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开展以来, 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各报网刊开设专栏专题, 创新报道形式, 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事迹, 也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深化报道内涵, 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形成常态, 让记者、编辑永远“在路上”, 也为进一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抓细节重追踪, 创新报道形式
走基层, 深入到百姓中去, 听民声, 反映第一手的百姓诉求,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是对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 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
温州日报新春伊始, 为继续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活动, 配合春耕备耕的部署与开展, 首次推出了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春耕备耕田地行》 专栏。记录了农民新春的心愿, 把农民的期盼带回来, 并把党委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带下去。2 月14 日, 温州日报派出四路记者赶赴瑞安、乐清、苍南、平阳等地走村入户, 访农问耕, 深入田间地头。 见报了 “四盼” 报道———《瑞安合作社理事长: 盼年轻人扎根农业》、《苍南种粮大户: 盼多种上几亩地》、《平阳种粮大户: 盼农业科技多下乡》、《乐清农机服务站站长: 盼农资有指导价》, 对农民反映强烈的资金、科技服务、土地流转、社会化分工等问题进行了呼吁。
去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 周年, 全国上下掀起新一轮继承、弘扬雷锋精神的热潮。温州日报也将“走、转、改”活动拓展到了全国。5 月4 日, 组织了“温州好人, 善行天下———寻找雷锋精神的温州印记” 大型互动采访报道活动, 派出了20 来名年轻记者, 兵分南北西三路, 分三批接力走遍全国, 实地采访各行各业在外温州人中践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代表, 报道他们将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转化为自身精神品质、提升温州人形象的报道。同时, 集团其他报网也立足各自定位, 发挥特色优势, 积极宣传报道“走、转、改” 活动, 播报民生信息,为群众服务。
抓特点解难点, 推动服务群众
“走、转、改” 活动的目的就是强化服务、助推发展,如何体现这一活动的实效性? 是新闻媒体一直以来在宣传报道中探索的思路。
温州日报记者在实践“走转改-春耕备耕田地行” 中发现资金短缺问题成为春耕备耕农户最头疼的问题, 由于宏观调控信贷紧缩, 加上去年温州爆发的民间借贷危机,使得农民融资难在今年显得尤为突出。为此, 报社以新闻惠农为立足点, 借助开辟的专栏平台, 积极联系金融部门, 为解决农户融资难牵线搭桥, 农行温州分行、苍南农村合作银行和泰顺农村信用联社积极参与到“新闻惠农”活动来中。农行温州分行专门落实了一笔1000 万元的新增专项信贷资金, 支持农户春耕备耕; 苍南农村合作银行信贷人员到灵溪镇观美办事处现场办贷, 300 多户观美农户拿到了500 多万元支农贷款, 投入到春耕之中。泰顺农村信用联社还开辟了“绿色通道”, 对农户春耕贷款实行“贷款优先、额度放宽、利率优惠” 的贷款政策, 切实让农户在短时间内拿到贷款。
抓好深度报道, 深化报道内涵
“走、转、改” 活动开展以来, 中央和省市的新闻媒体纷纷提出了“每位编辑记者至少要做到参与一项基层重点工作、交一个基层朋友、帮助解决一个基层实际问题”的要求。一组组新闻报道带着泥土的芬芳, 浸染着生活的气息, 从四面八方传递出百姓心中的热切期盼。把开展新闻报道与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通达社情民意有机结合起来, 在“走转改” 中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已经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引以自豪的事情。
去年开始, 温州商报开展的“邻里社区文化节” 活动中, 以社区为平台, 以部门服务、邻里互动、品牌展示为主题, 做到服务进社区, 如《三句半唱响珊溪“ 孝文化”》、《走进来福门社区》等报道, 满足居民在文化、家居、理财、教育、健康、娱乐、商业等生活各个方面的需求, 受到居民欢迎。记者在走基层、接地气、增底气中,深入基层一线, 深入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 通过“走转改” 活动, 回应了群众关切, 服务了百姓生活, 拉近了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当前, 这场热气腾腾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在向纵深推进。集团在“走转改” 活动中, 把基层意识、群众观点融入进去, 成为采编人员始终坚守的价值理念, 让“走、转、改” 报道“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来源: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