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十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大众传播语境下的微博突发事件报道研究

马玥茹

2014年03月11日14:5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要:当下,以微博、人人网等媒体为主的自媒体传播形式迅猛的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网络自媒体来搜索信息、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在这种前所未有的自媒体环境下,信息有了独特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效果。本文以雅安地震为例,研究当下自媒体信息应对突发事件的传播现状,通过分析起传播效果和总结其传播方式,着重分析了自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传播的现状,总结自媒体传播的优劣势,并对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

关键词:微博 突发事件 传播 现状

论文内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时代的不断演进,网络已经褪去不可触及的高科技产品的外衣,迅速的成为一种“寻常百姓家”的传播媒介。媒介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从而形成了一种快速、高效、低成本的信息传播方式。而广大受众也不再像“魔弹理论”中所说的那样不堪一击和愚昧无知,他们也逐渐开始拥有媒体意识,希望自己的声音被传播出去众所周知,2010年可谓是中国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后,微博用户不断增长。根据新浪2012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数据显示在这一季中他们的净营收为 5.293 亿美元,和前一年同时期相比上升了 10%,在 2012 年中新浪微博还完成了用户数量上的巨大的飞跃,在这一年中其注册用户总数达到了 5.03 亿,全年增长率为 73%。在2012年 12 月中其日活跃用户数达到了 4,620 万人,与 2011 年同时期相比提高了 82%。

在本文中,笔者对微博定义为“mini-blog或者micro-blog,即微博或微博客——用一句或几句话在网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发布即时信息” 。本文的自媒体仅以新浪微博为主。笔者将新浪微博的主要功能分为三大部分:一、信息传播功能,即发布和转发等;二、信息筛选查阅功能,即搜索等;三、互动功能,即微话题和留言回复等。

一 微博传播现状

1.1微博传播特色功能

1.1.1紧急事件的及时反应

微博的信息发布时开放式的,是随时随地的。虽未开放,就是任何人、任何互联网联通设备都可以登录微博,进行信息的发布和转发。这实质上是微博用户的“低门槛”特性。所谓随时随地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拥有互联网联通设备即可发布微博,或者参与转发和互动。这样信息的发布就有了很高的及时性和时效性。

众所周知,纸媒在发行之前需要一个很复杂的编辑过程。从记者成稿到编辑审编,再到排版印刷,期间每一道工序尤其是排版印刷都大量消耗时间。而网络新闻相对纸媒就快捷的多。基本只需要记者成稿和编辑审编的过程,因此时效性大大提升。同时,网络媒介也不会有篇幅的限制,这给编辑减少了很多负担。然而,微博的编辑更加的方便快捷。由于,其限定字数在140个字之内,这符合一篇普通新闻报道的导语的长度,因此,网络编辑只需要将事件大致概括,总结出一篇导语一般简洁精炼的文字即可。用微博在新闻稿件出稿之前先发布新闻,有利于新闻媒体加强新闻的及时性,抢占先机。同时,微博还可以上传照片、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这顺应了当下媒介融合的趋势,也非常符合新闻媒体发布新闻的要求。因此,新闻媒体利用微博迅速的发布新闻消息这一低成本而高效及时的传播行为被当下大多媒体所接受和运用。如,雅安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4月20日,早8:02,第一条相关消息为华西都市报利用微博端口,在震后2分钟立即发布的:“成都地震了!!!!”

在没有任何媒体对地震进行反应的时候,虽然华西都市报也没有办法查清震源位置、震源深度、地震等级等问题,但作为媒体,它能及时发布关于成都有震感的事实,第一时间向所有受众发出消息,充分的体现了微博传播的高时效性和高便捷度。

同时,微博的运用,对记者的采访也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由于地震灾区的设备有限,网络也并不通畅,记者深入灾区采访,要将稿件传回编辑部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利用微博向媒体传回的及时信息显然更有实效性。如,山东卫视记者微博用户“灰小样儿”坐在通往灾区的救护车上,利用微博将近几个小时的所见所闻用微博的形式@山东卫视。再由山东卫视将其转发,这样,山东卫视的数十万受众就能看到来自灾区的第一手消息,这不失为一种新的媒体传播形式,从而这种高效互动的急速传播效果可见一斑。

微博传播的另一个优点是滚动更新。在雅安地震事件之后,如果想看到相关的最新新闻,用户可以选择参与和搜索话题#雅安地震#,或者翻阅四川本土媒体的微博发布历史,就可以全方位的掌握事件进展。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条关于地震消息的报道于震后7分钟出现在Twitter上,比彭博社的新闻快了22秒。2009年12月19日台湾花莲海域发生地震,台湾女孩萧姗姗于震后1分钟在新浪微博上发布了‘地震!好强。’,成为全球描述这场地震的最早的文字。2011年3月17日日本东部海域地震后,微博成为传播地震消息的强大平台,媒体发布关于地震的微博专题,日本民众也通过微博向外界发布地震信息。日本参议院议员、日本改革新党主席荒井广幸也在地震后开通新浪微博,成为首位开通新浪微博的日本高官,连续发布多条微博直播当地灾情,一天之内其粉丝数已超过1.6万。”

