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今传媒》 >>2012年·第12期

“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报道的框架分析

王  欢,黄  悦

2012年12月04日14:00    来源:今传媒    手机看新闻

摘 要:2012年4月10日,中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发生对峙。事件发生后,以人民网为代表的中国主流网络媒体纷纷发出了自己的声音,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人民网在对“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的报道中,主要的报道内容是事件的概况与中菲两国的举动、以及各界人士的评价;发出此事情是由于菲方在制造事端的信号,强调中国对于黄岩岛的主权;除了自采稿件,消息主要来源于通讯社。人民网采取了一种国家框架的报道方针,在海洋争端频发的当下其具体操作值得思索。

关键词:黄岩岛;中菲对峙;框架理论;框架分析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双方随后发生对峙。此次对峙被称为中国菲律宾两国在南海问题上最严重的对抗。中国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近阶段中国海洋危机报道的基本情况。本研究还原传统官方主流媒体网站——人民网在报道中的表现。通过对其新闻报道的分析勾勒出人民网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框架。

一、理论基础——框架理论

框架理论是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理论之一,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1974 年在他的《框架分析》一书中提出框架的概念,框架是认知、阐释、呈现事物的一种架构,经过符号转换与操作的过程,选择、组织了特定内涵,呈现出某种具有核心意义的思想类型,而这些思想类型又反映出特定的社会文化价值[1]。新闻的组织结构不同,亦即新闻对事件或议题报道方式不同,可能产生不尽相同的“真实”。本研究主要分析框架和框架化,从新闻生产和传播内容这两个层面考察人民网在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来的新闻框架。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民网有关中菲黄岩岛对峙报道的新闻进行量化的框架分析,进而揭示该媒体报道的立场和侧重点。通过对其网站文章新闻来源框架、事件主题框架、报道对象、内容选择等进行解读,还原其报道倾向和态度。

(一)媒体的选择

选择人民网的原因在于,人民网是人民日报旗下官方网站,是大陆媒体中的主流媒体,代表着政府的声音,具有严肃性和权威性,能够通过它反映出中国媒体在该事件中的态度和看法。

(二)抽样单元、时间界定、获取方法

以单篇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基本单元。所选文章必须是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为核心或由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直接引起的新闻报道。

抽样的起始日期为人民网第一条关于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新闻的发布日期, 即2012 年4月10日,抽样的结束日期为2012年5月9日。

作者以“黄岩岛”为关键词,在人民网的本站新闻数据库中的“国际”栏目进行搜索,共抽得符合要求的文章137篇。

(三)类目建构说明

联系本研究实际,类目设置为:新闻形式结构、新闻主题意义、报道对象、稿件数量与来源。

三、框架分析

(一)新闻形式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人民网在“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的报道中,在新闻的诸多形式结构中采用最多的是主要事件、口语反应、景况,分别占25.5%,其次是评估,占15%,背景占13.7%。预测仅占0.007%,没有任何事件结果方面的描写。

从图1数据可以看出,人民网的新闻报道的形式结构主要集中在对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细节与进展的反映上,以硬新闻为主,以背景介绍和评论为辅。且不轻易对事件进行预测性描写。

分享到:
(责任编辑: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