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落幕的第86届奥斯卡奖上,电影《为奴十二载》不出所料地赢得最佳影片称号。
电影《为奴十二载》是根据一部依真人真事写成的个人回忆录改编的。由于是亲历奴隶生涯者所著,原著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提供了关于奴隶制度真实面目极为难得的第一手资料。原著首版于1853年,取得了堪称轰动性的反响,与同时代另一部主题相似的杰作《汤姆叔叔的小屋》相呼应,深刻影响了此后日渐高涨的废奴运动。当年在美国出版时,一经上市便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动,单是在美国就再版了数十次,已被列为其历史教材。
故事讲的是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具有自由人身份的纽约州黑人居民索罗门·诺瑟普,即本书的作者,被两名白人设计诱骗至华盛顿,惨遭绑架,落入奴隶贩子之手,随后被运往盛行奴隶制度的路易斯安那州,卖至当地的种植园。诺瑟普在离家数千里的南方挣扎求生十二年,终于觅得良机,写信回家乡纽约州求援,最终幸运获救,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为奴十二载》电影改编有一个星光耀眼的阵容:《饥饿》、《羞耻》的导演史蒂夫·麦奎因、主演迈克尔·法斯宾德再次携手合作,黑人男星切瓦特·埃加福特饰演男主角索罗门。布拉德·皮特、保罗·达诺、“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保罗·吉亚玛提、《南国野兽》小女主角奎文赞妮·瓦利斯等也参与了演出,其中布拉德·皮特还是制片人之一。
电影成片后,导演史蒂夫·麦奎因认为,《为奴十二载》更像是一部恐怖片。“观众直面酷刑,整个体验就像是在地狱里兜了一个圈,再侥幸回到人间。”麦奎因在接受采访时说。而看中投资此片并亲任制片人的布拉德·皮特称,观看《为奴十二载》必将经历震惊、狂怒、愤懑、委屈、感动等五味杂陈的情感,但它最终要传达的是爱。影片主演切瓦特·埃加福特认为,这个故事并不局限于种族,而是关于人的尊严、自由以及逆境求生。
《纽约邮报》评价这部电影残酷有力、痛彻心扉,忍痛撕裂了美国最可耻制度仅余的浪漫精神。与原著小说对奴隶制度的白描式呈现很吻合。
中文译者:对美国奴隶制感兴趣的读者必读
尽管电影很忠实于原著,许多画面精准还原了原书的氛围。尤其是奴隶遭受鞭笞的几场戏完全保留。但是原著中主人公的很多微妙心理和某些情节衔接肯定很难通过镜头表达出来,观众纯粹看电影的话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为此,在好莱坞筹拍电影《为奴十二载》之时,国内的不少出版机构就瞄准了这部具有获奖潜力的影片,早早开始筹备原著小说的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近日将《为奴十二载》原著小说出版上架。盛大文学抢先签下了《为奴十二载》中文版的电子版权。盛大文学副总裁汪海英告诉记者:“这本书除在盛大文学旗下榕树下、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等网站上线外,同时也已授权和阅读,希望能让更多手机阅读用户在手机平台赏阅这本奥斯卡最佳影片原著。”
“因为本书写于1853年,所以版权很早就开放了。我们是2012年开始策划这本书的。”北大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柯恒告诉记者:一是今年是美国《民权法案》颁布五十周年纪念,关于奴隶制度和南北战争的相关中文研究已经比较多,所以想出版这样一本可以让中国读者直观感性地了解这段历史的小书。二是看到改编电影消息出来后,他们立刻决定翻译出版。
译者常非说,自己翻译的过程中深感于主人公真实平和的叙述和隐忍节制的情感。她认为作者的笔调诚实质朴,字里行间少有强烈而夸张的感情色彩。“从技术层面上讲,本书的翻译难度并不大,困难之处在于对主人公叙述基调的把握。”常非说。为此她查阅了大量的背景资料,但是她发现之前对于故事中奴隶制度的种种预设都被作者一一推翻。“讲述者无意粉饰或批判奴隶制度,而是让读者自行得出结论。”常非说,可能许多读者是通过同名影片了解到本书:“文字和影视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影视的具象往往会造成思维的局限和懒惰。对美国奴隶制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将这本书列入必读书目之中。”
有历史学者曾戏言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掀起了美国南北战争,但《汤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托夫人则直言“我书中的人物与场景,都可以确切地在这本书(《为奴十二载》)中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