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1月8日电 (记者 赵光霞)邵逸夫作为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其邵氏兄弟电影公司拍摄过逾千部华语电影,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赵卫防在人民网的访谈中表示,邵氏电影在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就是表现在类型美学的创新上,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邵氏电影都能够推出代表当时华语影坛最具创新艺术的类型,也是为观众所接受的类型。
赵卫防称,上世纪50年代,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就推出了当时风靡东南亚的黄梅调电影,是根据黄梅戏改编的,比较有名的如《貂婵》、《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黄梅调电影在唱腔上根据内地的黄梅戏改编的,但是把戏曲的对白改为国语,把纯粹的黄梅戏的唱腔改成了具有当时时代流行曲因素的唱腔,黄梅戏的旋律、乐律没有改,但是在里面加了很多流行乐。另外,在人物造型上,把戏装改成了观众所接受的典型的中国古代装,在场景上由戏剧布景改为实景,这样一改,既有黄梅戏的乐律,又有时代感,题材还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所以在东南亚地区,特别受到欢迎,这也是中国电影走向海外的一个成功实践。”
赵卫防坦承,香港影坛一直拍武侠片、动作片、功夫片,但拍得不是太理想,邵氏最初拍这种影片很少,60年代的时候邵氏提出要拍真正好看的武侠电影,并派很多导演和摄影去学习日本动作片的拍摄,大概在1966年、1967年的时候,邵氏本身也开始了武侠片的尝试,新武侠片比原来有一个巨大的美学飞跃,“原来是黑白的,现在改为彩色的。第二,原来是粤语的现在拍成国语的。第三,在摄影方面,用一些间隔性镜头。第四,真实性增加。发明了血包,一刀下去,砸在血包里面,血包里红色的液体一下子喷出来了,好象是血溅四处,真实性一下子就增加了。还有武术指导这个门类更加重视了,把场面分为很多动作,用武指设计很多动作,特别的真实。所以,新武侠片是邵逸夫的一个武侠新世纪得以实现的一个体现,也是邵氏电影一个最主要的美学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