微博对紧急事件的及时探测和信息发布能力不可小觑。

1.1.2以裂变式传播力量延伸出的搜索功能

每个微博用户都是网络上的一个终端节点。通过关注和被关注的功能,每个用户节点都会形成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微博信息圈。一条信息发布后,他的所有粉丝将会接收到这条信息,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使得微博具有了“裂变”式的传播能量。如果有些明星用户,如“微博大V”或者某些不知实名的意见领袖将微博转发,微博能信息传播力量就以指数量激增。如,雅安地震中失踪人员的搜索工作。微博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发布寻人启事,同时@“微博大V”让其帮忙转发。只要消息属实,微博用户的众多粉丝就可以看到消息,并祝博主一臂之力。

同时,微博的互动功能也可以帮助进行被困人员的搜救行动。新浪微博一大特色互动功能——“微话题”也为被困人员搜救和失踪人员搜寻提供了平台。受众可以利用搜索“#雅安微博寻人#”这一为话题查找是否有失踪人员的信息。同时,用户也可以发布无家可归人员的信息,参与话题互动,来进行微博寻人。

微博用户“捷报数据”(曾用名捷报数据媒体监测)建立微博话题#雅安地震捷报微博搜救小组#,为被困人员定位,从而给搜救工作提供便利。如下图所示,微博用户@儒家中庸之道看到微信上有网友发求救信息,立即发微博求助。捷报媒体数据监测通过转发,捷报媒体数据检测看到微博,并大致定位了求救位置,这样,即减轻了搜救人员的负担,又为被困者争取了救助时间。截止4月20日22:10,本条微博已经被转发732次,传播效果非常显著。

1.1.3微博的引导性功能和指导性力量

笔者认为微博的舆论引导主要体现在意见领袖的信息发布引起舆论变化改变舆论导向上。其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一,名人明星及微博“大V”效应;二、政府的舆论引导;三、企业或机构的舆论引导。

在雅安地震发生后,雅安地震发生后人民日报发出救灾呼吁,粉丝数量为4700万的姚晨转发微博,并表示爱心传递。截止2013年5月,姚晨的微博转发量达到七千以上,转发该微博网友纷纷对雅安祈福祝愿。由此可以看出意见领袖对舆论的带动力量非常强大。

“‘发表和转发微博,是言论,更是行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婉莹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过。愈来愈多的媒体人都认识到了微博巨大的传播能量,在遇到特定事件是时,网民与他们在微博中互相呼应,将公民意志推向社会舆论的主流位置。”

微博在提供指导受众方面也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地震灾区,由于通信不方便,交通中断等原因,哪里需要救助人员、哪里缺少救援物资都是很重要的信息。同时,由于地震救援的经验不足等原因,救灾可能存在误区。利用微博对受众进行常识普及和正确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下图新闻晨报微博客户端将地震和救灾的常见误区发布图片长微博。《新闻晨报》是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一份综合性都市报,于 1999年1月1日正式创刊,是上海早晨零售量最高的日报,日均发行量50万份。新闻晨报的微博截止2013年6月17日拥有4067827个粉丝,其有着意见领袖的地位。新闻晨报微博客户端发布的雅安地震就在知识不仅为受众普及了常识,还矫正了部分受众的错误意识。截止2013年4月30日,该条微博的转发量为816条。

1.2微博传播缺陷

1.2.1微博假消息

既然,微博拥有传播速度迅速和受众面积广泛等优势,再加上其发布小息门槛较低。那么,微博传播很容易成为假消息的温床。

在雅安地震中有这样一条微博:“帮忙转发一下:一位叫徐敬的女孩,21岁,妈妈伤得很严重,想见她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3486 爱心接力,祝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其发布和转发量在十万余条左右,但最后证实,这一消息为假消息,微博上显示的手机号码归属地为甘肃平凉,与实际可能性不符。

微博假消息的传播原因大致如下:一、媒介把关人缺失;二,微博媒介传播特点;三、微博粉丝增长效应及利用微博诈骗行为;四、公众的媒介素质。

首先,微博的发布时不需要门槛的,网络的运用削弱了人与人之间地域、身份甚至地位的差距,任何一个人,只要拥有一个微博账号,即可在微博上发布消息。这种身份的虚拟、信息加工的低要求,以及网络约束力的低水平让媒介把关人的身份十分弱化。在信息发布之初,没有人可以证明信息的真实度。因此,虚假消息很容易散布。

其次,微博媒介传播有着迅速的裂变式的特点。其转发便捷,只需要两秒钟即可将信息转再发布,这使得信息的转发者更加容易不加思考的进行信息转发。再加上其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广,微博假消息很快会被广泛的传播,并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

然后,有许多人希望自己的微博拥有大量的粉丝,因此不惜利用假新闻噱头来吸引受众眼球。同时,由于微博是成本非常低廉的消息发布方式,但同时有着良好的传播效果,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博散布假消息,从而达到诈骗财物等目的。

