笑劇或笑片,以夸張的手法、巧妙的結構、詼諧的台詞及對喜劇性格的刻畫,從而引人對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對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基於描寫對象和手法的不同,可分為諷刺喜劇、抒情喜劇、荒誕喜劇和鬧劇等樣式。內容可為帶有諷刺及政治機智或才智的社會批判,或為純粹的鬧劇或滑稽劇。而由喜劇引發的笑,也大致可以分為觀眾為情節所打動,被帶入劇情會心地笑﹔被拙劣的情節硬胳肢出來的笑﹔有帶著眼淚發自心底的笑,也有鼻齒俱冷的嘲笑。這些笑,既有針對節目內主人公及其舉止的,也有針對編導者的的愚笨與低智商的。在此前的“喜劇”狂潮裡,我們收獲最多的,是哪一種笑容呢?
雖然我們已有了票房過十億的喜劇電影,但大家在熱鬧過后再仔細回想得起來的細節、台詞或橋段,可謂微乎其微。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泡沫式的耍寶與搞怪,如早期好萊塢默片中永遠不缺的扔奶油蛋糕一樣,隻能讓觀眾皮笑,而無法讓觀眾的心笑。所以,人們記得下的東西,就不多了。這也是當下中國所有與笑有關的藝術形式面對的共同問題,諷刺似乎已成為一種隻能傷及自己的藝術,相聲除了拿台上的演員及其二大爺開涮,就再無別的可說﹔小品已遠離社會喜怒,變成家長裡短的絮叨。喜劇,如同被取掉了刺的刺?,直接變成了圓不溜瞅的肉丸子,在溫柔甜膩中,隔靴撓痒。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我對《CCTV家庭幽默大賽》懷著一些小小的期待,還好它也沒有讓我失望,我看到它能在小小的家庭舞台上,展現出大的舞台和大的情懷,讓人心悅誠服地認同節目“快樂沒那麼困難,幸福就這麼簡單”的理念,用一個個有智慧和誠意的作品,來展現當下中國人面對生活的智慧和輕鬆的心境。
幽默從來都不是一件力氣活,喜劇,自古以來都是智慧的產物,都是直面社會和人生,有基本誠意的一種藝術方式,特別是那些發源於生活,成長於生活的作品,更是無須“深入生活”就能找到,並得到大家的認同的——中國不缺幽默素材,中國也不缺幽默的欣賞者,中國缺的,是發現幽默並將它記錄並展現出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