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研究部文集>>赵伟>>新闻阅评

创新主题报道的生动实践

——本报两会特刊“会内会外看门道”栏目简析

赵  伟

2014年03月27日14: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新闻研究网    手机看新闻

今年本报两会特刊8版“会内会外看门道”栏目,围绕两会的重要议题,精心组织和策划了一批有深度、有分量、内涵丰富、鲜活生动的主题报道,成为两会报道的亮点栏目。

首先是把会议主题与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充分回应社会关切,正面引导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会内会外看门道”栏目,在组织与以往历届两会同样内容的主题报道时,从不一样的视角切入,呈现出新气象,给人以新鲜感,探索了两会报道的创新之路。

像3月7日的《政府工作报道这样走来》,从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过程说起,介绍其起草准备、修改完善、正式审议、会议批准各阶段流程,并重点报道了“报告”密集征求意见、千锤百炼的形成过程,和代表委员们发扬民主、畅所欲言的审议场面。这篇报道及时回应了公众对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的信息需求,既有可读性,又有知识性,体现出党报实实在在服务公众的意识。

再如3月5日的《365天,代表委员天天履职》,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5000余名代表委员在过去一年里的履职情况,策划组织报道。文章通过对几位具有典型性的代表委员的责任意识、履职成效、调研历程的观察、解读,起到了以点概面、一斑窥豹的作用,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维护了公众的监督权。

还有3月11日的《代表委员:“进”“退”有法有据》,力争从新视角切入,做得出彩。文章首先介绍了新一届代表委员名单人数上的变化情况,再通过记者的深入挖掘,详尽、全面解读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辞职、罢免程序。同时,这篇报道也正面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个别代表委员道德败坏的质疑,因此成为当天引人关注的焦点。报道既做出了深度,又有亲和力和贴近性,非常吸引眼球。

其次是标题更加口语化,在简短、平实中体现生动,让人过目不忘,为该栏目增色不少。

像3月4日的主标题《打开两会的窗口》,通过对“窗口”一词的巧妙使用,既生动形象地宣告了两会时间的开启,也激发了读者探究“窗口”里面世界的兴趣。3月9日的《行进中的两会越来越自信》,阐明本次两会对国内外媒体的开放程度,该标题第一眼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开放、自信的感觉,显示了大胸怀、大气度。还有3月10日的《会下勤“跑腿” 会上多“张嘴”》,巧用了“跑腿”、“张嘴”两个词语,形象生动表明了代表委员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心系民生,建言献策,在吸引住公众的目光之时,也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确实很有新意。

此外还包括3月7日的《政府工作报道这样走来》的“走”字、3月11日的《代表委员:“进”“退”有法有据》的“进”“退”等词语,都是抓住了报道核心内容,直接使用群众语言制作标题。这些标题摒弃了四平八稳的表述方式,从群众语言中找灵感,形象、生动、准确。

第三是图表的搭配使用,更加巧妙、浑然一体,图表表达的实质内容进一步增多,丰富了视觉元素,亮化了报道。 

3月7日的《政府工作报道这样走来》报道,用了一张图表(如上图),显示了2013年、2014年两次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的不同之处,非常清晰明了。这张图表摆脱了文字叙述上的冗长感,使得版面表达上更加直观,创造了新的视觉体验,也使公众能更好地理解本次两会“关键词”信息。同时,这也是本报文字报道与图表搭配使用上,取得“共赢”效果的典型范例。

还有3月4日为《打开两会的窗口》报道配发的图表(如下图),对人大与政协性质、法律地位、职能、组成等方面的介绍,层次结构清晰,色调喜庆热烈,既方便了读者阅读,又烘托了两会氛围。

2014年两会报道的好版面、好栏目精彩纷呈,“会内会外看门道”栏目只是其中一葩,虽然栏目安排在第16版,也就是两会特刊第8版,但因其编排精心,同样吸引读者,扩展了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分享到:
(责编:程惠芬、戴莉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