最后,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我国广大网民的媒介素养不高。如下图所示,一只搜救犬在汶川地震中“被牺牲”,在玉树地震中又“被牺牲”,在雅安地震中再一次“被牺牲”,但是还是有许多微博用户转发悼念该搜救犬。不得不说,微博网民对虚假新闻的辨识能力不强。

1.2.2信息大量重复

由于受众关注方向等的原因,在一个突发事件来临时可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重复。众所周知,《人民日报》着眼于全国,《新闻晨报》是上海地区的出版物,《齐鲁晚报》是山东地区的标志性报纸,《华西都市报》定位于成都,《南方都市报》定位于广东,这些地区性的媒体在没有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各司其职,根据自己的定位和功能发布不同的新闻,而雅安地震虽然发生在四川,但其危害之大、影响之广以及关注度之高可以将其定未一个全国性的事件。这样,多家媒体在地震之初,对雅安地震给予了非常多的关注。由于具体新闻事件比如,发布会、余震、救援奇迹等事实的发生时间相同,记者的新闻采写及发布速度也基本相同,这样一来,几家媒体在同一时间段,发布的内容十分相似。再加上一些微博用户会转发最新的新闻消息,就会给其他受众带来阅读重复、信息大量相同的困扰。在同一时间,如果有读者同时关注了这几家媒体或者转发最新消息的其他微博用户,他很可能被同样的信息刷屏。这样一来,用户获得信息的效率就大大降低,甚至有的用户已经了解到这些消息,想通过微博浏览与地震不相关的内容就变得非常困难。

1.2.3信息混乱

由于震后消息的复杂多样和数量庞大,信息的混乱问题也会存在。这主要是一个信息发布的时效性问题。很多微博用户的信息发布不及时,在事件的时效性已经过去后才发布或转发消息,这样会让其他受众感到信息的混乱。就拿一个简单地例子来说,西南交通大学艺传记者团的同学积极的参与到了雅安地震的报道中去。他们主要运用两种自媒体:人人网和新浪微博。除了发布学校及艺术与传播学院同学对抗震救灾的积极行动以外,他们还会转发最新的救援或者遇难数据。但是,由于没有校园记者在救灾最前线,他们的信息来源只能靠事实转发。这样一来,有些过时的数据或者已经发布出一段时间的消息很在把关人没有注意的情况下被发布出来,让受众感到信息紊乱。

二 如何应对微博传播中的缺陷

2.1自媒体用户

从受众角度来讲,受众要努力提高信息的辨别能力,即提高媒介的信息素养。要学会合理的怀疑和质疑一条消息的存在。同时,在转载发布之前,要充分考虑消息的真实性。不要盲目,更不要有从众心理,认为转发的人多就一定会是真实的消息。要对虚假信息保持警惕。

“信息素养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其中一个重要层次即是批判性的分析和评价媒介信息的内容、形式、预警及媒介体制和机构能力。对消息真假的识别,也是一种重要的批判性反思能力,它包含了一个人对常识和理性的日常运用。”

同时,自媒体用户还应该加强法律意识。自由不是无限的,它是建立在法律法规的约束及不影响他人正常生活的基础之上的。不要因为网络虚拟的发言环境对发言者的责任难以深究,就在网络上发布不实信息,以吸引“粉丝”,甚至进行诈骗。

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有些热心的网友或者自媒体运营组织总结了雅安地震谣言汇总,将自媒体上广泛流传的谣言总结起来发布在自媒体上,这就是媒介素养较高的表现。

(如人人网公共主页,谣言终结者发布的由人人网网友收集整理的《国难当头 不造谣不传谣也是爱国——雅安地震谣言汇总》日志,网址:

http://page.renren.com/601016527/channel-noteshow-902035561)

2.2自媒体运营商

微博运营平台要及时的提供辟谣的途径,同时要及时的发布辟谣消息,发挥把关人作用。微博环境,就像是一个虚拟的生存环境。每个用户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微博圈,每个微博用户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自由。那么,作为网络环境的组织者和运作者,网络自媒体运营商有责任为阻止虚假信息的传播作出贡献。比如对大量发布假消息的账号进行封号等。这一点,新浪微博有一定的实践。比如,在雅安地震发生之后,大量的虚假消息在新浪微博上不断传播。新浪对已经核实的虚假信息进行了标识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在辟谣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2.3政府及法律

虽然微博谣言并不是完全无法可依,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还存在很多自媒体言论方面的立法盲区。在这方面,政府应当针对网络自媒体谣言加强监管,并完善法律体系,从而对网络谣言散布者的惩罚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得遵纪守法的网络言论意识深入人心。(作者系: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从汶川大地震看“自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力》 伍盈 江昀

【2】《微博客的传播特征与传播效果研究》 刘丽芳

【3】《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 张羽 侯逸君

【4】《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 孟令俊

【5】《微博的舆论引导功能研究》 王子

【6】《微博假新闻的传播机制与应对策略》 曹文龙

【7】《中英科技大辞典》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